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obot used in pneumatic double stacking fixture, including fixture, before and after about the fixture and the main framework, before and after the fixture includes a slide sleeve on the slide sleeve I, II, first I and II, the first cylinder cylinder on the clamping component on the clamping components I and II; about fixture includes a glide path I, slide casing casing II, second cylinder, second cylinder type II, under the clamping assembly under the clamping assembly I and ii.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neumatic fixture design of single palletizing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compact, and supporting the use of robot palletizing robot fixture, the pneumatic fixture is provided with two single stack of clamp assembly and two cylinder components, will be able to block or choose at the same time in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and left-right direction for a while by clamping. Shank hook is fixed on the frame of the traction rings and the shackle, inlaid slot pipe on the main body frame within the adjustable armrest to accurately control the angle adjustment, block loading and unloading precision clamping rele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气动码垛双夹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气动码垛双夹具,用于与机器人配套使用,特别适用于箱类、建筑板块、砖瓦坯件的装箱和码垛。
技术介绍
目前,制砖行业码垛机体积大,结构复杂,操作不够方便,生产效率低,特别是码垛机器人的码垛夹具缺少分缝夹具,需在砖坯生产线上设置一套分坯机构,由托盘、分坯气缸、滑架、支承架、偏心轴、齿轮、升降套、齿条、滑轨、牵引链条、升降气缸等构成,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操作不够方便,在机器人码垛时,需先分坯,再装夹吊装码垛,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结构简单、操控方便应用于机器人的气动码垛双夹具。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气动码垛双夹具,包括前后上夹具、左右下夹具和主体框架,其中:所述前后上夹具包括上滑道套管Ⅰ、上滑道套管Ⅱ、第一气缸Ⅰ、第一气缸Ⅱ、上夹持组件Ⅰ和上夹持组件Ⅱ;所述左右下夹具包括下滑道套管Ⅰ、下滑道套管Ⅱ、第二气缸Ⅰ、第二气缸Ⅱ、下夹持组件Ⅰ和下夹持组件Ⅱ;所述上滑道套管Ⅰ、上滑道套管Ⅱ、下滑道套管Ⅰ以及下滑道套管Ⅱ均固定安装在主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气动码垛双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上夹具、左右下夹具和主体框架(1),其中:所述前后上夹具包括上滑道套管Ⅰ(21)、上滑道套管Ⅱ(22)、第一气缸Ⅰ(25)、第一气缸Ⅱ(26)、上夹持组件Ⅰ(23)和上夹持组件Ⅱ(24);所述左右下夹具包括下滑道套管Ⅰ(31)、下滑道套管Ⅱ(32)、第二气缸Ⅰ(35)、第二气缸Ⅱ(36)、下夹持组件Ⅰ(33)和下夹持组件Ⅱ(34);所述上滑道套管Ⅰ(21)、上滑道套管Ⅱ(22)、下滑道套管Ⅰ(31)以及下滑道套管Ⅱ(32)均固定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而且所述下滑道套管Ⅰ(31)和下滑道套管Ⅱ(32)位于上滑道套管Ⅰ(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气动码