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19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和车辆,所述车身包括:乘员舱骨架,所述乘员舱骨架包括A柱、C柱、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A柱包括A柱接头,所述前横梁具有前横梁接头;前机舱骨架,所述前机舱骨架具有机舱上边梁和机舱下纵梁,所述机舱上边梁与所述A柱接头相连,所述机舱下纵梁与所述前横梁接头相连;行李舱骨架,所述行李舱骨架具有行李舱上边梁和行李舱下纵梁,所述行李舱上边梁与所述C柱相连,所述行李舱下纵梁与所述后横梁相连;其中所述乘员舱骨架为碳纤维制成,所述前机舱骨架和所述行李舱骨架均为铝合金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身,具有轻质高强的特性,碰撞性能好,有助于降低整车的重心,提高操控稳定性,且车身为模块化结构,装配效率高。

Body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body and vehicle, the vehicle occupant compartment includes: skeleton, the skeleton crew cabin including A column, C column, front and rear cross members, including the A column A column joints, the front beam has a front beam joint; front cabin skeleton, the front cabin the cabin and cabin top beam frame has lower side rail, the cabin top beam and the A column joint is connected, the cabin stringer and the front beam joint is connected; the baggage frame, luggage compartment frame with luggage compartment cantrail and luggage compartment under the rails, the luggage compartment and the top beam the C column is connected, the luggage compartment under the beams and the beam is connected; wherein the cabin skeleton is made of carbon fiber, the frame and the front cabin luggage compartment frame are made of Aluminum Alloy. The body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weight and high strength, good collision performance, and helps to reduce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whole vehicle and improve the handling stability, and the body is modular structure, and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和车辆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和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的车身用于承载其他零部件,并限定出防护空间。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车身的强度,车身一般为钣金件制成,车身的重量大,且传力路径单一,防撞性能差,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身,所述车身为模块化结构,装配效率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包括:乘员舱骨架,所述乘员舱骨架包括A柱、C柱、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A柱包括A柱接头,所述前横梁具有前横梁接头;前机舱骨架,所述前机舱骨架具有机舱上边梁和机舱下纵梁,所述机舱上边梁与所述A柱接头相连,所述机舱下纵梁与所述前横梁接头相连;行李舱骨架,所述行李舱骨架具有行李舱上边梁和行李舱下纵梁,所述行李舱上边梁与所述C柱相连,所述行李舱下纵梁与所述后横梁相连;其中所述乘员舱骨架为碳纤维制成,所述前机舱骨架和所述行李舱骨架均为铝合金制成。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具有轻质高强的特性,碰撞性能好,有助于降低整车的重心,提高操控稳定性,且车身为模块化结构,装配效率高。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身,所述前机舱骨架包括:机舱中边梁,所述机舱中边梁位于所述机舱下纵梁的上方,且与所述前横梁接头相连。优选地,所述前横梁接头包括:第一子接头,所述第一子接头与所述前横梁的前横梁本体相连,且朝正前方设置,所述第一子接头与所述机舱下纵梁相连;第二子接头,所述第二子接头与所述前横梁本体相连,且朝前上方设置,所述第二子接头与所述机舱中边梁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二子接头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子接头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形成为一体,且所述第一子接头与所述第二子接头之间设有导向弧面。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身,所述A柱包括:A柱接头,所述A柱接头的上端面设有上凹槽,前端面设有前凹槽,所述前凹槽适于与所述机舱上边梁相连;A柱上段,所述A柱上段的下端插入所述上凹槽且与所述A柱接头相连;A柱下段,所述A柱下段与所述A柱接头的下端相连。优选地,所述A柱接头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为块状;前连接部,所述前连接部从所述本体部的前表面向前延伸以形成,所述前凹槽形成在所述前连接部上且向前敞开;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从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以形成,所述上凹槽形成在所述上连接部上且向上敞开。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身,所述C柱包括C柱上段和C柱下段,所述C柱上段,包括:C柱上段本体,所述C柱上段本体的上端具有顶盖后横梁连接部和侧围上纵梁连接部,所述顶盖后横梁连接部与所述乘员舱骨架的顶盖后横梁相连,所述侧围上纵梁连接部与所述乘员舱骨架的侧围上纵梁的后端相连;下连接座,所述下连接座与所述C柱上段本体的下端相连,且具有行李舱上边梁连接部和C柱下段连接部,所述行李舱上边梁连接部与所述乘员舱骨架的行李舱上边梁相连,所述C柱下段连接部与所述C柱下段的上端相连。