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水冷炉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2613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炉水冷炉口,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半圆形炉口箱体呈环形拼接组成,半圆形炉口箱体包括上下设置的半圆形面板和半圆形底板以及均与半圆形面板内侧、半圆形底板内侧固定连接的水管;半圆形面板和半圆形底板之间设置有均与水管平行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与水管形成第一水流通道,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形成第二水流通道,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中至少一个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折流板,相邻折流板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双回路和三回程结构冷却,在涡流和滞汽很少的情况下使冷却水在炉口内的停留时间增长,从而节约了冷却水的用量;折流板增大冷却水所流过的路程和增加冷却水的流动速率,从而提高了传热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水冷炉口
本技术属转炉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转炉水冷炉口。
技术介绍
国内使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均在1600℃以上的高温下进行。转炉炉体一般由炉帽、炉壳、炉底三部分组成,为延长炉帽的金属壳和炉衬使用寿命,一般在炉帽顶部设有圆形炉口,以便工作时加料插入氧枪排出炉气和倒渣,为了保护炉口,普遍采用循环水冷却炉口。目前,通常的水冷炉口有两种结构形式:一是,将“S”形钢管预埋,灰口铸铁一次性浇注成圆弧块。二是,用钢板焊接成圆弧箱框。目前使用的“钢板箱框式”水冷炉口,由冷却水同侧双进双出式,冷却水环绕一周后排出,安装形式是卡板式焊接。这种转炉水冷炉口的缺点是:炉口内水流速度不均匀,水流不稳定,造成热交换能力差,水冷炉口各部位冷却不一致,易发生汽化;局部蒸汽压力很高时,水冷炉口易产生裂缝导致漏水;并且由于水压不均衡,使得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没有稳定的冷却水流量,从而导致水管的两端容易被高温烧坏。水冷炉口有效使用寿命短,只有2~3个月,用户使用成本高。在更换安装时,靠卡板焊接连接,焊接工作量大,更换一次需6~8h,严重影响生产。预埋“S”形钢管铸铁式水冷炉口,是在灰口铸铁浇注前,预先埋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转炉水冷炉口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炉水冷炉口,其特征在于,该转炉水冷炉口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半圆形炉口箱体(100)呈环形拼接组成,半圆形炉口箱体(100)包括上下设置的半圆形面板(9)和半圆形底板(7)以及均与半圆形面板(9)内侧、半圆形底板(7)内侧固定连接的水管(2);半圆形面板(9)和半圆形底板(7)之间设置有均与水管(2)平行的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6),第一隔板(4)与所述水管(2)形成第一水流通道(11),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6)形成第二水流通道(12),第一水流通道(11)和第二水流通道(12)中至少一个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折流板(5),相邻折流板(5)交错设置;水管(2)、第一水流通道(11)和第二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水冷炉口,其特征在于,该转炉水冷炉口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半圆形炉口箱体(100)呈环形拼接组成,半圆形炉口箱体(100)包括上下设置的半圆形面板(9)和半圆形底板(7)以及均与半圆形面板(9)内侧、半圆形底板(7)内侧固定连接的水管(2);半圆形面板(9)和半圆形底板(7)之间设置有均与水管(2)平行的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6),第一隔板(4)与所述水管(2)形成第一水流通道(11),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6)形成第二水流通道(12),第一水流通道(11)和第二水流通道(12)中至少一个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折流板(5),相邻折流板(5)交错设置;水管(2)、第一水流通道(11)和第二水流通道(12)顺次连通形成冷却水通道,水管(2)连接有进水装置(1),第二水流通道(12)上连接有出水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水冷炉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1)为长方形空腔结构;长方形空腔结构的一边均与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6)连接,长方形空腔结构上连接有进水管(101),长方形空腔结构的另一边与所述水管(2)连通且连通处开设有第三出水口(103),所述水管(2)与长方形空腔结构连通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连通的第一出水口(3),所述第一隔板(4)与所述水管(2)连通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连通的第二出水口(8),所述第二水流通道(12)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11)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信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