一种旧水泥路面加宽改造路面结构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71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旧水泥路面加宽改造路面结构组合,涉及路面改扩建技术领域;包括旧水泥路段和加宽段,所述旧水泥路段自上而下包括旧水泥面板和水稳基层,所述加宽段包括加宽水稳基层,所述加宽水稳基层和旧水泥路段旧水泥面板和水稳基层连接,所述旧水泥路段和加宽段连接处挖除部分加宽水稳基层,形成二级台阶,采用水泥混凝土进行填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路面结构与旧路结构之间的结合问题,避免因为使用寿命差异以及新老路结合部处置不当造成的路面结构早期破坏,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且施工成本较低。

A combination of old cement pavement widen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pavemen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old cement pavement widening pavement structure, to change the road technology extension; including the old cement road and widened section, the old cement road is composed of old cement panels and water stable base, the widened section includes widening water stable base, the widening water stable base and old the old cement road cement panel and water stabilized base connection, the old cement road widening and the joint excavation part widening water stable base, forming two steps, using cement concrete filling;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combination problem between the pavement structur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old road, to avoid because of the early damage of pavement the difference in life expectancy and the new old road combination caused by improper disposal.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and low constr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旧水泥路面加宽改造路面结构组合
本技术涉及路面改扩建
,具体涉及一种旧水泥路面加宽改造路面结构组合。
技术介绍
在使用末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荷载作用次数达到使用年限路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能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层,因此需要针对旧路面不同病害进行相应处理,以使其强度达到加铺要求,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加铺层的整体寿命。然后根据老路典型病害处置,差异沉降影响分别研究,通过对不同的结构组合以及结构材料参数的分析,得出最佳加铺层和新建路面结构组合。国内水泥路面相应的改造技术方案目前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程度不一,面向实际工程时,还没有一套针对旧路不同实际状况提出的系统技术体系。另外,新旧路基路面由于道路施工时间的差异,造成路基固结程度及各结构层压缩程度的不同,从而造成新旧路基路面的差异,沉降结合部路面出现裂缝、破损、沉陷、行车不舒适等现象,进而导致路面使用寿命衰减。因此如何选择加宽路面加铺层及新建路面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合适的路面基层结构会减小差异沉降引起的附加应力,从而间接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旧水泥路面加宽改造路面结构组合,使得路面减少差异沉降,提高使用寿命。(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旧水泥路面加宽改造路面结构组合,包括旧水泥路段和加宽段,所述旧水泥路段自上而下包括旧水泥面板和水稳基层,所述加宽段包括加宽水稳基层,所述加宽水稳基层和旧水泥路段旧水泥面板和水稳基层连接,所述旧水泥路段和加宽段连接处挖除部分加宽水稳基层,形成二级台阶,采用水泥混凝土进行填充。进一步的,所述旧水泥路段顶面和加宽段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旧水泥路段和加宽段拼接处顶面设有抗裂贴。进一步的,所述抗裂贴的宽度为0.5-1m,厚度为2mm。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台阶高度和宽度均为50cm。进一步的,所述旧水泥路段旧水泥面板间高度差≤3mm,旧水泥面板路面状况指数≥70,旧水泥面板断板率≤5%,旧水泥面板弯拉强度≥4.5Mpa。(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旧水泥路面加宽改造路面结构组合,其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实现了旧水泥路面循环利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且施工成本较低。2、本技术解决了路面结构与旧路结构之间的结合问题,避免因为使用寿命差异以及新老路结合部处置不当造成的路面结构早期破坏。3、本技术可以避免路面结构早期病害产生,减少经济浪费和负面的社会环境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旧水泥路面加宽改造路面结构组合,包括旧水泥路段1和加宽段2,旧水泥路段1自上而下包括旧水泥面板11和水稳基层12,加宽段2包括加宽水稳基层21,加宽水稳基层21和旧水泥路段1旧水泥面板11和水稳基层12连接,旧水泥路段1和加宽段2连接处挖除部分加宽水稳基层21,形成二级台阶,采用水泥混凝土22进行填充。旧水泥路段1顶面和加宽段2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二级台阶高度和宽度均为50cm。旧水泥路段旧水泥面板11间最大高度差为1mm,旧水泥面板11路面状况指数80,旧水泥面板11断板率2%,旧水泥面板11弯拉强度5Mpa。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旧水泥路段1和加宽段2拼接处顶面设有抗裂贴3,抗裂贴3的宽度为0.5m,厚度为2mm,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抗裂贴3的宽度为1m,旧水泥路段1水泥面板11间最大高度差为3mm,旧水泥面板11路面状况指数70,旧水泥面板11断板率5%,旧水泥面板11弯拉强度4.5Mpa,其它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施工时,在旧水泥路段1外侧施工加宽水稳基层21,使加宽水稳基层21和旧水泥面板11以及水稳基层12相连接,顶面与旧水泥路段1在同一水平面,然后在旧水泥路段1和加宽水稳基层21连接处挖除部分加宽水稳基层21形成二级台阶,用水泥混凝土22填充,最后在旧水泥路段1和加宽段2拼接处顶面铺设抗裂贴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旧水泥路面加宽改造路面结构组合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旧水泥路面加宽改造路面结构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旧水泥路段和加宽段,所述旧水泥路段自上而下包括旧水泥面板和水稳基层,所述加宽段包括加宽水稳基层,所述加宽水稳基层和旧水泥路段旧水泥面板和水稳基层连接,所述旧水泥路段和加宽段连接处挖除部分加宽水稳基层,形成二级台阶,采用水泥混凝土进行填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旧水泥路面加宽改造路面结构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旧水泥路段和加宽段,所述旧水泥路段自上而下包括旧水泥面板和水稳基层,所述加宽段包括加宽水稳基层,所述加宽水稳基层和旧水泥路段旧水泥面板和水稳基层连接,所述旧水泥路段和加宽段连接处挖除部分加宽水稳基层,形成二级台阶,采用水泥混凝土进行填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水泥路面加宽改造路面结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旧水泥路段顶面和加宽段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水泥路面加宽改造路面结构组合,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洪强张玉斌陈溯源鲍世辉邵静任园牛京涛王春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