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26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包括:机身内层部和机身外层部;所述机身内层部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机身外层部包括第一机壳、第二机壳;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机壳通过第一螺接件螺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通过第二螺接件螺接固定,所述第二机壳从连接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机壳卡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连接稳定,外观一致性更高。

Structure of the fuselage shell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unmanned aircraft fuselage shell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inner part and the outer part of the body; the body inner part comprises a first bracket, the second bracket; the outer body portion includes a first casing, the second casing; the first bracket and the first shell piece is screwed and fixed by screw between the first. The first bracket and the second bracket with second bolt joints are screwed and fixed, the second housing from the sid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bracket and the second bracket with the first casing is fixed. The structure of the body shell of th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table,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fuselage is more consis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无人飞行器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无人飞行器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包括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等。无人飞行器的机身壳体内需要容置各个机身内部构件,对壳体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具有一定的要求。通常的机身壳体都是单层壳体结构,分为上半身壳体和下半身壳体。上半身壳体和下半身壳体的一种连接方式,为了使得结构强度高,上半身壳体和下半身壳体一般都很厚且需要承载机身内部构件,如果仅通过卡扣连接,则连接会很不稳定,很容易导致上下机身壳体分离;为了使得连接稳定,上半身壳体和下半身壳体之间通过螺接件螺接固定起来,而且为了防止局部开裂,需要布置很多的螺接件连接,裸露在机身外面,导致机身壳体的外观一致性差,不受消费者欢迎。上半身壳体和下半身壳体的另一种连接方式,是将上半身壳体和下半身壳做成一体的,然后在下半身上开设底盖,但是底盖对应的开口相对较小,不便于机身内部构件的维修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连接稳定,外观一致性更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包括:机身内层部和机身外层部;所述机身内层部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机身外层部包括第一机壳、第二机壳;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机壳通过第一螺接件螺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通过第二螺接件螺接固定,所述第二机壳从连接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机壳卡接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机壳的内侧具有未穿透的螺孔柱,所述第一支架上具有螺孔,所述第一螺接件从所述第一支架的螺孔穿入所述第一机壳的内侧的螺孔柱将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机壳螺接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的螺孔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部位为柱孔,所述柱孔的内径与所述螺孔柱的外径匹配,所述螺孔柱伸入至所述柱孔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机壳在螺接固定状态下,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与第一机壳的内侧贴合;和/或,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机壳与第一机壳在卡接固定状态下,所述第二加强结构与第二机壳的内侧贴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结构、第二加强结构包括若干横竖交叉立设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外侧表面的立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一机壳之间还具有用于第一支架与第一机壳之间定位的第一定位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支架和第二机壳之间还具有用于第二支架与第二机壳之间定位的第二定位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若干排列开设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上的插槽、及若干对应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机壳的内侧上的插片;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若干排列开设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上的插槽、及若干对应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二机壳的内侧上的插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通过卡扣结构卡接,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其中一个上的限位槽和卡块、及设置在其中另一个上的卡钩;所述卡块位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卡钩滑入限位槽而由卡块卡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机身内部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和/或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位于不影响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机壳、第二支架与第二机壳连接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前容置部和后支架体;所述前容置部上具有前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后支架体配合对接以在两者之间形成后容置空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为左右设置的两半支架,所述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为左右设置的两半机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是螺接固定的,用来承载机身内部构件时结构强度和连接稳定性都较高,而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之间是卡接固定的,机身表面可以减少螺接部位或者无螺接部位,因而在结构强度和连接稳定性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外观一致性更高,会更受消费者的欢迎;而且需要时可以将整个机身完整拆开,便于维修更换;第一加强结构和第二加强结构可以支撑起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防止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塌陷,加强了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的结构,当然也可加强其所属的支架的结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可以起到连接时的定位作用,也可以起到在连接后的相互限位作用,可以避免机壳连接后轻易发生移位的问题,提高外壳的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的整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的第一机壳的X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第一机壳,4-第二机壳,11-后支架体,12-前容置部,13-螺孔,14-螺孔柱,15-插槽,21-螺孔,22-第二加强结构,23-插槽,31-螺孔柱,32-插片,51-卡钩,52-卡块,53-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参看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包括:机身内层部和机身外层部。机身壳体不再是单层结构,而是由内外两层构成。机身内层部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机身外层部包括第一机壳3、第二机壳4。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连接起来构成了机身的内壳部分,可以用来容置机身内部构件。第一机壳3和第二机壳4连接起来构成了机身的外壳部分,由于内壳的存在,结构强度和连接稳定性的要求可以转至机身内壳部分,因而第一机壳3和第二机壳4可以做成薄壁,重量更轻,即使仅卡接在一起两者也不易分离。第一支架1与第一机壳3通过第一螺接件(图中未示出)螺接固定,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之间通过第二螺接件(图中未示出)螺接固定,第二机壳4从连接有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一侧与第一机壳3卡接固定。第一螺接件和第二螺接件可以是螺丝、螺栓、螺钉等等,第一螺接件和第二螺接件的数量也不止一个,可以根据连接稳定性的需要而设置相应个数的第一螺接件和第二螺接件。第一机壳3通过第一螺接件固定到第一支架1上形成为一个整体,第二支架2再通过第二螺接件固定到第一支架1上形成为一个整体,第二机壳4再与第一机壳3卡接,将连接的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包裹在内部。由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是螺接固定的,用来承载机身内部构件时结构强度和连接稳定性都较高,而第一机壳3和第二机壳4之间是卡接固定的,机身表面可以减少螺接部位或者无螺接部位,因而在结构强度和连接稳定性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外观一致性更高,会更受消费者的欢迎;而且需要时可以将整个机身完整拆开,便于维修更换。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内层部和机身外层部;所述机身内层部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机身外层部包括第一机壳、第二机壳;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机壳通过第一螺接件螺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通过第二螺接件螺接固定,所述第二机壳从连接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机壳卡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内层部和机身外层部;所述机身内层部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机身外层部包括第一机壳、第二机壳;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机壳通过第一螺接件螺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通过第二螺接件螺接固定,所述第二机壳从连接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机壳卡接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壳的内侧具有未穿透的螺孔柱,所述第一支架上具有螺孔,所述第一螺接件从所述第一支架的螺孔穿入所述第一机壳的内侧的螺孔柱将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机壳螺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螺孔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部位为柱孔,所述柱孔的内径与所述螺孔柱的外径匹配,所述螺孔柱伸入至所述柱孔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一机壳在螺接固定状态下,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与第一机壳的内侧贴合;和/或,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机壳与第一机壳在卡接固定状态下,所述第二加强结构与第二机壳的内侧贴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结构、第二加强结构包括若干横竖交叉立设在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外侧表面的立壁。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机身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一机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瑜江文彦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昊翔电能运动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