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连接结构和交通工具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136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14:57
第一部件(背板50)设置有:第一板状部(81),其在第一方向上突出于所述第一部件;第二板状部(82),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突出于所述第一部件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板状部件的对面;第一卡合部(81a),其在转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一侧的位置上,朝向所述第二板状部(82)突出于所述第一板状部(81)的顶端部;第二卡合部(82a),其在转向和所述第一侧于所述第三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二侧的位置上,朝向所述第一板状部(81)突出于所述第二板状部(82)的顶端部;并且,所述第二部件(主侧架21)设置有第一棒状部(91);所述第一棒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状部(81)和所述第二板状部(8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81a)和所述第二卡合部(82a)卡合。

Part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 seat

\u7b2c\u4e00\u90e8\u4ef6(\u80cc\u677f50)\u8bbe\u7f6e\u6709\uff1a\u7b2c\u4e00\u677f\u72b6\u90e8(81)\uff0c\u5176\u5728\u7b2c\u4e00\u65b9\u5411\u4e0a\u7a81\u51fa\u4e8e\u6240\u8ff0\u7b2c\u4e00\u90e8\u4ef6\uff1b\u7b2c\u4e8c\u677f\u72b6\u90e8(82)\uff0c\u5176\u5728\u6240\u8ff0\u7b2c\u4e00\u65b9\u5411\u4e0a\u7a81\u51fa\u4e8e\u6240\u8ff0\u7b2c\u4e00\u90e8\u4ef6\u5e76\u5728\u4e0e\u6240\u8ff0\u7b2c\u4e00\u65b9\u5411\u6b63\u4ea4\u7684\u7b2c\u4e8c\u65b9\u5411\u4e0a\u4f4d\u4e8e\u6240\u8ff0\u7b2c\u4e00\u677f\u72b6\u90e8\u4ef6\u7684\u5bf9\u9762\uff1b\u7b2c\u4e00\u5361\u5408\u90e8(81a)\uff0c\u5176\u5728\u8f6c\u5411\u6b63\u4ea4\u4e8e\u6240\u8ff0\u7b2c\u4e00\u65b9\u5411\u548c\u6240\u8ff0\u7b2c\u4e8c\u65b9\u5411\u7684\u7b2c\u4e09\u65b9\u5411\u4e0a\u7684\u7b2c\u4e00\u4fa7\u7684\u4f4d\u7f6e\u4e0a\uff0c\u671d\u5411\u6240\u8ff0\u7b2c\u4e8c\u677f\u72b6\u90e8(82)\u7a81\u51fa\u4e8e\u6240\u8ff0\u7b2c\u4e00\u677f\u72b6\u90e8(81)\u7684\u9876\u7aef\u90e8\uff1b\u7b2c\u4e8c\u5361\u5408\u90e8(82a)\uff0c\u5176\u5728\u8f6c\u5411\u548c\u6240\u8ff0\u7b2c\u4e00\u4fa7\u4e8e\u6240\u8ff0\u7b2c\u4e09\u65b9\u5411\u4e0a\u5f7c\u6b64\u76f8\u5bf9\u7684\u7b2c\u4e8c\u4fa7\u7684\u4f4d\u7f6e\u4e0a\uff0c\u671d\u5411\u6240\u8ff0\u7b2c\u4e00\u677f\u72b6\u90e8(81)\u7a81\u51fa\u4e8e\u6240\u8ff0\u7b2c\u4e8c\u677f\u72b6\u90e8(82)\u7684\u9876\u7aef\u90e8\uff1b\u5e76\u4e14\uff0c\u6240\u8ff0\u7b2c\u4e8c\u90e8\u4ef6(\u4e3b\u4fa7\u67b621)\u8bbe\u7f6e\u6709\u7b2c\u4e00\u68d2\u72b6\u90e8(91) The first rod shape par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plate part (81) and the second plate part (82), and is clamped with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81a)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82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部件连接结构和交通工具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使第一、第二部件彼此连接的部件连接结构。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座椅,该交通工具座椅包括椅背架和设置在该椅背架后侧的背板。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这样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其包括椅背架、覆盖有蒙皮部件且固定于椅背架的缓冲垫以及固定于椅背架的背板。举例来说,与从缓冲垫后侧将背板与该缓冲垫的线缆部件连接在一起的部件连接结构一样,专利文献1披露了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背板包括多对将线缆部件夹持在上下方向上的挂钩。更具体而言,每对挂钩中的一个挂钩包括从该背板向前突出的第一柱状部以及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从该第一柱状部前端向下突出,并与该第一柱状部的宽度相同。