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电驱动装置及矿用自卸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9047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桥电驱动装置及矿用自卸车,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包括两个电驱动桥及连接结构;电驱动桥包括两个电机,两个电机桥,两个半轴,两个半轴套管,两个轮边减速器、连接架和横向拉杆;两个电机桥连接,电机与电机桥连接,电制动力大、效率高。半轴套管一端与电机桥连接、另一端与轮边减速器连接,半轴一端与电机传动连接、另一端与轮边减速器传动连接;两个电机独立工作,通过电子差速实现转向。连接架一侧与电机桥连接,另一侧与车架连接,横向拉杆一端与电机桥连接,另一端与车架连接。增大了承载力、保证了后桥行驶的稳定性,中后桥均采用连接架和横向拉杆与车架连接,解决了纵横向拉杆的开裂问题。

Double bridge electric drive device and mine dump truck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ouble power driving device and a dump truck,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hicles, including two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drive axle; electric drive axle includes two motors, two motors bridge, 2.5 axis, 2.5 axis sleeve, two wheel reducer, a connecting frame and a transverse rod; two a bridge connecting the motor, motor and motor bridge, electric braking force, high efficiency. One end of the half shaft bush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bridge,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wheel reducer. One end of the half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drive,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wheel reducer. The two motors work independently, and achieve the steering by electronic differential speed. One side of the connecting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bridge, the other si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one end of the lateral pull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bridge,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The bearing capacity is increas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rear axle is ensured. The middle and rear bridges are connected by the connecting frame and the transverse tie bar with the frame, so as to solve the cracking problem of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r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桥电驱动装置及矿用自卸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桥电驱动装置及矿用自卸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基本都是采用机械传动形式。现有的机械轮驱动结构的原理如下:中桥和后桥基本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驱动桥壳等几部分组成。后桥将传动轴传来的发动机转矩传给驱动车轮,实现减速和增大扭矩。悬挂普遍采用钢板弹簧的平衡悬架结构,桥壳承受驱动轮传来的各种作用力和反力力矩,并通过平衡悬架传给车架,后桥通过前后8个纵向横向拉杆保持稳定。机械轮驱动结构存在以下缺点:(1)目前机械桥由于传动件多,导致传动效率降低。(2)悬挂普遍采用钢板弹簧的平衡悬架结构,板簧作为主要的承载件和减震件,受力复杂,故障率高,影响运行效率。(3)车辆在矿山使用过程中,由于路况差,道路阻力系数大,作业强度高,超载严重等现象,经常出现纵向横向拉杆断裂,推力球轴承变形,造成中后桥错位等现象。(4)中后桥的驱动集中在车架一个点,车架受力较大,影响车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双桥电驱动装置,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械驱动结构效率低、承载力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桥电驱动装置,包括:两个电驱动桥及与两个所述电驱动桥固定连接、且与车架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电驱动桥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桥、第二电机、第二电机桥、第一半轴、第一半轴套管、第二半轴、第二半轴套管、第一轮边减速器、第二轮边减速器、连接架和横向拉杆;所述第一电机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桥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桥的与所述第二电机桥连接的端面上,所述第二电机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桥的与所述第一电机桥连接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半轴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桥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机桥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轮边减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轮边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半轴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桥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机桥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轮边减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轮边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架一侧端与所述第一电机桥和第二电机桥活动连接,另一侧端与车架活动连接,所述横向拉杆位于所述电驱动桥的与所述连接架相对的一侧,所述横向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桥或第二电机桥连接,另一端跨过所述第一电机桥与所述第二电机桥之间的连接端面的延长面与所述车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轴套管的靠近所述第一电机桥的一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减震垫;所述第二半轴套管的靠近所述第二电机桥的一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减震垫。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电驱动桥的相对应的一侧的所述橡胶减震垫的上端面;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电驱动桥的相对应的相对应的另一侧的所述橡胶减震垫的上端面,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中间位置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中间位置均与车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为平衡梁,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第一平衡梁,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第二平衡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桥与所述第一半轴套管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半轴穿过所述第一轴承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桥与所述第二半轴套管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半轴穿过所述第二轴承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为A型连接架,所述A型连接架的顶端与车架活动连接,两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桥、第二电机桥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轴套管的靠近所述第一电机桥的一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减震垫,所述橡胶减震垫的上端面与车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半轴套管的靠近所述第二电机桥的一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减震垫,所述橡胶减震垫的上端面与车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轴套管与所述第一电机桥连接的一端的尺寸大于与所述第一轮边减速器连接的一端的尺寸。