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装部件端盖以及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386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2:52
提供一种外装部件端盖,其被装接到管状外装部件的至少一个导电路径从其引出的端部。外装部件端盖包括盖主体和第一密封部件。盖主体从端部插入外装部件内,从而被设置在导电路径的外侧上。第一密封部件具弹性,被设置在盖主体的外侧上,与盖主体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该第一密封部件与外装部件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具有连续气泡结构。

End cover and wire harness of outer assembly parts

An end cover of an outer assembly is provided, which is attached to the end of at least one conductive path of the tubular assembly. The end cover of the outer assembly includes the cover body and the first seal part. The cover body is inserted in the outer assembly from the end, and is arrang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conductive path. The first sealing member is elastic, and is arranged on the outside side of the cover body, and is closely contacted with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over body. The first seal part is closely contacted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outer part, and has a continuous bubb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装部件端盖以及线束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基于2016年6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113507),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接到外装部件的端部的外装部件端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线束,该线束的构造中包括外装部件端盖。
技术介绍
线束用于安装在汽车中的设备之间的电连接。线束被构造为设置有管状外装部件以及容纳在外装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导电路径。例如,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束被布设为经过汽车的车辆下地板。线束的与车辆下地板对应的部分以直线布设。线束具有细长的形态。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下文理解为特别针对以直线布设的部分。具体地,关于这点可以理解的是,外装部件中的导电路径由于行驶期间发生的振动等而振动。[专利文献1]JP2011-254614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装部件端盖,其能够防止对外装部件中的导电路径的损坏,并且提供一种线束,该线束的构造中包括外装部件端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效果,提供一种外装部件端盖,其被构造为装接到管状外装部件的用于从其引出至少一个导电路径的端部,所述外装部件端盖包括:盖主体,该盖主体被构造为从所述端部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内,从而设置在所述导电路径的外侧上;以及第一密封部件,该第一密封部件具有弹性,设置在所述盖主体的外侧上,与所述盖主体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该第一密封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外装部件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具有连续气泡结构。所述盖主体可以包括转动防止部,该转动防止部被构造为当所述第一密封部件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内时,防止所述第一密封部件转动,并且所述转动防止部可以形成在所述盖主体的外周表面上。外装部件端盖可以还包括第二密封部件,该第二密封部件具有弹性,并且设置在通孔中,该通孔形成在所述盖主体中,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在所述导电路径穿过所述通孔而插入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填充所述通孔的内周表面与所述导电路径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间隙。外装部件端盖可以还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被构造为当所述外装部件被布设到车辆中的路径时,与车辆结构固定。所述固定部可以形成在所述盖主体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有利效果,提供一种线束,包括:管状外装部件;至少一个导电路径,该至少一个导电路径插入所述外装部件中,从而被所述外装部件保护;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一个有利效果提供的外装部件端盖,其中,所述外装部件端盖装接到所述外装部件的用于从其引出所述导电路径的端部,并且所述外装部件端盖的第一密封部件的一部分从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端部露出。附图说明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束的图。图1A是示出高压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图1B是示出与图1A所示的不同的低压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A所示的线束的路径布设状态和构造的图。图3是示出在图2所示的线束中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外装部件端盖的构造的截面图。图4是从图3的箭头A观看的视图。图5是沿着图3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从图3的箭头C观看的视图。图7是示出刚好在将外装部件端盖装接到外装部件的端部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图8是示出第一比较例的构造的截面图。图9是示出第二比较例的构造的截面图。图10是示出第三比较例的构造的截面图。图11是示出第四比较例的构造的截面图。图12是示出第五比较例的构造的截面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装部件端盖的构造的截面图(第二实施例)。图1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装部件端盖的构造的截面图(第三实施例)。图1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装部件端盖的构造的截面图(第四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在上述
