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避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8566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后避震机构,设于电动滑板车的车身与后轮之间,包括避震架、第一轴、第二轴及做伸缩弹性变形的第一弹变组件和第二弹变组件。第一轴沿车身的左右方向穿置于车身与避震架处,避震架绕第一轴相对车身向上或向下枢摆,后轮安装于避震架上,第二轴沿车身的左右方向穿置于车身上,第二轴位于第一轴对应上方,第一弹变组件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布置,第一弹变组件的前端与车身枢接,第一弹变组件的后端与避震架枢接,第二弹变组件的前端安装于第二轴上,第二弹变组件的后端向上倾斜并高过第一弹变组件的后端,第二弹变组件的后端与避震架枢接,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避震机构的避震效果更好,因而确保了电动滑板车的后轮避震效果。

Post shock absorb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r shock absorber, whic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ody and rear wheel of the electric scooter, including a shockproof frame, a first shaft and a second shaft, and a first elastic variable component and a second elastic variable component for stretching elastic deformation. About the first axi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body and the suspension frame, suspension frame around the first axis relative to the body upward or downward pivoting, installed in the rear suspension fram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 along the second axis body wear on the body, the second axis is located on the first shaft above the corresponding layout, before and after the elastic component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the body of the first elastic component,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body is pivoted, the first elastic component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shock-absorbing frame is pivoted in front of second elastic components are installed on the second axis, second elastic components is angled upwardly and higher than the first elastic component of the back end, the elastic component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second suspension frame pivot, the better damping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e rear suspension mechanism, thus ensuring the rear shock effect of electric scoo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避震机构
本技术涉及运动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滑板车用的后避震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消费品,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追求,而滑板车就是诸多消费品中的一种。众所周知,滑板车是一种具有锻炼身体及代步休闲等功能的运动用品,故使得滑板车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青睐。其中,对于滑板车来说,按照动力的来源可以分为电动类及非电动类。而电动类有电动滑板车及电动脚踏车。无论是电动类或非电动类的滑板车来说,其都具有可折叠的功能,以满足使用者在不需使用时其具有可折叠的要求,从而便于人们收藏或携带滑板车,因此,滑板车越来越普及。为了使得滑板车的后轮具有抗震性能,故在后轮与车身之间设有避震结构。但是,由于现有的避震结构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故使得后轮与车身之间的避震效果差,从而影响到滑板车的整体抗震性能。因此,急需要一种避震效果好来确保电动滑板车的避震效果的后避震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震效果好来确保电动滑板车的避震效果的后避震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避震机构,设于电动滑板车的车身与后轮之间,包括避震架、第一轴、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后避震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避震机构,设于电动滑板车的车身与后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避震机构包括避震架、第一轴、第二轴及做伸缩弹性变形的第一弹变组件和第二弹变组件,所述第一轴沿所述车身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车身与所述避震架处,所述避震架绕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车身向上或向下枢摆,所述后轮安装于所述避震架上,所述第二轴沿所述车身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二轴位于所述第一轴对应上方,所述第一弹变组件沿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第一弹变组件的前端与所述车身枢接,所述第一弹变组件的后端与所述避震架枢接,所述第二弹变组件的前端安装于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二弹变组件的后端向上倾斜并高过所述第一弹变组件的后端,所述第二弹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避震机构,设于电动滑板车的车身与后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避震机构包括避震架、第一轴、第二轴及做伸缩弹性变形的第一弹变组件和第二弹变组件,所述第一轴沿所述车身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车身与所述避震架处,所述避震架绕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车身向上或向下枢摆,所述后轮安装于所述避震架上,所述第二轴沿所述车身的左右方向穿置于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二轴位于所述第一轴对应上方,所述第一弹变组件沿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第一弹变组件的前端与所述车身枢接,所述第一弹变组件的后端与所述避震架枢接,所述第二弹变组件的前端安装于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二弹变组件的后端向上倾斜并高过所述第一弹变组件的后端,所述第二弹变组件的后端与所述避震架枢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变组件分别沿所述车身的左右方向呈一左一右的同排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变组件分别沿所述车身的左右方向呈一左一右的同排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避震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文清吴世堂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达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