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半轴套管与所述第二电机桥连接的一端的尺寸大于与所述第二轮边减速器连接的一端的尺寸进一步的,所述轮边减速器中还安装有驻车制动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桥电驱动装置,包括:两个电驱动桥及与两个电驱动桥固定连接、且与车架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两个电驱动桥分别为中桥和后桥,中桥和后桥两个电驱动桥独立驱动,分别作用到车架上,车架受力均匀,减少应力集中,车架使用寿命更长。电驱动桥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桥、第二电机、第二电机桥、第一半轴、第一半轴套管、第二半轴、第二半轴套管、第一轮边减速器、第二轮边减速器、连接架和横向拉杆;第一电机桥的一端与第二电机桥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电机可拆卸连接在第一电机桥的与第二电机桥连接的端面上,第二电机可拆卸连接在第二电机桥的与第一电机桥连接的端面上;这样采用电制动,制动力大,制动效率高,电驱桥与机械桥相比传动效率可提升3%。第一半轴套管的一端与第一电机桥的远离第二电机桥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轮边减速器固定连接,第一半轴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轮边减速器传动连接;第二半轴套管的一端与第二电机桥的远离第一电机桥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轮边减速器固定连接,第二半轴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轮边减速器传动连接;这样两个电机独立驱动车轮,可以通过电子差速实现轮胎无滑动摩擦转向。连接架一侧与第一电机桥和第二电机桥活动连接,另一侧与车架活动连接,横向拉杆一端与第一电机桥或第二电机桥连接,另一端跨过第一电机桥与第二电机桥之间的连接端面的延长面与车架连接。连接架、及横向拉杆分别与电机桥和车架活动连接,增大了电驱动桥的承载力,且保证了后桥行驶过程中的稳定,中后桥同时采用连接架和横向拉杆的稳定形式,解决了纵横向拉杆的开裂故障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通过一种矿用自卸车,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械驱动结构效率低、承载力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矿用自卸车,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双桥电驱动装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桥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桥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桥电驱动装置中的A型连接架和平衡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桥电驱动装置中的电驱动桥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桥电驱动装置中的电驱动桥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图2中的平衡梁及橡胶减震垫的沿A方向的剖视图。图标:1a-第一电机;1b-第二电机;2a-第一电机桥;2b-第二电机桥;3a-第一半轴;3b-第二半轴;4a-第一半轴套管;4b-第二半轴套管;5a-第一轮边减速器;5b-第二轮边减速器;6-A型连接架;7-横向拉杆;8-橡胶减震垫连接件;9-橡胶减震垫;10-平衡梁;11-锥形通孔;12-锥形橡胶轴承;13-压盖;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桥电驱动装置及矿用自卸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桥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电驱动桥及与两个所述电驱动桥固定连接、且与车架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电驱动桥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桥、第二电机、第二电机桥、第一半轴、第一半轴套管、第二半轴、第二半轴套管、第一轮边减速器、第二轮边减速器、连接架和横向拉杆;所述第一电机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桥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桥的与所述第二电机桥连接的端面上,所述第二电机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桥的与所述第一电机桥连接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半轴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桥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机桥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轮边减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轮边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半轴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桥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机桥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轮边减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轮边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架一侧端与所述第一电机桥和第二电机桥活动连接,另一侧端与车架活动连接,所述横向拉杆位于所述电驱动桥的与所述连接架相对的一侧,所述横向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桥或第二电机桥连接,另一端跨过所述第一电机桥与所述第二电机桥之间的连接端面的延长面与所述车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桥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电驱动桥及与两个所述电驱动桥固定连接、且与车架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电驱动桥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桥、第二电机、第二电机桥、第一半轴、第一半轴套管、第二半轴、第二半轴套管、第一轮边减速器、第二轮边减速器、连接架和横向拉杆;所述第一电机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桥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桥的与所述第二电机桥连接的端面上,所述第二电机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桥的与所述第一电机桥连接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半轴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桥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机桥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轮边减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轮边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半轴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桥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机桥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轮边减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轮边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架一侧端与所述第一电机桥和第二电机桥活动连接,另一侧端与车架活动连接,所述横向拉杆位于所述电驱动桥的与所述连接架相对的一侧,所述横向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桥或第二电机桥连接,另一端跨过所述第一电机桥与所述第二电机桥之间的连接端面的延长面与所述车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桥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轴套管的靠近所述第一电机桥的一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减震垫;所述第二半轴套管的靠近所述第二电机桥的一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减震垫。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洲张华平曹志春陈绍珍方小锐张军礼梁立东
申请(专利权)人:紫程宁波电动重型卡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