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身,所述行李舱骨架包括:行李舱后端组件;行李舱下立梁、行李舱中纵梁、行李舱上立梁,所述行李舱下立梁的上端、所述行李舱中纵梁的后端、所述行李舱上立梁的下端均与所述行李舱后端组件相连;行李舱下纵梁,所述行李舱下纵梁的后端与所述行李舱下立梁的下端相连,前端与所述乘员舱骨架的后横梁相连;行李舱中边梁,所述行李舱中边梁的后端与所述行李舱上立梁的上部相连,前端与所述C柱相连;行李舱上边梁,所述行李舱上边梁的后端与所述行李舱上立梁的上端相连,前端与所述C柱接头相连;后防撞梁,所述后防撞梁与所述行李舱上立梁相连。优选地,所述行李舱后端组件包括:第一后横梁,所述行李舱上立梁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后横梁相连;第二后横梁,所述行李舱下立梁的上端、所述行李舱中纵梁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后横梁相连,且所述第二后横梁位于所述第一后横梁的前方,并通过传导纵梁相连,所述传导纵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后横梁的中部和所述第二后横梁的中部。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设置有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车身。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身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机舱骨架与乘员舱骨架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机舱骨架的传力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A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和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A柱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横梁与前部零部件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横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C柱的结构示意图;图10和图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C柱上段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行李舱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行李舱骨架的传力示意图。附图标记:车身1000,前机舱骨架100,机舱前上横梁101,机舱前下横梁102,机舱前中横梁103,机舱中后横梁104,机舱上后横梁105,机舱下纵梁106,机舱中下纵梁107,机舱前立梁108,机舱后中立梁109,机舱后上立梁110,前防撞梁111,机舱上边梁112,机舱中边梁113,加强梁114,乘员舱骨架200,侧围上纵梁201,下纵梁202,顶盖前横梁203,顶盖中横梁204,顶盖后横梁205,后横梁206,前横梁210,前横梁本体211,第一子接头212,第二子接头213,导向弧面214,A柱220,A柱接头221,本体部2211,下凸台2212,前连接部2213,前凹槽2214,上连接部2215,上凹槽2216,A柱上段222,A柱下段223,B柱230,C柱240,C柱上段241,C柱上段本体242,顶盖后横梁连接部243,侧围上纵梁连接部244,下连接座245,行李舱上边梁连接部246,C柱下段连接部247,加强筋248,C柱下段249,前围板251,地板252,后围板253,行李舱骨架300,行李舱上边梁301,行李舱中边梁302,第一后横梁303,第二后横梁304,行李舱上立梁305,行李舱下立梁306,行李舱中纵梁307,行李舱下纵梁308,行李舱中下横梁309,行李舱中上横梁310,横梁加强梁311,第一加强梁312,第二加强梁313,上部支撑梁314,行李舱后立梁315,行李舱后横梁316,后防撞梁317,传导纵梁3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身和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乘员舱骨架,所述乘员舱骨架包括A柱、C柱、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A柱包括A柱接头,所述前横梁具有前横梁接头;前机舱骨架,所述前机舱骨架具有机舱上边梁和机舱下纵梁,所述机舱上边梁与所述A柱接头相连,所述机舱下纵梁与所述前横梁接头相连;行李舱骨架,所述行李舱骨架具有行李舱上边梁和行李舱下纵梁,所述行李舱上边梁与所述C柱相连,所述行李舱下纵梁与所述后横梁相连;其中所述乘员舱骨架为碳纤维制成,所述前机舱骨架和所述行李舱骨架均为铝合金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乘员舱骨架,所述乘员舱骨架包括A柱、C柱、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A柱包括A柱接头,所述前横梁具有前横梁接头;前机舱骨架,所述前机舱骨架具有机舱上边梁和机舱下纵梁,所述机舱上边梁与所述A柱接头相连,所述机舱下纵梁与所述前横梁接头相连;行李舱骨架,所述行李舱骨架具有行李舱上边梁和行李舱下纵梁,所述行李舱上边梁与所述C柱相连,所述行李舱下纵梁与所述后横梁相连;其中所述乘员舱骨架为碳纤维制成,所述前机舱骨架和所述行李舱骨架均为铝合金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舱骨架包括:机舱中边梁,所述机舱中边梁位于所述机舱下纵梁的上方,且与所述前横梁接头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接头包括:第一子接头,所述第一子接头与所述前横梁的前横梁本体相连,且朝正前方设置,所述第一子接头与所述机舱下纵梁相连;第二子接头,所述第二子接头与所述前横梁本体相连,且朝前上方设置,所述第二子接头与所述机舱中边梁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接头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子接头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形成为一体,且所述第一子接头与所述第二子接头之间设有导向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包括:A柱接头,所述A柱接头的上端面设有上凹槽,前端面设有前凹槽,所述前凹槽适于与所述机舱上边梁相连;A柱上段,所述A柱上段的下端插入所述上凹槽且与所述A柱接头相连;A柱下段,所述A柱下段与所述A柱接头的下端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接头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为块状;前连接部,所述前连接部从所述本体部的前表面向前延伸以形成,所述前凹槽形成在所述前连接部上且向前敞开;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宇黎杨宇威孙艳亮张晶刘肖杏王刚马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