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及其互联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058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及其互联方法,包括至少两架具备摄像功能的无人机,任意无人机设有地面控制端,地面控制端设有虚拟竞技模块,任意地面控制端通过虚拟竞技模块互联互通,虚拟竞技模块包括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及与无人机相匹配的运动指令模拟,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具有用于无人机视觉介入的显示视窗,显示视窗包括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前置场景和无人机摄像背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地面控制端搭载虚拟竞技模块,实现了无人机之间的互联互动。显示视窗具备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前置场景和无人机摄像背景,使用者代入感更强,互动更逼真。具备两种运动指令模拟的模拟参数设定,可适用统一参数或差异参数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及其互联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及其互联方法,属于无人机互动的

技术介绍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无人机的用户越来越多,并且对无人机的功能需求日益递增,尤其是在无人机的互联互动过程中。现有技术中,无人机的互联互动仅限于集群控制,能实现编程飞行、打击乐器等功能,但是并非属于人们所需求的互联互动范畴。所谓的互联互动是指,无人机处于异地的情况依然能实现互联互动的代入感,这是现有技术所缺失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传统无人机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的问题,提供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及其互联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包括至少两架具备摄像功能的无人机,任意无人机设有地面控制端,所述地面控制端设有虚拟竞技模块,任意地面控制端通过所述虚拟竞技模块互联互通,所述虚拟竞技模块包括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及与所述无人机相匹配的运动指令模拟,所述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具有用于所述无人机视觉介入的显示视窗,所述显示视窗包括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前置场景和无人机摄像背景,当无人机视觉介入后,所述运动指令模拟控制所述显示视窗在所述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导向移动。优选地,所述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设有与所述无人机视觉介入时的无人机相匹配的无人机虚拟,所述无人机虚拟与所述无人机的空间数据相匹配,所述运动指令模拟的动力参数与所述无人机的动力参数相匹配。优选地,所述显示视窗内具备无人机虚拟显示。优选地,所述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无人机运行轨迹的定航行程轨道。优选地,所述地面控制端包括VR设备或具备屏显的移动控制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的互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虚拟竞技模块互联步骤,通过地面控制端的虚拟竞技模块实现地面控制端之间的互联互通;S2、无人机视觉介入步骤,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端实现连接,启动无人机并实现无人机与虚拟竞技模块的互联;S3、互联竞技步骤,通过地面控制端实现对无人机的操控,而运动指令模拟按照地面控制端的操控实现显示视窗在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的导向移动。优选地,所述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设有与所述无人机视觉介入时的无人机相匹配的无人机虚拟,所述无人机虚拟与所述无人机的空间数据相匹配,所述运动指令模拟的动力参数与所述无人机的动力参数相匹配,步骤S2包括空间参数匹配步骤,无人机视觉介入后,无人机虚拟与无人机的空间数据实现匹配,步骤S3包括运动参数匹配步骤,运动指令模拟的动力参数与无人机的动力参数相匹配,使得运动指令模拟的动力参数与所述无人机的动力参数相一致。优选地,所述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无人机运行轨迹的定航行程轨道,步骤S3包括定轨运动步骤,通过运动指令模拟实现无人机虚拟在定航行程轨道内有效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地面控制端搭载虚拟竞技模块,实现了无人机之间的互联互动。2.显示视窗具备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前置场景和无人机摄像背景,使用者代入感更强,互动更逼真。3.具备两种运动指令模拟的模拟参数设定,可适用统一参数或差异参数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及其互联方法。以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包括至少两架具备摄像功能的无人机,任意无人机设有地面控制端,地面控制端设有虚拟竞技模块,任意地面控制端通过虚拟竞技模块互联互通,如图1所示,虚拟竞技模块包括三维竞技模拟空间1及与无人机相匹配的运动指令模拟2,三维竞技模拟空间1内具有用于无人机视觉介入的显示视窗3,显示视窗3包括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前置场景和无人机摄像背景4,当无人机视觉介入后,运动指令模拟2控制显示视窗在三维竞技模拟空间1内导向移动。