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正面去毛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7415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07:56
一种车轮正面去毛刺装置,由上伺服电机、右支撑板、右滑板、右导轨、右气缸Ⅰ、右气缸Ⅱ、右从动圆锥形摩擦轮、轮缘毛刺刀、右工作台、右轴和芯轴等组成。左工位去帽口毛刺的同时,右工位去轮缘毛刺,因采用双工位加工,所以效率很高。去除完轮缘毛刺后,通过工位转换即可实现帽口部位去毛刺,避免了二次装卡,更有利于轮缘和帽口的同心度。此装置通用性更强,能够用于不同规格、不同帽口直径的车轮去毛刺。

A deburring device on the front of the wheel

A wheel front deburring device is composed of an upper servo motor, a right supporting plate, a right slide plate, a right guide rail, a right cylinder L, a right cylinder II, a right driven conical friction wheel, a flange bristle bayonet, a right working table, a right shaft and a mandrel. At the same time, the left work position goes to the burr of the cap and mouth, and the right work position goes to the rimming burr, so the efficiency is very high because of the dual position processing. After removing the burr, it can realize the burr in the cap and mouth through the conversion of the position. It avoids the two loading cards, and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concentricity of the rim and the cap. This device is more versatile and can be used for deburring of wheel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diameters of the cap and mou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轮正面去毛刺装置
本技术涉及毛刺清理
,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轮去除正面轮缘和帽口部位毛刺的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全涂装工艺的铝车轮,一般正面采用铸造成形,其余部位采用机加车削成形,这样,车轮正面轮缘处存在机加和铸造交接的部位,交接位置环形一周方向表现为尖角毛刺。同样,在车轮帽口部位也是如此,帽口正面为铸造成形,深度方向为机加车削成形,铸造和机加交接处也存在环形一周的毛刺。这两个位置的毛刺为车轮机加后正面存在的主要毛刺,必须去除。目前,轮缘和帽口部位毛刺多为人工手动去除,由于毛刺均为环形一周存在,去除后很难保证轮缘和帽口的圆度,而且,手工去除时力的大小在变化,很难保证去除均匀,还有漏刮毛刺的风险。本专利基于此现状,提供一种车轮正面去毛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轮机加工后正面轮缘和帽口部位自动去毛刺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轮正面去毛刺装置,由机架、升降气缸、导向柱、升降台、导套、支撑架、下伺服电机、轴承座、轴、轴承、主动圆锥形摩擦轮、左导轨、左气缸Ⅰ、左滑板、帽口毛刺刀、左轴、左工作台、转角缸夹爪、左从动圆锥形摩擦轮、左气缸Ⅱ、左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轮正面去毛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正面去毛刺装置,由机架(1)、升降气缸(2)、导向柱(3)、升降台(4)、导套(5)、支撑架(6)、下伺服电机(7)、轴承座(8)、轴(9)、轴承(10)、主动圆锥形摩擦轮(11)、左导轨(12)、左气缸Ⅰ(13)、左滑板(14)、帽口毛刺刀(15)、左轴(16)、左工作台(17)、转角缸夹爪(18)、左从动圆锥形摩擦轮(19)、左气缸Ⅱ(20)、左支撑板(21)、旋转支架(22)、旋转轴(23)、上伺服电机(24)、右支撑板(25)、右滑板(26)、右导轨(27)、右气缸Ⅰ(28)、右气缸Ⅱ(29)、右从动圆锥形摩擦轮(30)、轮缘毛刺刀(31)、右工作台(32)、右轴(33)和芯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正面去毛刺装置,由机架(1)、升降气缸(2)、导向柱(3)、升降台(4)、导套(5)、支撑架(6)、下伺服电机(7)、轴承座(8)、轴(9)、轴承(10)、主动圆锥形摩擦轮(11)、左导轨(12)、左气缸Ⅰ(13)、左滑板(14)、帽口毛刺刀(15)、左轴(16)、左工作台(17)、转角缸夹爪(18)、左从动圆锥形摩擦轮(19)、左气缸Ⅱ(20)、左支撑板(21)、旋转支架(22)、旋转轴(23)、上伺服电机(24)、右支撑板(25)、右滑板(26)、右导轨(27)、右气缸Ⅰ(28)、右气缸Ⅱ(29)、右从动圆锥形摩擦轮(30)、轮缘毛刺刀(31)、右工作台(32)、右轴(33)和芯轴(34)组成,其特征是:上伺服电机(24)输出端通过旋转轴(23)连接旋转支架(22),旋转支架(22)分为左工位和右工位;左轴(16)安装在旋转支架(22)的左工位,左从动圆锥形摩擦轮(19)安装在左轴(16)上,左轴(16)的输出端安装左工作台(17);旋转支架(22)的右工位同左工位完全一样,右轴(33)安装在旋转支架(22)的右工位,右从动圆锥形摩擦轮(30)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会莹鲁月新于志远毕鑫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