每对挂钩中的另一个挂钩包括第二柱状部和第二卡合部。该第二柱状部从一个位置向前突出,所述一个位置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与上述第一柱状部的左右及上下方向错开。该第二卡合部从该第二柱状部的前端向上突出,并与该第二柱状部的宽度相同。此外,专利文献2披露了一种具有背板的交通工具座椅,其中,该背板的上部包括临时将该背板连接于椅背架的挂钩,而该背板的下部包括将该背板固定于该椅背架的多个螺孔。【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公报特开2003-189975号。【专利文献2】:日本技术公报实开平05-76354号。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披露的连接结构中,线缆部件需要与一对挂钩的卡合部更加牢固地接合在一起。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实现线缆部件(棒状部)与各卡合部之间的牢固接合。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部件连接结构,通过该部件连接结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被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有:第一板状部,其在第一方向上突出于所述第一部件;第二板状部,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突出于所述第一部件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板状部件的对面;第一卡合部,其在偏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一侧的位置上,以朝向所述第二板状部的方式从所述第一板状部的顶端部突出;第二卡合部,其在偏向和所述第一侧于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一侧的第二侧的位置上,以朝向所述第一板状部的方式从所述第二板状部的顶端部突出;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件设置有第一棒状部;所述第一棒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状部和所述第二板状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凭借这种结构,因为各板状部的宽度大于相应的卡合部的宽度,这样可提高各板状部的刚性。所以,第一棒状部与多个卡合部之间能够更加牢固地卡合在一起。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所述第二部件设置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所述第一棒状部延伸出的第二棒状部,并且,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其外侧的外表面,而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其外侧的外表面,而所述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中的靠近所述第二棒状部的外侧表面被构造成斜面,且该斜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越向内侧延伸则其越位于第三方向上的内侧。在设置有于第一方向上从第一棒状部伸出的第二棒状部的上述结构中,存在这样一种问题,即便当于第一方向上或在第三方向上拉拽与第一棒状部卡合的各卡合部,力图使各卡合部脱离第一棒状部时,由于各板状部的增大的刚性,很难使卡合部脱离第一棒状部。相比之下,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结构,由于各卡合部包括在第三方向上位于其外侧的外表面,而且其中一个卡合部的靠近第二棒状部的外表面被构造成倾斜状,且该斜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越向内侧延伸则其越位于第三方向上的内侧。由此,可在第三方向上轻易地使卡合部从第二棒状部上脱离下来。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状部和所述第二板状部分别设置有脊部。如前所述,要优选提高板状部的刚性。为此,如果板状部设置有脊部,则可提高各板状部的刚性。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脊部为肋,其中,所述第一板状部和所述第二板状部分别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其外侧且通过所述肋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在上述脊部未连接于第一部件的结构中,存在这样一种问题,各板状部的刚性降低。相比之下,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结构,因为脊部是连接板状部与第一部件的肋,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各板状部的刚性。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突出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壁设置在位于所述板状部件对面的所述肋的一侧,并且,所述肋和所述壁彼此连接。举例来说,在位于板状部对面的上述肋的一侧未连接于任何壁的结构中,存在这样一种问题,板状部的刚性降低。相比之下,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结构,因为位于板状部对面的上述肋的一侧连接于壁,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板状部刚性。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板状部件和所述第二版状部件之间的孔。所期望的目标是减少第一部件的重量。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结构,因为孔形成在第一板状部与第二板状部之间的第一部件上,因此可减少第一板状部的重量。