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拖拽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106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拖拽臂结构,包括拖拽臂本体,拖曳臂本体的一端与转向节部分固连,拖曳臂本体的另一端和车身侧安装支架固连,拖拽臂本体的横截面为空心的封闭截面。拖拽臂本体由两块横截面为“U形”的“U形”板结构组合而成,所述两个“U形”板结构扣合对接连接在一起,形成封闭的“口”形截面。所述拖拽臂本体和车身侧安装支架的安装连接点处还设置有衬套总成;所述衬套总成的衬套软垫的上部和下两部分别加工有减振孔Ⅰ,所述减振孔Ⅰ为左右向布置的腰形通孔或近似腰形的通孔;所述衬套软垫的左右两部分分别加工有减振孔Ⅱ,所述减振孔Ⅰ的面积大于所述减振孔Ⅱ的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显著降低路面激励噪声,提升车辆NVH性能,成本低、性能好。

A car's drag arm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vehicle drag arm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drag arm body, one end of the trailing arm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teering knuckle par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drag arm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ounting bracket of the body side, and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drag arm body is a hollow closed section. The drag arm body is composed of two cross section \U shape\ U shaped plate structures, and the two \U\ plate structures are linked together to form a closed \mouth\ shaped section. The drag arm body and the body side connection bracket installation point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bushing assembly; the upper cushion liner bushing assembly and the two parts are respectively processed with damping holes of the through hole is left to the waist of damping hole shaped arrangement through holes or approximate the shape of waist the lining pad; two parts are respectively processed with damping hole of the damping hole, the first area is greater than the damping hole of the area. The in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oad excitation noise,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NVH, low cost and good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拖拽臂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拖拽臂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顾客对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操控驾驶感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噪声较大、操控驾驶感较差的车辆,会给顾客主观感觉较差的印象,从而大大降低潜在客户选择购买车辆的可能性。直观而言,拖曳臂一端与车辆底盘的转向节相连,另外一端与车身骨架相连,提供了后悬的纵向刚度,可以起到车辆的导向作用,能够使车轮的运动轨迹,保证在一定的设计范围内跳动。若拖曳臂结构刚度不足,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刚度,容易造成车轮的跳动范围过大。此外,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也有可能由于拖曳臂本体结构模态过低,发生共振,导致车身承受的激励过大,产生轰鸣问题。同时,拖曳臂与车身的固定安装点相对与车轮轮心,存在一定的横向距离,相当于杠杆的臂长,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受到Z向载荷激励,会通过杠杆效应放大,传递至拖曳臂与车身固定安装点,最终该载荷会传递至车身,若通过拖曳臂传递至车身的Z向载荷过大,也会导致车辆驾驶舱内的噪声较大,因此,需要考虑如何从隔振角度出发,来降低拖曳臂传递至车身的Z向载荷。后悬架拖曳臂作为后悬架与车身的一个重要连接点,拖曳臂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及NVH等方面的性能,常规设计的拖曳臂结构一般为铸造件或钣金冲压成型的非封闭截面结构件,该类结构件,存在质量重、成本高或性能不足的缺点。因此设计出一种具有足够强度、刚度、模态,同时又能较好的衰减车轮传递至车身的载荷的拖曳臂结构,对于提升车辆的NVH性能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汽车拖拽臂结构,能显著降低路面激励噪声,提升车辆NVH性能,具有足够强度、刚度、模态,即可以保证拖曳臂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X向(指车辆的前后长度方向)冲击力,同时又能较好的衰减车轮传递至车身的载荷。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汽车拖拽臂结构,包括拖拽臂本体,所述拖曳臂本体的一端与转向节部分固连,所述拖曳臂本体的另一端和车身侧安装支架固连,所述拖拽臂本体的横截面为空心的封闭截面。进一步,所述拖拽臂本体由两块横截面为“U形”的“U形”板结构组合而成,所述两个“U形”板结构扣合对接连接在一起,形成封闭的“口”形截面。进一步,所述“U形”板结构的底部平面上还设置有凸台或凹台结构,所述凸台或凹台结构沿所述“U形”板结构纵向布置。进一步,所述拖拽臂本体的一端加工有连接孔以与相对应的连接螺栓配合从而与所述转向节部分固连;所述连接孔有三个,三个连接孔呈“三角”布置。进一步,所述拖拽臂本体的另一端加工有安装孔以与相对应的安装螺柱配合从而和所述车身侧安装支架连接。进一步,所述拖拽臂本体的安装孔内还设置有衬套总成;所述衬套总成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衬套软垫;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为金属结构件,所述衬套软垫为橡胶材质,所述衬套软垫通过硫化工艺与内外套筒组合为一个整体。进一步,所述衬套软垫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加工有减振孔Ⅰ,所述减振孔Ⅰ为左右向布置的腰形通孔或近似腰形的通孔;所述衬套软垫的左右两部分分别加工有减振孔Ⅱ,所述减振孔Ⅰ的面积大于所述减振孔Ⅱ的面积。进一步,所述外套筒与所述拖曳臂本体上的安装孔通过烧焊工艺连接在一起;所述拖曳臂本体上安装孔的两端与所述外套筒的结合处,进行整圈烧焊连接。进一步,所述车身侧安装支架包括两个钣金结构件,所述两个钣金结构件对称设置并组合连接在一起;所述两个钣金结构件相对的内侧中部,分别设置有向上的折弯部以作为与所述拖拽臂本体的支撑连接部,所述折弯部上加工有孔结构以与所述安装螺柱配合工作。