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蒸发系统以及机动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6954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蒸发系统,包括燃油蒸汽管、碳罐以及蒸汽输送管,其中,燃油蒸汽管第一端与油箱连接;碳罐的吸附口与燃油蒸汽管的第二端连接,脱附口通过蒸汽输送管与发动机相连,蒸汽输送管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蒸汽输送管通断的控制阀;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控制阀控制蒸汽输送管的通断,当碳罐里的油蒸汽浓度过高时,通过控制阀切断蒸汽输送管,从而控制碳罐的脱附量,避免燃烧不充分现象的发生,从而达到降低排放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蒸发系统以及机动车辆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
,特别涉及一种燃油蒸发系统以及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由于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燃油箱经常充满蒸气,如果油箱采用密闭结构,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油箱内、外压力差过大会产生爆炸,造成危险;如果通过油箱盖通空气实现油箱内的气压平衡,则会导致燃油蒸汽通过气孔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造成浪费。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采用在油箱与发动机之间设置碳罐的方式,碳罐的吸附口通过燃油蒸汽管与油箱连通,碳罐的脱附口通过蒸汽输送管与发动机连通,当发动机启动时,碳罐内部活性炭吸附的油蒸汽在发动机的负压作用下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燃烧,从而避免将油蒸汽排放到空气中,保护环境,避免浪费,但是现有的这种燃油蒸发系统,油蒸汽的脱附量不可控,若大量油蒸汽涌入发动机燃烧室,容易导致燃烧不充分,污染物排放增加。因此,如何改善燃油蒸发系统,使碳罐的脱附量可控,降低排放,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油蒸发系统以及机动车辆,以达到使碳罐的脱附量可控,降低排放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油蒸发系统,包括:燃油蒸汽管,第一端与油箱连接;碳罐,吸附口与所述燃油蒸汽管的第二端连接,脱附口通过蒸汽输送管与发动机相连,所述蒸汽输送管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蒸汽输送管通断的控制阀。优选地,所述燃油蒸汽管包括沿所述油箱到所述碳罐方向布置的油箱出气管以及碳罐吸附管,所述油箱出气管通过防倾倒阀与所述碳罐吸附管连通。优选地,所述蒸汽输送管包括沿所述碳罐到所述发动机方向布置的碳罐脱附管以及发动机吸附管,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碳罐脱附管与所述发动机吸附管之间。优选地,所述发动机吸附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发动机吸附管以及第二发动机吸附管,所述第一发动机吸附管远离所述第二发动机吸附管的一端与所述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二发动机吸附管远离所述第一发动机吸附管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连接,且所述第一发动机吸附管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发动机吸附管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燃油蒸汽管以及所述蒸汽输送管与其他部件连接的端部均通过环箍锁紧。优选地,还包括内置有比较电路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数据输入端与用于检测所述碳罐内油蒸汽浓度的传感器连接,数据输出端与所述控制阀连接,所述比较电路将实时油蒸汽浓度与预设值进行比较,若实时油蒸汽浓度高于预设值,则所述控制模块关闭所述控制阀,若实时油蒸汽浓度不高于预设值,则所述控制模块开启所述控制阀。一种机动车辆,包括油箱、发动机以及连接在所述油箱及所述发动机之间的燃油蒸发系统,所述燃油蒸发系统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燃油蒸发系统。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燃油蒸发系统,包括燃油蒸汽管、碳罐以及蒸汽输送管,其中,燃油蒸汽管第一端与油箱连接;碳罐的吸附口与燃油蒸汽管的第二端连接,脱附口通过蒸汽输送管与发动机相连,蒸汽输送管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蒸汽输送管通断的控制阀;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控制阀控制蒸汽输送管的通断,当碳罐里的油蒸汽浓度过高时,通过控制阀切断蒸汽输送管,从而控制碳罐的脱附量,避免燃烧不充分现象的发生,从而达到降低排放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蒸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实心箭头表示油蒸汽流动方向,空心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油蒸发系统以及机动车辆,以达到使碳罐的脱附量可控,降低排放的目的。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蒸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燃油蒸发系统,包括燃油蒸汽管1、碳罐3以及蒸汽输送管2。