如果上述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通过多个固定点固定在所述第三部件上,那么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板状部件设置在两个相邻固定点之间。如上所述,要提高板状部件的刚性。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结构,因为第一、第二板状部件设置在两个相邻固定点之间具有较大刚性的区域上,由此可进一步提高各板状部的刚性。在上述结构中,如果所述第二部件为交通工具座椅的椅背架,而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是构成设置在所述椅背架后侧的背板的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具有框架结构且将口袋部件夹持在其之间,那么优选地,所述两个固定点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口袋部件的加厚部附近。在第一部件与第三部件将口袋部件夹持在其中间的结构中,存在这样一种问题,由于固定着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的固定点的设置,口袋部件的加厚部无法被紧固,这样使得口袋部件和第三部件彼此间无法对齐(处于同一平面上)。相比之下,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结构,因为其间插入有第一、第二板状部件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固定点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口袋部件的加厚部的附近,这样能够使口袋部件的加厚部被紧固在固定点上。因此,可使口袋部件和第三部件彼此大致齐平。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板状部和所述第二板状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突出片上,所述突出片从所述第一部件的外周缘向外突出,并且,多个所述固定点位于所述突出片的内侧的多个位置上。举例来说,在第一、第二板状部位于靠近框架状第一部件内周的位置上的结构中,背板侧端部与板状部件之间的距离增加,在背板左端部或右端部被拉拽时,将使大力矩施加于板状部上。这样会使背板轻易地从椅背架上脱离下来。相比之下,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因为板状部位于从第一部件外周缘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上,这样使背板侧端部与板状部之间的距离减少,由此可减小在背板左端部或右端部被拉拽时施加至板状部的力矩,从而使背板不容易从椅背架上脱离下来。进一步而言,例如,在第一部件的外周延伸至突出片外缘且固定点设置在这一外周附近的结构中,存在这样一种问题,即第一部件的尺寸被增大。相比之下,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结构,因为突出片仅设置在具有板状部件的位置上,而其他外周则位于突出片的内侧,由此可实现第一部件的小型化。同时,专利文献2中披露的结构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定距间隔的挂钩部和螺孔,而这一结构有可能受到制造误差的影响。于是存在这样一种问题,当挂钩部与椅背架卡合时,螺孔无法匹配椅背架的固定位置,并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部件连接结构和交通工具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包括椅背架和设置在所述椅背架后侧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其固定在所述椅背架上;以及至少一个临时连接部,其与所述椅背架卡合以便由所述椅背架保持,所述固定部和所述临时连接部彼此相邻,所述椅背架包括:孔,其与所述临时连接部的顶端卡合;以及第一倾斜面,其设置在所述孔的下方并用于将所述临时连接部的顶端从下向上朝向所述孔引导。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07 JP 2012-175447;2012.08.07 JP 2012-175441.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包括椅背架和设置在所述椅背架后侧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其固定在所述椅背架上;以及至少一个临时连接部,其与所述椅背架卡合以便由所述椅背架保持,所述固定部和所述临时连接部彼此相邻,所述椅背架包括:孔,其与所述临时连接部的顶端卡合;以及第一倾斜面,其设置在所述孔的下方并用于将所述临时连接部的顶端从下向上朝向所述孔引导。2.一种交通工具座椅,包括椅背架和设置在所述椅背架后侧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其固定在所述椅背架上;以及至少一个临时连接部,其与所述椅背架卡合以便由所述椅背架保持,所述固定部和所述临时连接部彼此相邻,所述临时连接部包括:基部,其从所述背板向前突出,以及卡合部,其从该基部向前突出而与所述椅背架卡合,并且,其中,所述基部被形成为朝向与所述固定部相反一侧开口的有底筒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临时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下部,从而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邻近。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临时连接部成对设置在所述背板下部的左右侧,并且,其中,所述固定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在所述临时连接部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架包括:孔,其与所述临时连接部的顶端卡合;以及第一倾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久津武志伊泽启史
申请(专利权)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