垛双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上夹具、左右下夹具和主体框架(1),其中:所述前后上夹具包括上滑道套管Ⅰ(21)、上滑道套管Ⅱ(22)、第一气缸Ⅰ(25)、第一气缸Ⅱ(26)、上夹持组件Ⅰ(23)和上夹持组件Ⅱ(24);所述左右下夹具包括下滑道套管Ⅰ(31)、下滑道套管Ⅱ(32)、第二气缸Ⅰ(35)、第二气缸Ⅱ(36)、下夹持组件Ⅰ(33)和下夹持组件Ⅱ(34);所述上滑道套管Ⅰ(21)、上滑道套管Ⅱ(22)、下滑道套管Ⅰ(31)以及下滑道套管Ⅱ(32)均固定安装在主体框架(1)上,而且所述下滑道套管Ⅰ(31)和下滑道套管Ⅱ(32)位于上滑道套管Ⅰ(21)和上滑道套管Ⅱ(22)下方;所述上滑道套管Ⅰ(21)与上滑道套管Ⅱ(22)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下滑道套管Ⅰ(31)与下滑道套管Ⅱ(32)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上滑道套管Ⅰ(21)与下滑道套管Ⅰ(31)之间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气缸Ⅰ(25)与第一气缸Ⅱ(26)之间相反设置,且第一气缸Ⅰ(25)和第一气缸Ⅱ(26)分别固定安装在主体框架(1)不同两侧,所述第一气缸Ⅰ(25)与第一气缸Ⅱ(26)设置在上滑道套管Ⅰ(21)与上滑道套管Ⅱ(22)之间;第一气缸Ⅰ(25)上的第一活塞杆Ⅰ(251)前后伸缩运动方向所在轴线与第一气缸Ⅱ(26)上的第一活塞杆Ⅱ(261)前后伸缩运动方向所在轴线相同;所述上夹持组件Ⅰ(23)包括第一上拉杆Ⅰ(231)、第二上拉杆Ⅰ(232)、第一上夹板支架Ⅰ(233)、第一调节外套管Ⅰ(235)、第一上夹板Ⅰ(236),其中:第一上拉杆Ⅰ(231)和第二上拉杆Ⅰ(232)均固定安装在第一上夹板支架Ⅰ(233)上,且第一上拉杆Ⅰ(231)与第二上拉杆Ⅰ(232)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第一上拉杆Ⅰ(231)嵌置在上滑道套管Ⅰ(21)内并能够与上滑道套管Ⅰ(21)滑动配合连接,第二上拉杆Ⅰ(232)嵌置在上滑道套管Ⅱ(22)内并能够与上滑道套管Ⅱ(22)滑动配合连接;第一调节外套管Ⅰ(235)固定安装在第一上夹板支架Ⅰ(233)靠中间部位上,第一调节外套管Ⅰ(235)内嵌置有与该第一调节外套管Ⅰ(235)伸缩配合连接的第一调节内嵌管Ⅰ(234),第一调节外套管Ⅰ(235)与第一调节内嵌管Ⅰ(234)之间通过第一吊环销轴Ⅰ(237)扣紧锁定;所述第一气缸Ⅰ(25)上的第一活塞杆Ⅰ(251)前后伸缩运动方向与第一调节内嵌管Ⅰ(234)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活塞杆Ⅰ(251)前端通过鱼眼接头与第一调节内嵌管Ⅰ(234)活动连接;所述上夹持组件Ⅱ(24)包括第一上拉杆Ⅱ(241)、第二上拉杆Ⅱ(242)、第一上夹板支架Ⅱ(243)、第一调节外套管Ⅱ(245)、第一上夹板Ⅱ(246),其中:第一上拉杆Ⅱ(241)和第二上拉杆Ⅱ(242)均固定安装在第一上夹板支架Ⅱ(243)上,且第一上拉杆Ⅱ(241)与第二上拉杆Ⅱ(242)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第一上拉杆Ⅱ(241)嵌置在上滑道套管Ⅰ(21)内并能够与上滑道套管Ⅰ(21)滑动配合连接,第二上拉杆Ⅱ(242)嵌置在上滑道套管Ⅱ(22)内并能够与上滑道套管Ⅱ(22)滑动配合连接;第一调节外套管Ⅱ(245)固定安装在第一上夹板支架Ⅱ(243)靠中间部位上,第一调节外套管Ⅱ(245)内嵌置有与该第一调节外套管Ⅱ(245)伸缩配合连接的第一调节内嵌管Ⅱ(244),第一调节外套管Ⅱ(245)与第一调节内嵌管Ⅱ(244)之间通过第一吊环销轴Ⅱ(247)扣紧锁定;所述第一气缸Ⅱ(26)上的第一活塞杆Ⅱ(261)前后伸缩运动方向与第一调节内嵌管Ⅱ(244)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活塞杆Ⅱ(261)前端通过鱼眼接头与第一调节内嵌管Ⅱ(244)活动连接;第一上夹板Ⅰ(236)固定安装在第一上夹板支架Ⅰ(233)底端,第一上夹板Ⅱ(246)固定安装在第一上夹板支架Ⅱ(243)底端,且第一上夹板Ⅰ(236)与第一上夹板Ⅱ(246)并排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气缸Ⅰ(35)与第二气缸Ⅱ(36)之间反向平行设置,且第二气缸Ⅰ(35)上的第二活塞杆Ⅰ(351)左右伸缩运动方向与第二气缸Ⅱ(36)上的第二活塞杆Ⅱ(361)左右伸缩运动方向相互平行;所述下滑道套管Ⅰ(31)和下滑道套管Ⅱ(32)位于第二气缸Ⅰ(35)与第二气缸Ⅱ(36)之间;所述下夹持组件Ⅰ(33)包括第二调节内嵌管Ⅰ(3311)、第二调节外套管Ⅰ(3312)、第二吊环销轴Ⅰ(3313)、第三调节内嵌管Ⅰ(3321)、第三调节外套管Ⅰ(3322)、第三吊环销轴Ⅰ(3323)、第一下夹板支架Ⅰ(333)、第一下夹板Ⅰ(334)、第一下拉杆Ⅰ(335)、第二下拉杆Ⅰ(336),其中:第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