进一步,所述车身侧安装支架底部的中间位置,也即所述两个钣金结构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凹台或凸台,所述凹台或凸台的分布方向,由所述钣金结构件外侧向内侧的所述折弯部延伸。进一步,所述车身侧安装支架的底部还加工有安装孔以与相对应的安装螺栓配合从而与车身安装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转向节部分是采用铸造工艺加工而成的铸造结构件。进一步,所述“U形”板结构、所述钣金结构件均采用钣金冲压工艺加工而成。该汽车拖拽臂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拖曳臂本体为钣金冲压成型组成的封闭截面,与常规拖曳臂结构的非封闭截面相比,具有较好的扭转及弯曲刚度,成本低、性能好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拖曳臂结构的衬套软垫设计方式,具有承受较大的X向冲击力,降低传递至车身的Z向(指车辆的上下高度方向,Z向载荷与减振NVH相关)载荷的特点,能够在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同时可以提升车辆的NVH性能。(3)本专利技术拖曳臂结构与转向节及车身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连接点成三角形分布,具有结构紧凑,连接牢固,装配方便,便于维护的优点。(4)本专利技术中,车身侧安装支架部分为两个钣金结构件,采用冲压工艺成型,并通过烧焊工艺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并且,车身侧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凹台或凸台,强度加强,使用效果好。(5)本专利技术中,转向节部分采用铸造工艺的铸造结构件,具有较高的模态刚度,可以为拖曳臂本体提供足够的支撑刚度。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汽车拖拽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拖拽臂本体与衬套总成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拖拽臂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拖拽臂本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衬套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衬套总成的主视图;图7: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车身侧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车身侧安装支架与拖拽臂本体的安装螺柱的结构示意图;图9:常规拖曳臂与本专利技术拖曳臂结构的路面激励噪声对比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拖拽臂本体;11—连接孔;12—板结构;121—凸台或凹台结构;13—安装孔;2—衬套总成;21—外套筒;22—内套筒;23—衬套软垫;231—减振孔Ⅰ;232—减振孔Ⅱ;3—车身侧安装支架;31—折弯部;32—凹台或凸台;4—转向节部分;5—安装螺柱;6—连接螺栓;7—安装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至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汽车拖拽臂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汽车拖拽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汽车拖拽臂结构包括拖拽臂本体1、衬套总成2、车身侧安装支架3和转向节部分4。其中,拖曳臂本体1的一端通过连接螺栓6与转向节部分4可靠的安装配合在一起,拖曳臂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衬套总成2、安装螺柱5和车身侧安装支架3连接在一起。车身侧安装支架3通过安装螺栓7和车身连接。转向节部分4采用铸造工艺的结构件,具有较高的模态刚度,可以为拖曳臂本体1提供足够的支撑刚度。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拖拽臂本体与衬套总成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拖拽臂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拖拽臂本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拖曳臂本体1的一端加工有三个连接孔11以与相对应的连接螺栓6配合工作。三个连接孔11呈“三角”布置,用于改善装配结合点位置的受力情况,提升结构的可靠性。拖曳臂本体1的另一端加工有安装孔13,该安装孔13内径的尺寸与衬套总成2外套筒21的外径相等,以便于二者安装配合在一起。衬套总成2与拖曳臂本体1安装孔13安装配合的位置,通过烧焊工艺进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拖拽臂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拖拽臂结构,包括拖拽臂本体,所述拖曳臂本体的一端与转向节部分固连,所述拖曳臂本体的另一端和车身侧安装支架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拽臂本体的横截面为空心的封闭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拖拽臂结构,包括拖拽臂本体,所述拖曳臂本体的一端与转向节部分固连,所述拖曳臂本体的另一端和车身侧安装支架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拽臂本体的横截面为空心的封闭截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拖拽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拽臂本体由两块横截面为“U形”的“U形”板结构组合而成,所述两个“U形”板结构扣合对接连接在一起,形成封闭的“口”形截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拖拽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结构的底部平面上还设置有凸台或凹台结构,所述凸台或凹台结构沿所述“U形”板结构纵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汽车拖拽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拽臂本体的一端加工有连接孔以与相对应的连接螺栓配合从而与所述转向节部分固连;所述连接孔有三个,三个连接孔呈“三角”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汽车拖拽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拽臂本体的另一端加工有安装孔以与相对应的安装螺柱配合从而和所述车身侧安装支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拖拽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拽臂本体的安装孔内还设置有衬套总成;所述衬套总成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衬套软垫;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为金属结构件,所述衬套软垫为橡胶材质,所述衬套软垫通过硫化工艺与内外套筒组合为一个整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拖拽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梁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