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回收非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320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回收非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工艺,属于生物燃料合成领域。工艺为:加入基于油脂4-9摩尔的短链醇,加入基于油脂质量1%-20%的水,以及基于单位油脂质量20-200个酶活单位的非固定化脂肪酶,装入生化反应器中,温度在30℃~65℃,反应5-15小时后,油脂原料转化生成生物柴油的得率超过95%;反应结束后,离心,取走中间乳化层,再用上层油相或利用反应原料油脂去萃取下层水相中的酶蛋白,萃取过程中形成新的乳化层,再对该乳化层进行回收,至酶蛋白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然后合并上述操作中的乳化层,直接利用回收到的乳化层进行下一批次的催化。优点在于,有效减少了酶的损失,达到了重复回用脂肪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燃料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收非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工艺,在利用非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可再生油脂原料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回收非固定化脂肪酶用于生物柴油制备的工艺。
技术介绍
生物柴油是由生物油脂原料通过转酯反应生成的长链脂肪酸酯类物质,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生物柴油主要是用化学法生产,即用动植物油脂和一些低碳醇(甲醇或乙醇)在碱或者酸性催化剂作用下进行转酯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化学法制备生物柴油存在如下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①油脂原料中的游离脂肪酸和水严重影响反应的进行;②甲醇在油脂中溶解性不好,易导致乳化液的形成从而使得后续处理过程复杂;③工艺要求甲醇用量大大超过反应摩尔比,过量甲醇的蒸发回流增大过程能耗。由于利用生物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物排放、油脂原料中的游离脂肪酸和少量水不影响酶促反应等优点,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方向,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同化学方法相比,生物酶的成本过高,这已成为制约酶法产业化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瓶颈。固定化脂肪酶可以重复使用,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酶的使用成本。但固定化酶的制备成本很高,其中绝大部分成本归结于酶的下游过程操作成本,即酶的分离,纯化和固定化。故直接利用非固定化脂肪酶(如液体脂肪酶和游离酶粉)作为催化剂,则可以有效省去酶的分离,纯化和固定化等程序,可以大幅度降低酶的制备成本。然而,在利用非固定化脂肪酶作为催化剂转化可再生油脂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中,能否实现这些非固定化脂肪酶的多次回用是降低酶成本的关键,也是非固定化脂肪酶能否最终应用于生物柴油制备领域的主要制约因素。本专利技术提出在利用非固定化脂肪酶(包括液体脂肪酶和非固定化酶粉)作为催化剂转化可再生油脂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中,利用萃取技术对上述非固定化脂肪酶进行回收,回收后的脂肪酶可以继续用于下一批次的催化反应。该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非固定化脂肪酶的回用,大大降低非固定化脂肪酶的使用成本。该工艺在生物柴油制备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非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工艺,在利用非固定化脂肪酶(包括液体脂肪酶和脂肪酶粉)转化可再生油脂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中,前面一批次反应结束后,利用萃取技术对非固定化脂肪酶进行回收。萃取过程中的萃取相为反应后生成的油相(主要为生物柴油)以及反应原料(动植物油-->脂)。该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非固定化脂肪酶在催化动植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的回用问题,可以大幅度降低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是以短链醇ROH作为反应酰基受体,利用非固定化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催化油脂原料与上述短链醇进行转酯反应合成生物柴油,反应结束后,离心,加速包括脂肪酶在内的水相同油相(主要为生物柴油,还有少许中间产物及未反应完全的油脂)的分离,取走中间乳化层(70%以上的酶蛋白集中于乳化层),还有25-30%的酶蛋白分布在下层水相,然后再用上层油相或利用反应原料油脂去萃取下层水相中的酶蛋白,萃取过程中形成新的乳化层,其中大部分酶又重新分布在新的乳化层,根据需要可多次重复该萃取步骤直至酶蛋白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然后合并上述操作中的乳化层,然后直接利用回收到的乳化层进行下一批次的催化。该过程能进行脂肪酶的有效回收,达到了重复回用脂肪酶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工艺为:加入基于油脂4-9摩尔的短链醇(可以采取间歇分批多次加入或连续流加的方式,保证单次加入量不超过3摩尔即可)、加入基于油脂质量1%-20%的水,以及基于单位油脂质量20-200个酶活单位的非固定化脂肪酶,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可以组合使用,装入适于酶反应的任何生化反应器中,温度控制在30℃~65℃,反应5—15小时后,油脂原料转化生成生物柴油的得率超过95%。