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9894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地下车站的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坑中的围护桩,围护桩顶部设置有桩顶冠梁,桩顶冠梁上设置有挡墙;在围护桩围护的基坑内浇筑有车站底板,底板上设置有站台,底板两边连接有车站边墙,车站边墙顶端设置有拱顶,拱顶的下部两端之间连接有拉杆;其建造方法包括搭设拱架和临时路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工艺少、造价低、可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干扰以及增大车站内部使用空间、便于容纳较大客运量、使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大力发展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我国中心城市公共交通拥堵状况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地铁和轻轨的路网也日趋密集。由于城市中地面土地资源紧缺,在人口和地面建筑密集区,地铁和轻轨线路必须设置到地下。因此,线路中供乘客进出、上下与候车和换乘的车站也同样需要建造在地下。当地下车站处于城市地面建筑密集区,尤其是高层建筑密集区时,此区域地面建筑的基础相互邻近且往往较深,致使地下车站所能利用的地下空间有限。此外,为降低车站的工程造价,通常采用明挖法建造地下车站,明挖法是目前建造地铁与轻轨地下车站的主要方法之一。为缓解城市主要客流方向上的交通压力,地铁与轻轨线路一般沿城市主干道或主要客流方向上设置。线路中的车站站位也设置在地面客流密集区。由于地面交通繁忙且建筑物密集,采用明挖法建造地铁车站时基坑的开挖以及车站的建造会长期影响地面交通,对周边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困难。为尽可能降低地下车站施工期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基坑中的围护桩(3),围护桩(3)顶部设置有桩顶冠梁(2),桩顶冠梁(2)上设置有挡墙(1);围护桩(3)内侧的基坑内浇筑有车站底板(19),底板(19)上设置有站台(18),底板(19)两边连接有车站边墙(7),车站边墙(7)顶端设置有拱顶(15),拱顶(15)的下部两端之间连接有拉杆(16);车站边墙(7)内侧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中板(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基坑中的围护桩(3),围护桩(3)顶部设置有桩顶冠梁(2),桩顶冠梁(2)上设置有挡墙(1);围护桩(3)内侧的基坑内浇筑有车站底板(19),底板(19)上设置有站台(18),底板(19)两边连接有车站边墙(7),车站边墙(7)顶端设置有拱顶(15),拱顶(15)的下部两端之间连接有拉杆(16);车站边墙(7)内侧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中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顶冠梁(2)靠近基坑内侧的一面上设置有冠梁壁座(9),冠梁壁座(9)上埋设有预埋螺栓(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顶(15)和底板(19)均呈外凸的圆弧拱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6)两端部与拱顶(15)的两端部构成整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18)设置于底板(19)上部的中间部位或分开设置于底板(19)靠近车站边墙(7)的两侧。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置基坑围护桩(3),破除路面,并开挖基坑上部土体;步骤二、设置桩顶冠梁(2)和挡墙(1),在桩顶冠梁(2)靠近基坑内侧的面上设置冠梁壁座(9)和预埋螺栓(14),并通过冠梁壁座(9)搭设拱架(13);步骤三、在拱架(13)和挡墙(1)顶部搭设临时路面(10);步骤四、在拱架(13)和围护桩(3)下方开挖基坑内的土体,并架设用于支撑围护桩(3)的横向支撑,直至开挖土体至底板(19)所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军蔡鹏麟张拳章春炜张润东张路张镇任文强苏志刚李战军朱东峰姜怀祖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