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注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4475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注液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注液装置,注液杯具有依序连通的进液通道、内腔和具有注液密封面的注液通道;外杆包括中空的外杆本体以及具有第一抽气密封面和第二抽气密封面的密封环绕件;外杆本体具有与内部连通的抽气通道;外杆驱动机构驱动外杆移动并使第二抽气密封面与注液密封面接合;内杆包括设置在外杆中的内杆本体和具有吸气密封面的外置头,内杆本体与外杆之间形成与抽气通道连通的流动通道;内杆驱动机构驱动内杆移动使吸气密封面与第一抽气密封面接合。与现有技术对比,能够实现在对电池抽真空的同时将电解液打入注液杯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Battery inj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ell injection, provides a battery liquid filling device, liquid injection cup has a fluid passage, in order to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injection cavity and the sealing surface of the liquid injection channel; the outer rod comprises an outer rod body is hollow and has a sealing around the first and second pumping pumping air cover the sealing surface of the outer rod body with a gas passage; pumping and internal connectivity; the outer rod driv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outer rod to move and make second pumping and injection air tight cover sealing surface bonding; the inner rod arranged in the outer rod in the rod body and the sealing surface of the external head has a suction flow passage, and the pumping passage the rod body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rod; inner rod drive mechanism drives the inner rod moves the sealing surface and the first pumping air suction cover joint.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electrolyte can be pumped into the liquid injection cup while the vacuum of the battery is pumped,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注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注液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注液装置。
技术介绍
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需将电解液定量注入电池中,由于电池注液孔较小,只能采用人工注液方式,进行一对一的注液加工,注液精度低、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目前,锂电池注液生产时,一般采用注液机对电池进行抽真空和注液,注液机主要包括用于与电池接触并注液的注液杯和抽真空装置,由于注液杯的内部空间较大,故,经注液杯抽真空,抽真空速度慢,真空值不高,生产效率低;另外,对电芯抽真空后,完成电池注液,电芯内部真空值不高,电解液不能快速有效的侵润到电芯内部,存在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注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抽真空速度慢、真空值较低,且电解液不能快速有效的侵润到电芯内部,存在质量隐患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注液装置,包括:注液杯,其具有内腔,所述注液杯的顶部设置有供电解液导入所述内腔的进液通道,所述注液杯的底部设置有供电解液排出的注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内腔和所述注液通道依序连通;所述注液通道包括在其邻近内腔一端的注液密封面;外杆,包括中空的外杆本体和连接在所述外杆底端的密封环绕件,所述密封环绕件具有位于所述密封环绕件底端面的第一抽气密封面和位于所述密封环绕件侧壁的第二抽气密封面;所述外杆本体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且所述外杆本体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注液杯的顶端之外,所述外杆本体具有位于所述注液杯的外部且与内部连通的抽气通道;外杆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外杆沿所述外杆的长度方向相对所述注液杯移动,并在朝所述内腔底部移动时使第二抽气密封面与注液密封面接合,以阻止电解液流入注液通道中,所述外杆驱动机构与所述外杆本体的顶端连接;内杆,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杆中且端部分别延伸至所述外杆的端部之外的内杆本体和连接在所述内杆杯体底端的外置头,所述内杆本体外壁与所述外杆的内壁之间留有预设间隙并形成与抽气通道连通的流动通道,所述所述外置头的顶端具有吸气密封面,所述吸气密封面环绕所述内杆本体设置;以及内杆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内杆沿所述外杆的长度方向相对所述外杆移动,并在朝远离所述内腔底部的方向移动时使吸气密封面与第一抽气密封面接合,以阻止电解液流入流动通道中,所述内杆驱动机构与所述内杆本体的顶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注液杯包括依序连接的上盖、杯体和下盖,所述上盖、所述杯体和所述下盖围合形成所述内腔,所述进液通道设置在所述上盖上,所述注液通道设置在所述下盖上。进一步地,所述注液杯的顶部还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电池注液装置还包括用于导通和闭合所述气流通道的控制阀。进一步地,所述注液杯内连接有用于防止电解液窜入所述气流通道的过滤器。进一步地,所述外杆本体的底端外壁上向外凸设有卡合部,所述密封环绕件内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卡合部置入并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槽。进一步地,所述外杆与所述内杆之间设置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具有在所述导向环周向上的气流流通切口。