反应结束后,离心,取走中间乳化层(70%以上的酶蛋白集中于乳化层),还有25-30%的酶蛋白分布在下层水相,然后再用上层油相或利用反应原料油脂去萃取下层水相中的酶蛋白,油相同水相的相比为0.1-4,萃取过程中形成新的乳化层,然后对该乳化层进行回收,再可根据需要多次重复该萃取步骤,直至酶蛋白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然后合并上述操作中的乳化层,然后直接利用回收到的乳化层进行下一批次的催化。该过程能进行脂肪酶的有效回收,达到了重复回用脂肪酶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脂肪酶为非固定化脂肪酶,包括来源于酵母细胞,霉菌细胞,细菌或其它微生物的液体脂肪酶或其它形式的游离脂肪酶如酶粉。本专利技术所述油脂为生物油脂包括植物油脂、动物油脂、废食用油、油脂精练下脚料和微生物油脂。本专利技术所述植物油脂为蓖麻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棉子油、米糠油、麻风树油,文冠果油、小桐子油。本专利技术所述动物油脂为鱼油、猪油。本专利技术所述微生物油脂为酵母油脂,微藻类油脂。本专利技术所述短链醇ROH中R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本专利技术所述短链醇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或戊醇。本专利技术的有点在于,有效减少了酶的损失,达到了重复回用脂肪酶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将摩尔比为4:1的甲醇和菜籽油(菜籽油9.65g),加入基于油脂质量1%的水,-->装入具塞三角瓶中混合均匀,并置于可自动控温的往复摇床中加热至40℃后,加入基于单位油脂质量40个酶活单位的来源于Aspergillus oryzae的液体脂肪酶,反应转速控制在600rpm,甲醇在6个小时内匀速加入,8小时生物柴油得率为85%。反应结束后,离心,取走中间乳化层,然后再用上层油相去萃取下层水相中的酶蛋白,油相同水相的相比为0.5,萃取过程中形成新的乳化层,对该乳化层进行回收,可根据需要多次重复该萃取步骤,直至酶蛋白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然后合并上述操作中的各乳化层,然后直接利用回收到的乳化层进行下一批次的催化。实施例2将摩尔比为9:1的甲醇和猪油(猪油9.65g),加入基于油脂质量10%的水,装入具塞三角瓶中混合均匀,并置于可自动控温的往复摇床中加热至70℃后,加入基于单位油脂质量70个酶活单位的来源于Aspergillus oryzae的脂肪酶粉,反应转速控制在500rpm,甲醇在8个小时内匀速加入,10小时生物柴油得率为98%。反应结束后,离心,取走中间乳化层,然后再用上层油相去萃取下层水相中的酶蛋白,油相同水相的相比为1,萃取过程中形成新的乳化层,再对该乳化层进行回收,可根据需要多次重复该萃取步骤,直至酶蛋白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然后合并上述操作中的乳化层,然后直接利用回收到的乳化层进行下一批次的催化。实施例3将摩尔比为6:1的甲醇和潲水油(潲水油9.65g),加入基于油脂质量15%的水,装入具塞三角瓶中混合均匀,并置于可自动控温的往复摇床中加热至50℃后,加入单位油脂质量100个酶活单位的来源于Aspergillus oryzae的液体脂肪酶,反应转速控制在800rpm,甲醇在8个小时内非匀速加入(前3个小时添加方式为:0小时加入2摩尔甲醇,反应1小时后再加入1摩尔,2小时后再加入2摩尔,4小时后再加入1摩尔)8小时生物柴油得率为95%。反应结束后,离心,取走中间乳化层,然后再用上层油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收非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工艺,其特征在于:加入基于油脂4-9摩尔的短链醇ROH,加入基于油脂质量1%-20%的水,以及基于单位油脂质量20-200个酶活单位的非固定化脂肪酶,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单独或组合使用,装入适于酶反应的任何生化反应器中,温度控制在30℃~65℃,反应5-15小时后,油脂原料转化生成生物柴油的得率超过95%;反应结束后,离心,取走中间乳化层,然后再用上层油相或利用反应原料油脂去萃取下层水相中的酶蛋白,油相同水相的相比为0.1-4,萃取过程中形成新的乳化层,再对该乳化层进行回收,根据需要多次重复该萃取步骤,直至酶蛋白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然后合并上述操作中的乳化层,直接利用回收到的乳化层进行下一批次的催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收非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工艺,其特征在于:加入基于油脂4-9摩尔的短链醇ROH,加入基于油脂质量1%-20%的水,以及基于单位油脂质量20-200个酶活单位的非固定化脂肪酶,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单独或组合使用,装入适于酶反应的任何生化反应器中,温度控制在30℃~65℃,反应5—15小时后,油脂原料转化生成生物柴油的得率超过95%;反应结束后,离心,取走中间乳化层,然后再用上层油相或利用反应原料油脂去萃取下层水相中的酶蛋白,油相同水相的相比为0.1-4,萃取过程中形成新的乳化层,再对该乳化层进行回收,根据需要多次重复该萃取步骤,直至酶蛋白的回收率达到95%以上;然后合并上述操作中的乳化层,直接利用回收到的乳化层进行下一批次的催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酶为非固定化脂肪酶,非固定化脂肪酶包括液体脂肪酶或脂肪酶酶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酶来源于酵母,霉菌,细菌或其它微生物的脂肪酶。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伟刘德华吕丹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