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线的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63616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生产线的转向装置,涉及一种自动控制设备,至少包括:输送物料台,其具有平台,所述平台两端设有滚轴,并覆设有至少一条输送带,所述平台设有导槽,所述导槽并不被所述输送带完全覆盖;旋动单元,设于所述输送物料台下方,设有两个动力源,其中一个所述动力源提供往复的角度旋转,另一所述动力源则提供向上伸缩顶及收回的动作,且动力源末端设有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至少一个顶柱,且所述顶柱对合于所述平台上的导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仅需一道输送物料台的宽度,更能节省空间,同时,以旋动单元来将物料准确快速的转至所需要的角度,减少人力监控,而且整个输送流程更为顺畅。

A steering device for a production line

The steer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oduction line,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includes at least a conveying material, its platform, the two ends of the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rollers, and coated with at least one conveying belt, the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groove, the guide slot is not the conveyor belt completely cover; rotating unit is arranged below the conveying material, is provided with two power sources, one of the power source provides a reciprocating rotation angle, another of the power source is provided on the top and back of the telescopic movement, and the power sourc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bottom plate, at least one pillar is provided with the chassis. And the top of column guide groove in the platform. The steer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only a material conveying table width, can save more space, at the same time, the unit will point to the material quickly and accurately to reduce manpower needs, monitoring, and the entire delivery process more smooth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线的转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控制设备,尤其是一种生产线的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线的转向装置由两道输送物料台以一高一低组成,且相互呈一定的夹角的咬接方式,有时物料会有卡滞不前,或者翻落不顺的缺点;并且两道物料台占用较大的空间,尤其是多条生产线时,使厂房建设成本证据;两道物料台的速度必需调整一致,但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误差,故实际使用时会存在累积误差,使进料不顺畅,需要人力进行监控,浪费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线的转向装置,节省空间,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生产线的转向装置,至少包括:输送物料台,其具有平台,所述平台两端设有滚轴,并覆设有至少一条输送带,所述平台设有导槽,所述导槽并不被所述输送带完全覆盖;旋动单元,设于所述输送物料台下方,设有两个动力源,其中一个所述动力源提供往复的角度旋转,另一所述动力源则提供向上伸缩顶及收回的动作,且动力源末端设有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至少一个顶柱,且所述顶柱对合于所述平台上的导槽。作为优选,所述导槽的形状为弧形。作为优选,所述弧形导槽为二个以上,且相对设置。作为优选,所述输送物料台的上方设有辅助输送装置,所述辅助输送装置主要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升降机具,所述升降机具的末端设有滚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产线的转向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仅需一道输送物料台的宽度,更能节省空间,同时,以旋动单元来将物料准确快速的转至所需要的角度,减少人力监控,而且整个输送流程更为顺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生产线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生产线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顶柱伸入平台导槽的示意图;图4是物料正要经过本机构时的主视图;图5是物料正被顶柱向上推顶及被转盘夹住的主视图;图6是物料正被顶柱向上推顶及被转盘夹住的俯视图;图7是物料正被顶柱向上推顶及被转盘夹住旋转的示意图;图8是滚轮将物料向前推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提供的一种生产线的转向装置,设有输送物料台10、辅助输送装置20、旋动单元30。输送物料台10具有平台11,且在平台11两端各设有滚轴12、13,并覆设有至少一条输送带14,使得物料得以在输送带14上被承载输送,平台11上设有导槽111,导槽111并不被输送带14完全覆盖。导槽111的形状为弧形,亦可为其他形状,如图6、7所示的导槽111为四道弧形槽组成。辅助输送装置20设于输送物料台10的上方,主要设有支架21,在支架21上设有升降机具22(如气压缸),并在末端设有滚轮23。旋动单元30,设于输送物料台10下方,设有两个动力源31、32(如气压缸或马达),其中一个动力源31能提供往复的角度(如45°)旋转;另一动力源32则提供向上伸缩顶及收回的动作,且动力源32末端设有底盘33,底盘33上设有至少一个顶柱34,且顶柱34(如图2、3所示)对合于平台11上的导槽111;为使顶柱34与底盘33间具有缓衡,在顶柱34端部设有缓衡装置35(如弹簧或弹片);压盘36设于输送物料台10的上方,并由支座37枢接,使压盘36能在支座37上自由旋动,支座37与动力源31、32相连接固定。如图4、5、6、7所示,物料40经过输送物料台10,由动力源32向上推顶,将顶柱34向上穿过平台11上的导槽11,并将物料40顶至压盘36的下方,之后,由另一动力源31将底盘33及顶柱34旋动,将物料40旋转一定角度,再由动力源32将底盘33及顶柱34向下收回,物料40被旋转一定角度即可依输送物料台10的速度继续前进;如图8所示,位于输送物料台10上方的辅助输送装置20,则由升降机具22将滚轮23抵于物料40,再将物料40向前推进,继续后续的动作。如图2所示的旋动单元30,其中用于旋转的动力源31的旋转,以顺时针及逆时针的往复旋动,不会存在累积误差,使每一次旋转更为准确。本申请仅需一道输送物料台的宽度,更能节省空间,同时,以旋动单元来将物料准确快速的转至所需要的角度,减少人力监控,而且整个输送流程更为顺畅。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产线的转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线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输送物料台,其具有平台,所述平台两端设有滚轴,并覆设有至少一条输送带,所述平台设有导槽,所述导槽并不被所述输送带完全覆盖;旋动单元,设于所述输送物料台下方,设有两个动力源,其中一个所述动力源提供往复的角度旋转,另一所述动力源则提供向上伸缩顶及收回的动作,且动力源末端设有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至少一个顶柱,且所述顶柱对合于所述平台上的导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线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输送物料台,其具有平台,所述平台两端设有滚轴,并覆设有至少一条输送带,所述平台设有导槽,所述导槽并不被所述输送带完全覆盖;旋动单元,设于所述输送物料台下方,设有两个动力源,其中一个所述动力源提供往复的角度旋转,另一所述动力源则提供向上伸缩顶及收回的动作,且动力源末端设有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至少一个顶柱,且所述顶柱对合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圣太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