进一步地,电池注液装置还包括注液支撑座,所述注液杯固定在所述注液支撑座上;所述外杆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注液支撑座上且位于所述注液杯上方的外杆安装支架和使所述外杆安装支架沿所述外杆的长度方向相对所述注液支撑座移动的外杆动力件;所述外杆的顶端固定在所述外杆安装支架上,所述外杆动力件固定在所述注液支撑座上并与所述外杆安装支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杆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注液支撑座上且位于所述外杆安装支架上方的内杆安装支架和使所述内杆安装支架沿所述外杆的长度方向相对所述外杆安装支架移动的内杆动力件;所述内杆的顶端固定在所述内杆安装支架上,所述内杆动力件固定在所述外杆安装支架上并与所述内杆安装支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进液通道具有位于注液杯外表面的进液口;所述电池注液装置还包括顶杆密封机构,所述顶杆密封机构包括用于与所述进液口接触并闭合所述进液口的顶杆、设置所述内杆安装支架上方的顶杆安装支架和使所述顶杆安装支架沿所述外杆的长度方向相对所述注液支撑座移动的顶杆动力件;所述顶杆的顶端固定在所述顶杆安装支架上,所述顶杆动力件固定在所述注液支撑座上并与所述外杆安装支架连接。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注液装置,包括注液杯、外杆、外杆驱动机构、内杆以及内杆驱动机构,外杆的移动可使注液杯的内壁与外杆的外壁之间形成独立于注液通道及流动通道的内部空间,内杆的下移可使抽气通道、流动通道、注液通道依序连通,这样,能够实现在对电池抽真空的同时将电解液打入用于注液的注液杯内,节约了对注液杯的打液时间和对电池的注液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再者,提高了抽真空速度及真空值,对于抽真空且完成电池注液的电芯,可使电芯内部真空值高;另外,利用电池内部形成负压以将电解液自动吸入电池内,可保证电池内部的负压与注液杯内负压的一致性,电解液能快速有效的侵润到电芯内部,保证了注液质量,且注液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注液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I-I面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中II-II面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5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1中III-III面的剖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60:电池注液装置61:注液杯610:内腔611:进液通道6111:进液口612:注液通道612a:注液密封面613:上盖614:杯体615:下盖6151:环形侧壁部6152:环形注液嘴部61521:第一部分61522:第二部分61523:第三部分61524:第四部分616:密封构件617:气流通道6171:第一气流进出口6172:第二气流进出口618:过滤器62:外杆621:外杆本体6211:卡合部6212:容置槽622:密封环绕件622a:第一抽气密封面622b:第二抽气密封面6221:贯穿孔6222:卡合槽623:抽气通道63:外杆驱动机构631:外杆安装支架632:外杆动力件64:内杆641:内杆本体642:外置头642a:吸气密封面643:流动通道65:内杆驱动机构651:内杆安装支架652:内杆动力件66:注液支撑座661:进出气管67:导向套筒671:限位部68:导向环69:顶杆密封机构691:顶杆692:顶杆安装支架693:顶杆动力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上”“下”与附图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技术的结构起限定作用。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注液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液杯,其具有内腔,所述注液杯的顶部设置有供电解液导入所述内腔的进液通道,所述注液杯的底部设置有供电解液排出的注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内腔和所述注液通道依序连通;所述注液通道包括在其邻近内腔一端的注液密封面;外杆,包括中空的外杆本体和连接在所述外杆底端的密封环绕件,所述密封环绕件具有位于所述密封环绕件底端面的第一抽气密封面和位于所述密封环绕件侧壁的第二抽气密封面;所述外杆本体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且所述外杆本体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注液杯的顶端之外,所述外杆本体具有位于所述注液杯的外部且与内部连通的抽气通道;外杆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外杆沿所述外杆的长度方向相对所述注液杯移动,并在朝所述内腔底部移动时使第二抽气密封面与注液密封面接合,以阻止电解液流入注液通道中,所述外杆驱动机构与所述外杆本体的顶端连接;内杆,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杆中且端部分别延伸至所述外杆的端部之外的内杆本体和连接在所述内杆杯体底端的外置头,所述内杆本体外壁与所述外杆的内壁之间留有预设间隙并形成与抽气通道连通的流动通道,所述所述外置头的顶端具有吸气密封面,所述吸气密封面环绕所述内杆本体设置;以及内杆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内杆沿所述外杆的长度方向相对所述外杆移动,并在朝远离所述内腔底部的方向移动时使吸气密封面与第一抽气密封面接合,以阻止电解液流入流动通道中,所述内杆驱动机构与所述内杆本体的顶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液杯,其具有内腔,所述注液杯的顶部设置有供电解液导入所述内腔的进液通道,所述注液杯的底部设置有供电解液排出的注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内腔和所述注液通道依序连通;所述注液通道包括在其邻近内腔一端的注液密封面;外杆,包括中空的外杆本体和连接在所述外杆底端的密封环绕件,所述密封环绕件具有位于所述密封环绕件底端面的第一抽气密封面和位于所述密封环绕件侧壁的第二抽气密封面;所述外杆本体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且所述外杆本体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注液杯的顶端之外,所述外杆本体具有位于所述注液杯的外部且与内部连通的抽气通道;外杆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外杆沿所述外杆的长度方向相对所述注液杯移动,并在朝所述内腔底部移动时使第二抽气密封面与注液密封面接合,以阻止电解液流入注液通道中,所述外杆驱动机构与所述外杆本体的顶端连接;内杆,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杆中且端部分别延伸至所述外杆的端部之外的内杆本体和连接在所述内杆杯体底端的外置头,所述内杆本体外壁与所述外杆的内壁之间留有预设间隙并形成与抽气通道连通的流动通道,所述所述外置头的顶端具有吸气密封面,所述吸气密封面环绕所述内杆本体设置;以及内杆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内杆沿所述外杆的长度方向相对所述外杆移动,并在朝远离所述内腔底部的方向移动时使吸气密封面与第一抽气密封面接合,以阻止电解液流入流动通道中,所述内杆驱动机构与所述内杆本体的顶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杯包括依序连接的上盖、杯体和下盖,所述上盖、所述杯体和所述下盖围合形成所述内腔,所述进液通道设置在所述上盖上,所述注液通道设置在所述下盖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杯的顶部还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电池注液装置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纯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誉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