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3484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炉,包括炉底、炉体、炉帽,炉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炉帽和炉底固定连接,炉帽的侧壁上设置出钢口,出钢口口径为50-9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炉,将出钢口口径设置为50-90mm,有利于控制转炉下渣量,降低了冶炼周期,提高钢水质量,延长出钢口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炉
技术介绍
转炉出钢后期由于出钢口大,操作不到位容易下渣,渣量大时有以下缺点(I)精炼炉还原时间长,影响生产节奏和成本,(2)还原后熔渣中的P、S回到钢水中降低钢水质量,严重的甚至造成钢水成分出格。(3)大口径出钢口要求出钢后期迅速起炉,稍有延迟熔渣就大量进入钢水中;出钢后期熔渣也进入出钢口中,无法避免,钢-渣不容易快速区分,要求岗位工具有非常丰富的 经验;由于钢水流量大,出钢口使用次数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钢口口径小、有利于控制转炉下渣量的转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炉,包括炉底、炉体、炉帽,炉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炉帽和炉底固定连接,炉帽的侧壁上设置出钢口,出钢口口径为50-90mm。本技术转炉,其中所述出钢口口径为70_80mm。本技术转炉,将出钢口口径设置为50_90mm,有利于控制转炉下渣量,降低了冶炼周期,提高钢水质量,延长出钢口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转炉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转炉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转炉包括炉底I、炉体2、炉帽3,炉体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炉帽3和炉底I固定连接,炉帽3的侧壁上设置出钢口 4,出钢口 4 口径为50-90mm,优选70-80mmo本技术转炉,将出钢口 4 口径设置为50_90mm,小口径出钢口钢溜小,即使出钢后期抬炉慢点也不会有大量的炉渣进入钢水中;出钢后期熔渣被挡在出钢口外,钢水迅速变软无力,区分明显,岗位工容易操作;钢水流量小,对出钢口冲击小,出钢口使用寿命得到提闻。改造后跟踪的一个月中,使用小口径出钢口,只有一包钢水P高回炉(为新工人试验出钢),比上月减少3炉(58. 3t);出钢口使用次数达到40次,大于更换前的25次,使用效果明显。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 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转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底、炉体、炉帽,炉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炉帽和炉底固定连接,炉帽的侧壁上设置出钢口,出钢口口径为50-90mm。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钢口口径为70-80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炉,包括炉底、炉体、炉帽,炉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炉帽和炉底固定连接,炉帽的侧壁上设置出钢口,出钢口口径为50-90mm。本技术转炉,将出钢口口径设置为50-90mm,有利于控制转炉下渣量,降低了冶炼周期,提高钢水质量,延长出钢口使用寿命。文档编号C21C5/46GK202705397SQ20122030354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专利技术者赵志海, 胡战攀, 杜波, 吕志坤 申请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底、炉体、炉帽,炉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炉帽和炉底固定连接,炉帽的侧壁上设置出钢口,出钢口口径为50?9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海胡战攀杜波吕志坤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