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包热管理领域。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三通阀或四通阀实现换热介质流向换向的换向器;同时提供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在预设时间和/或电池包内温差值满足预设条件后,采用电池包内部水道换向器换向的设计,控制换热介质的流向反向,以实现降低电池单体温差的目的。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系统中换热管道内的换热介质流向在预设条件触发后,通过换向器控制该换热介质的流向反向。一种换向器是换热管道两个端口之间设有阀体,所述阀体实现换热管道内换热介质的流向换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向器及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本技术电池包管理领域,尤其是换向器及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电池温度适应范围基本在0℃至40℃范围内,电动车整个电池包作为一个动力源,为满足更长的续航里程,电池的电量不断增加。现有电池水冷/热方案中,电池的进口和出口是固定不变的,电池内部水的流向也是固定不变的。水从换热介质进口经过换热管道的过程中,进而不断的和电池进行热交换,由于冷却水的流向不变,从而导致换热管道进水端和出水端(若水流方向不变的话,则换热管道存在进水口和出水口,若水流流向改变,则不存在进水口出水口)温差大,电池内部电芯的温差也会随之增大。现有主流技术要满足较低的电池包内部温差,进出电池包的介质温差必须足够小,但是这样会导致电池加热或冷却周期过长。故电池包在极寒或极热条件下无法快速的达到需求温度。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热管理介质采用风冷,液冷和变相材料。其中风冷式,因为空气的比热容较小,空气流动方向无法控制,电池内部所容纳的空气体积非常有限;故采用风冷热管理,电芯的温差会非常大。液冷式热管理是现在研究的主流,因为液体介质流向和流速容易控制,已经被很多制造公司运用,但是在实际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中,液体从电池入口进入电池内部换热管道后,液体介质不断的与电池进行热交换,水温不断变化,从而在电池出口的水温已经非常接近电池温度,故无法进行热交换。在这个过程当中,液体流经的路程越长,电池换热管道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温差越大。故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换向器及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所述换向器是三通阀或四通阀实现,并且用于控制换热介质流向换向。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在预设时间和/或电池包内温差值满足预设条件后,控制器控制换热介质的流向反向,降低电池的温差,以达到平衡电池单体温差,降低电池单体温差的目的,实现电池包内换热管道换向介质换向的设计。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换向器,用于内置换热管道的电池包热管理,换热管道两个端口之间设有阀体,所述阀体实现换热管道内换热介质的流向换向。在换热管道两个端口之间设有用于提供控制换热管道内换热介质的流向换向的阀体,通过改变换热管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相对关系,降低各个电池单体温差的目的,实现电池包内的温度场均衡。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为四通阀。采用四通阀实现电池包内换热管道内的换热介质流向换向其压力稳定且实现方式简单。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分别连接换热介质进口与换热介质出口的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口连通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一端口,第一三通阀的第二通口连接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二端口;第二三通阀的第一通口连通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二端口,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口连接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一端口;第一三通阀入口与换热介质入口连接;第二三通阀出口与换热介质出口连接。两个三通电磁阀的组合实现电池包内换热管道内换热介质换向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冗余性强。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电池包内设有换热管道,该系统包括用于接收换向信号以使得换热管道内换热介质流向换向的控制器;换热管道内的换热介质流向在预设条件触发后,所示控制器控制换热介质的流向反向。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1)、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向器。其中1)换向器用于内置换热管道的电池包热管理,换热管道两个端口之间设有阀体,所述阀体实现换热管道内换热介质的流向换向;2)换向器用于内置换热管道的电池包热管理,换热管道两个端口之间设有阀体,所述阀体实现换热管道内换热介质的流向换向,所述换向器的阀体为四通阀;3)换向器用于内置换热管道的电池包热管理,换热管道两个端口之间设有阀体,所述阀体实现换热管道内换热介质的流向换向;所述阀体包括分别连接换热介质进口与换热介质出口的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口连通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一端口,第一三通阀的第二通口连接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二端口;第二三通阀的第一通口连通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二端口,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口连接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一端口;第一三通阀入口与换热介质入口连接;第二三通阀出口与换热介质出口连接。采用四通阀实现电池包内换热管道内的换热介质流向换向其压力稳定且实现方式简单;进一步的,所述换向信号是预设时间和/或电池包内温差值作为预设条件被触发后,发送换向信号给换向器。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时间和电池包内温差值作为预设条件时,当电池包内温差值达到预定值的时间早于预设时间,则以电池包内温度差值为准,进行换热管道内换热介质换向;否则,以预设时间为准,进行换热管道内换热介质换向。因现有技术的电池其工作温度区间较窄,故电池包内温差值达到预定值作为预设条件具有最高优先级,以保护各个电芯的稳定工作,提高电池包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电池包内n个检测点中任意两个检测点之间的温差值中最大值作为电池包内温差值。采用任意两检测点最大温差值作为电池包内温差值使得电池包内各个电芯的工作温度,提高整体电池包的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内n个检测点中任意两个检测点之间的温差值中最大值作为电池包内温差值。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内温差值为电池包内换热管道第一端口与换热管道第二端口之间的温差。通过实验测定大多数的最大温差值为换热管道第一端口与换热管道第二端口之间的温差,直接选取换热管道第一端口与换热管道第二端口之间的温差作为电池包内温度差值可以减少检测点的布置,同时提高。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两个三通(电磁/比例)阀或者四通阀,在极寒或极热条件下,使电池包内换热管道换热介质分时换向流动,快速达到适宜的工作温度,比单向水流式电池包加热/冷却周期减少(根据不同测试环境,减少时间不同),减少车辆使用者的等待时间。同时电池温差能够快速在工作前达到预设值,温度误差值根据不同测试环境不同)。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例,通过两个三通阀与电池包内换热管道连接示意图。图2、图3为第一实施例两个三通阀实现换热介质相反流向的示意图。图4、图5为第二实施例四通阀实现换热介质相反流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三通阀2-第二三通阀3-电池包内换热管道4-电池包5-四通阀11-第一三通阀入口12-第一三通阀第一通口13-第一三通阀第二通口21-第二三通阀入口22-第二三通阀第一通口23-第二三通阀第二通口31-换热管道第一端口32-换热管道第二端口51-四通阀进口52-四通阀第一工作口53-四通阀第二工作口54-四通阀出口。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本技术相关说明:1.电池包内换热管道3的换热介质流向的改变则电池包换热管道3的两个端口方向也在变化,故在本专利中换热管道入口和出口被称作为换热管道第一端口31和换热介质第二端口32。换热介质入口与换热介质出口方向一直保持不变。电池包内换热管道3是换热介质经过的封闭的换热管道通道3,通过换热管道3两个端口与阀体连接。2.预设时间的设置与电池特性、电池最低/高温度、单体温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向器,用于内置换热管道的电池包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换热管道两个端口之间设有阀体,所述阀体实现换热管道内换热介质的流向换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器,用于内置换热管道的电池包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换热管道两个端口之间设有阀体,所述阀体实现换热管道内换热介质的流向换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四通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分别对应连接换热介质入口与换热介质出口的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通口连通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一端口,第一三通阀的第二通口连接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二端口;第二三通阀的第一通口连通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二端口,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通口连接所述换热管道的第一端口;第一三通阀入口与换热介质入口连接;第二三通阀入口与换热介质出口连接。4.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电池包内设有换热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收换向信号以使得换热管道内换热介质流向换向的控制器;换热管道内的换热介质流向在预设条件触发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换热介质的流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向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威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