技术介绍
中,由行驶期间的振动所导致的外装部件中的导电路径的大幅振动使得导电路径的被覆撞击外装部件的管内表面(内周表面)。在给予屏蔽功能的情况下,导电路径外部的编织部和金属箔撞击外装部件的管内表面。在撞击期间沙土等混入外装部件的内部的情况下,产生了被覆、编织部等的损坏可能性增大的问题。对此,通常采用借助外装部件的端部中的带缠绕,来防止沙土等混入端部与导电路径之间的空间的结构。然而,该结构具有以下问题。在带缠绕不充分的情况下,例如,从带之间的缝隙产生沙土渗入,这导致上述的损坏。在水分积聚在外装部件中的情况下,可以想到由于存在带缠绕,水分不能自发地从被带缠绕的部分逸出。此外,留在外装部件中的水分还导致被覆、编织部等的损坏可能性增大。已经鉴于上述情况作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装部件端盖和线束,该外装部件端盖能够防止对外装部件中的导电路径的损坏,并且该线束的构造中包括所述外装部件端盖。线束被构造为包括:管状外装部件;一个或多个导电路径,其被插入所述外装部件内并且由所述外装部件保护;以及外装部件端盖。外装部件端盖装接到外装部件的从其引出导电路径的端部。外装部件端盖被构造为包括:盖主体,该盖主体设置在导电路径的外侧上,并且插入到外装部件;以及弹性的第一密封部件,其设置在盖主体的外侧上。第一密封部件形成为使其处于与外装部件的内周表面和盖主体的外周表面进行紧密接触的状态,并且该第一密封部件具有连续的泡孔结构。在线束中,第一密封部件的一部分从外装部件的端部露出。后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一实施例。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束的图。图1A是示出高压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图1B是示出与图1A所示的不同的低压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A所示的线束的路径布设状态和构造的图。图3是示出在图2所示的线束中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外装部件端盖的构造的截面图。图4是从图3的箭头A观看的视图。图5是沿着图3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从图3的箭头C观看的视图。图7是示出刚好在将外装部件端盖装接到外装部件的端部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图8至12是示出第一至第五比较例的构造的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布设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的线束。线束可以布设在电动汽车中、使用其发动机而行驶的普通汽车等中。图1A中的参考符号1代表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1是通过将来自发动机2的动力与来自电机单元3的动力混合而驱动的车辆。来自电池5(电池组)的电力经由逆变器单元4供应至电机单元3。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2、电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安装在发动机室6中,发动机室6是具有前车轮等的位置。电池5安装在汽车后部7中,汽车后部7是具有后轮等的位置。电池5也可以安装在发动机室6后方的汽车空间中。电机单元3与逆变器单元4通过高压线束8(用于高压的电机电缆)而互相连接。电池5与逆变器单元4同样通过高压线束9而互相连接。线束9的中间部10布设于车辆(车身)的车辆下地板11。中间部10被布设为基本平行地沿着车辆下地板11。车辆下地板11是已知体(车身),并且是所谓的面板部件。通孔形成在车辆下地板11的预定位置处。线束9以水密的方式插入到该通孔内。线束9与电池5经由设置在电池5上的接线块12而互相连接。布置在线束9的后端侧上的线束末端13处的诸如屏蔽连接器14这样的外连接设备电连接至接线块12。线束9与逆变器单元4经由布置在前端侧上的线束末端13处的诸如屏蔽连接器14这样的外连接设备而互相电连接。电机单元3被构造为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逆变器单元4被构造为在其构造中包括逆变器和转换器。电机单元3形成为包括屏蔽壳的电机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外装部件端盖以及线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装部件端盖,该外装部件端盖被构造为装接到管状外装部件的端部,至少一个导电路径从所述端部引出,所述外装部件端盖包括:盖主体,该盖主体被构造为从所述端部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内,从而设置在所述导电路径的外侧上;以及第一密封部件,该第一密封部件具有弹性,设置在所述盖主体的外侧上,与所述盖主体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该第一密封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外装部件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具有连续气泡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07 JP 2016-1135071.一种外装部件端盖,该外装部件端盖被构造为装接到管状外装部件的端部,至少一个导电路径从所述端部引出,所述外装部件端盖包括:盖主体,该盖主体被构造为从所述端部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内,从而设置在所述导电路径的外侧上;以及第一密封部件,该第一密封部件具有弹性,设置在所述盖主体的外侧上,与所述盖主体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该第一密封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外装部件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具有连续气泡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部件端盖,其中,所述盖主体包括转动防止部,该转动防止部被构造为当所述第一密封部件插入到所述外装部件内时,防止所述第一密封部件转动,并且所述转动防止部形成在所述盖主体的外周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部件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泽健太山本高立长岛俊宏足立英臣稻尾伸一吉田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