其中,燃油蒸汽管1第一端与油箱6连接;碳罐3的吸附口与燃油蒸汽管1的第二端连接,脱附口通过蒸汽输送管2与发动机7相连,蒸汽输送管2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蒸汽输送管2通断的控制阀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燃油蒸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控制阀4控制蒸汽输送管2的通断,当碳罐3里的油蒸汽浓度过高时,通过控制阀4切断蒸汽输送管2,从而控制碳罐3的脱附量,避免燃烧不充分现象的发生,从而达到降低排放的目的。设置有上述燃油蒸发系统的机动车辆,由于油箱6通过燃油蒸汽管1与碳罐3连接,因此无法阻止空气经碳罐3流入油箱6,当发生倾倒时,油箱6能够持续供油,发动机7不会熄火,容易产生危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燃油蒸汽管1包括沿油箱6到碳罐3方向布置的油箱出气管11以及碳罐吸附管12,油箱出气管11通过防倾倒阀5与碳罐吸附管12连通,通过设置防倾倒阀5,该防倾倒阀5可控制燃油蒸汽管1的接通和关闭,当整车倾斜大于一定角度时,比如大于等于60°时,该防倾倒阀5关闭,燃油蒸汽管1被阻断,使得油箱6内部形成真空状态,停止供油,车辆熄火以保证安全,当扶正车身后,即可恢复正常。为了便于控制阀4的安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蒸汽输送管2包括沿碳罐3到发动机7方向布置的碳罐脱附管21以及发动机吸附管22,控制阀4设置在碳罐脱附管21与发动机吸附管22之间。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发动机吸附管2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发动机吸附管221以及第二发动机吸附管222,第一发动机吸附管221远离第二发动机吸附管222的一端与控制阀4连接,第二发动机吸附管222远离第一发动机吸附管221的一端与发动机7连接,且第一发动机吸附管221的直径大于第二发动机吸附管222的直径。为了保证燃油蒸汽管1以及蒸汽输送管2与其他部件连接的稳固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燃油蒸汽管1以及蒸汽输送管2与其他部件连接的端部均通过环箍锁紧,这样,能够避免在机动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导致的管路脱落,保证燃油蒸发系统正常工作,避免油蒸汽泄漏。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燃油蒸发系统还包括内置有比较电路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数据输入端与用于检测碳罐3内油蒸汽浓度的传感器连接,数据输出端与控制阀4连接,比较电路将实时油蒸汽浓度与预设值进行比较,若实时油蒸汽浓度高于预设值,则控制模块关闭控制阀4,若实时油蒸汽浓度不高于预设值,则控制模块开启控制阀4。通过增加控制模块,能够实现碳罐3脱附量的自动控制,上述的控制模块可以是单独设置,也可以通过机动车辆ECU实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动车辆,包括油箱6、发动机7以及连接在油箱6及发动机7之间的燃油蒸发系统,其中,燃油蒸发系统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燃油蒸发系统。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燃油蒸发系统以及机动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油蒸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蒸汽管(1),第一端与油箱(6)连接;碳罐(3),吸附口与所述燃油蒸汽管(1)的第二端连接,脱附口通过蒸汽输送管(2)与发动机(7)相连,所述蒸汽输送管(2)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蒸汽输送管(2)通断的控制阀(4),所述蒸汽输送管(2)包括沿所述碳罐(3)到所述发动机(7)方向布置的碳罐脱附管(21)以及发动机吸附管(22),所述控制阀(4)设置在所述碳罐脱附管(21)与所述发动机吸附管(22)之间,所述发动机吸附管(2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发动机吸附管(221)以及第二发动机吸附管(222),所述第一发动机吸附管(221)远离所述第二发动机吸附管(222)的一端与所述控制阀(4)连接,所述第二发动机吸附管(222)远离所述第一发动机吸附管(221)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7)连接,且所述第一发动机吸附管(2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发动机吸附管(222)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蒸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蒸汽管(1),第一端与油箱(6)连接;碳罐(3),吸附口与所述燃油蒸汽管(1)的第二端连接,脱附口通过蒸汽输送管(2)与发动机(7)相连,所述蒸汽输送管(2)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蒸汽输送管(2)通断的控制阀(4),所述蒸汽输送管(2)包括沿所述碳罐(3)到所述发动机(7)方向布置的碳罐脱附管(21)以及发动机吸附管(22),所述控制阀(4)设置在所述碳罐脱附管(21)与所述发动机吸附管(22)之间,所述发动机吸附管(2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发动机吸附管(221)以及第二发动机吸附管(222),所述第一发动机吸附管(221)远离所述第二发动机吸附管(222)的一端与所述控制阀(4)连接,所述第二发动机吸附管(222)远离所述第一发动机吸附管(221)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7)连接,且所述第一发动机吸附管(2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发动机吸附管(222)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蒸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民杰袁章平陈志勇张晓雷占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