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支架、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275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支架、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一种汽车。其中,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块及第二安装块。第一安装块一体成型设置有用于固定纵梁的第一连接部,第二安装块与第一安装块固定连接,且设置有用于固定前副车架的安装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安装支架能够实现安装支架将纵梁与前副车架的连接与固定,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便于拆装,从而可以能够有效减少前期安装及后期维修所耗费的人力和时间。

An mounting bracket, a front subframe assembly and a ca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parts, in particular to an installation bracket, a front sub frame assembly and a car. Among them, the mounting bracket includes the first mounting block and the two mounting block. The first mounting block is integrally mol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part for fixing the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block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ounting block, and the mounting interface for fixing the front sub frame is set. The mounting bracket in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installation support to connect and fix the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front sub fram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few components and easy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so that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anpower and time spent in the earlier stage installation and later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支架、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支架、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机舱纵梁上设置的副车架相当于汽车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在汽车性能上主要起到减小路面震动的传入,以及提高悬挂系统刚度的作用。传统的没有副车架的承载式车身,其悬挂臂直接与车身钢板相连。副车架诞生后,前后悬臂可以先组装在副车架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然后再将这个总成安装在车身上,使汽车底盘更具有可操控性。安装有副车架的汽车驾驶起来会感觉底盘非常扎实、紧凑。现有的汽车前副车架都是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汽车机舱的纵梁上。安装支架包括圆盘形状的上支架本体、下支架本体和衬套,上支架本体焊接在下支架本体上,衬套由橡胶衬套、钢套、钣金外壳三部分组成。安装时,钣金外壳与副车架焊接在一起,起到缓冲车身与前副车架之间作用力的作用。但是此种安装支架包括的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且不利于拆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安装支架,用来解决现有安装支架结构复杂、零部件多且不方便拆装的问题,减少前期安装及后期维修所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其上设置的安装支架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且拆装方便,能够有效简化前副车架总成的结构,使前副车架总成的机构更加紧凑。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其上设置的安装支架及前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且拆装方便,减少前期安装及后期维修所耗费的人力和时间。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块,包括:第一连接部,用于固定纵梁;以及支撑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支撑部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和第二安装块,与所述第一安装块固定连接,且设置有用于固定前副车架的安装接口。作为一种安装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块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向所述支撑部连接有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的外侧延伸,且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安装块。作为一种安装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由至少两个连接板依次相连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支撑部的内腔相导通,所述第二安装块的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固定。作为一种安装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由三个所述连接板构成: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底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安装块包括:安装部,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所述安装部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相抵接且固定,所述安装部的底壁与所述底板相抵接且固定。作为一种安装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部的顶板向两侧分别延伸有卡抵板,所述卡抵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相抵接且固定。作为一种安装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安装块还包括:固定部,与所述安装部可拆卸连接,且设置有所述安装接口。作为一种安装支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块通过挤压一体成型。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如上所述的安装支架。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前副车架总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安装支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其中,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安装块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和支撑部,通过第一连接部固定纵梁,第二安装块与第一安装块固定连接且设置有用于固定前副车架的安装接口,从而实现安装支架将纵梁与前副车架的连接与固定。本专利技术中的安装支架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便于拆装,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前期安装及后期维修所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本专利技术中的前副车架总成通过设置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且拆装方便的安装支架,能够有效简化前副车架总成的结构,使前副车架总成的机构更加紧凑。本专利技术中的汽车,其上设置的安装支架及前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且拆装方便,能有效减少前期安装及后期维修所耗费的人力和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安装块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安装块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安装块与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前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如下:1-安装支架;2-纵梁;3-前副车架;4-吸能梁;11-第一安装块;12-第二安装块;111-第一连接部;112-支撑部;113-第二连接部;121-安装接口;122-安装部;123-固定部;1131-第一侧板;1132-底板;1133-第二侧板;1221-卡抵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块11和与第一安装块11相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块12。第一安装块11包括第一连接部111和支撑部112,第一连接部111用于固定纵梁2,支撑部112与第一连接部111相连接,且与第一连接部111一体成型,支撑部112为内部中空的结构,第二安装块12与第一安装块11固定连接,且设置有用于固定前副车架3的安装接口121。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安装块1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111和支撑部112,通过第一连接部111固定纵梁2,第二安装块12与第一安装块11固定连接且设置有用于固定前副车架3的安装接口121,从而实现安装支架将纵梁2与前副车架3的连接与固定。本专利技术中的安装支架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便于拆装,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前期安装及后期维修所耗费的人力和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12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在保证对纵梁2有效支撑的前提下,减轻支撑部112的重量,达到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的设计目的,吸收较多的撞击力,提高安装支架的抗撞击能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块11与第二安装块12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过盈配合的卡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当选用螺纹连接进行固定时,能够方便第一安装块11与第二安装块12的拆卸,能够随时更换第一安装块11或第二安装块12,较焊接相比能够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避免完全更换第一安装块11和第二安装块12所产生的零部件的浪费此外,为了更好的实现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支撑部112由铝合金制成。此外,第一安装块11还包括第二连接部113,第二连接部113向支撑部112连接有第一连接部111的另一端的外侧延伸,且用于固定第二安装块12。第二连接部113由三个连接板依次相连接构成安装槽,安装槽与支撑部112的内腔相导通,三个连接板分别为第一侧板1131、底板1132和第二侧板1133,第二安装块12的部分容置在安装槽内,安装部122的两侧壁分别与第一侧板1131及第二侧板1133相抵接且固定,安装部122的底壁与底板1132相抵接且固定,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或者通过紧固件固定。由于第二安装块12被第二连接部113的三个面包裹固定,能够有效提高第二安装块12与第二连接部113的固定稳固程度。值得说明的是,连接板的个数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安装支架、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块(11),包括:第一连接部(111),用于固定纵梁(2);以及支撑部(11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一体成型,所述支撑部(112)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和第二安装块(12),与所述第一安装块(11)固定连接,且设置有用于固定前副车架(3)的安装接口(1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块(11),包括:第一连接部(111),用于固定纵梁(2);以及支撑部(11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相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一体成型,所述支撑部(112)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和第二安装块(12),与所述第一安装块(11)固定连接,且设置有用于固定前副车架(3)的安装接口(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11)还包括:第二连接部(113),向所述支撑部(112)连接有第一连接部(111)的另一端的外侧延伸,且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安装块(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13)为由至少两个连接板依次相连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支撑部(112)的内腔相导通,所述第二安装块(12)的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13)内,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13)相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13)由三个所述连接板构成:依次连接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轩杨伟国余丽娟尚纪宾丁振龙尹晓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