更具体地说明,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端相通讯连接,地面控制端具备无线通讯功能,任意地面控制端的虚拟竞技模块通过无线通讯实现互联互通,地面控制端与虚拟竞技模块连通后,显示视窗3介入三维竞技模拟空间1内,而无人机摄像背景4通过地面控制端介入显示视窗3,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前置场景与无人机摄像背景实现复合。具体地说明,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前置场景具备的虚拟显示图形会呈现在显示视窗3的前端,而无人机摄像背景4作为显示视窗3的背景。通过运动指令模拟2实现对显示视窗3及无人机的联动操控,即运动指令模拟2的一个指令同时作用于对无人机及显示视窗3。对运动指令模拟2的模拟参数具备两种形式:第一,运动指令模拟2对显示视窗3的操控参数恒定,即运动指令模拟2的模拟数据与无人机本身的操控数据相区别,任意地面控制端实现显示视窗3的控制恒定,而对于无人机的控制与地面控制端常量一致。如此,通过虚拟竞技模块进行互联互动时,不会因为无人机的动力存在差异,仅仅无人机摄像背景的移动存在差异。第二,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设有与无人机视觉介入时的无人机相匹配的无人机虚拟5,显示视窗内具备无人机虚拟5显示,无人机虚拟5与无人机的空间数据相匹配,运动指令模拟2的动力参数与无人机的动力参数相匹配。即实现虚拟空间与实际空间参数相匹配,现实移动与模拟空间移动相一致性,代入感更优。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无人机运行轨迹的定航行程轨道6,无人机可按照该定航行程轨道6进行规划行使。地面控制端包括VR设备或具备屏显的移动控制端。以下是本案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的互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虚拟竞技模块互联步骤,通过地面控制端的虚拟竞技模块实现地面控制端之间的互联互通,即实现两个地面控制端同时介入初始的显示视窗,此时初始的显示视窗锁定;无人机视觉介入步骤,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端实现连接,启动无人机并实现无人机与虚拟竞技模块的互联,此时无人机摄像背景介入显示视窗,显示视窗解锁;互联竞技步骤,通过地面控制端实现对无人机的操控,而运动指令模拟按照地面控制端的操控实现显示视窗在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的导向移动。还包括空间参数匹配步骤,无人机视觉介入后,无人机虚拟与无人机的空间数据实现匹配,此针对运动指令模拟2的模拟参数的第二种形式,运动指令模拟的动力参数与无人机的动力参数相匹配,使得运动指令模拟的动力参数与所述无人机的动力参数相一致。最后,还包括定轨运动步骤,通过运动指令模拟实现无人机虚拟在定航行程轨道内有效移动,提供了运行轨道的限制,增加了竞技互动的乐趣。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专利技术的地面控制端搭载虚拟竞技模块,实现了无人机之间的互联互动。显示视窗具备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前置场景和无人机摄像背景,使用者代入感更强,互动更逼真。具备两种运动指令模拟的模拟参数设定,可适用统一参数或差异参数的应用。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在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及其互联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包括至少两(单)架具备摄像功能的无人机,任意无人机设有地面控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控制端设有虚拟竞技模块,任意地面控制端通过所述虚拟竞技模块互联互通,所述虚拟竞技模块包括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及与所述无人机相匹配的运动指令模拟,所述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具有用于所述无人机视觉介入的显示视窗,所述显示视窗包括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前置场景和无人机摄像背景,当无人机视觉介入后,所述运动指令模拟控制所述显示视窗在所述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导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包括至少两(单)架具备摄像功能的无人机,任意无人机设有地面控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控制端设有虚拟竞技模块,任意地面控制端通过所述虚拟竞技模块互联互通,所述虚拟竞技模块包括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及与所述无人机相匹配的运动指令模拟,所述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具有用于所述无人机视觉介入的显示视窗,所述显示视窗包括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前置场景和无人机摄像背景,当无人机视觉介入后,所述运动指令模拟控制所述显示视窗在所述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导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设有与所述无人机视觉介入时的无人机相匹配的无人机虚拟,所述无人机虚拟与所述无人机的空间数据相匹配,所述运动指令模拟的动力参数与所述无人机的动力参数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视窗内具备无人机虚拟显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竞技模拟空间内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无人机运行轨迹的定航行程轨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人机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控制端包括VR设备或具备屏显的移动控制端。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无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顺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