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蓄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491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式蓄热炉,包括储水炉、第一水泵、第一管道、第二水泵、第二管道、加热管、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储热板,该一体式蓄热炉,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使得该装置对所需加工的产品即冷水处于先加热再储热后换热的状态,不仅提高了冷水加工过程中的效果,还有效的提高了工厂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蓄热炉
本技术涉及蓄热装置,尤其涉及一体式蓄热炉。
技术介绍
目前,工厂多采用煤炉、煤气炉以及油炉等蓄热炉对所需加工的产品进行加热,以上蓄热炉分别以煤、煤气、油作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用于所需加工的产品加热,此种加热方式工作时间长,加热效率低,不仅影响了工厂的生产进度,还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效率,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体式蓄热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体式蓄热炉,来解决目前传统的蓄热炉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降低了工厂生产效率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式蓄热炉,包括储水炉、第一水泵、第一管道、第二水泵、第二管道、加热管、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储热板,所述的第一水泵位于储水炉外壁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一水泵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管道位于第一水泵右侧,所述的第一管道与第一水泵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水泵位于储水炉外壁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二水泵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管道位于第二水泵左侧,所述的第二管道与第二水泵螺纹相连,所述的加热管位于储水炉内部底端,所述的加热管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水位传感器位于储水炉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一水位传感器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水位传感器位于储水炉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二水位传感器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储热板位于储水炉内部四周以及内部顶端,所述的储热板与储水炉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储水炉内部四周以及内部顶端还设有隔热板,所述的隔热板与储热板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储水炉外壁前端左侧还设有温控器,所述的温控器与储水炉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储水炉外壁前端右侧还设有定时器,所述的定时器与储水炉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储水炉外壁右侧下端还设有变压器,所述的变压器与储水炉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变压器右侧还设有插头,所述的插头与变压器导线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体式蓄热炉,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用手开启第一水泵,此时,第一水泵通过第一管道将冷水排入储水炉内,当储水炉内冷水的水位高于第一水位传感器时,第一水位传感器被激活,在第一水位传感器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水泵停止工作,同步温控器和定时器被开启,通过开启温控器,使得加热管对储水炉内的冷水进行加热,当加热管的温度达到温控器所设定的温度值时,加热管停止通过,通过以上方式,使得储水炉内的冷水处于电加热的状态,同时,在储热板的作用下,对储水炉内加热后的冷水进行储热处理,所述的储热板为相变储热材料,当定时器所设定的时间达到时,温控器停止工作,同步,第二水泵被开启,第二水泵将加热后的冷水由第二管道排入下一道工序,以此对加热后的冷水进行换热处理,当储水炉内加热后的冷水水位低于第二水位传感器时,第二水位传感器被激活,在第二水位传感器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水泵停止工作,同步,第一水泵被开启,此时,第一水泵再次通过第一管道将冷水排入储水炉内,以此对下一批冷水进行先加热再储热后换热的处理工作,该一体式蓄热炉,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使得该装置对所需加工的产品即冷水处于先加热再储热后换热的状态,不仅提高了冷水加工过程中的效果,还有效的提高了工厂生产的效率,同时,隔热板是为了防止储水炉内加热后冷水温度的流失,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储热效果,插头是为了连接外界电源,以此让外界电源给该装置进行供电,变压器是为了确保该装置电压的稳定性,所述的第一水位传感器与第一水泵、温控器以及定时器信号线相连,所述的第一水位传感器型号为UQD,所述的定时器与温控器以及第二水泵信号线相连,所述的温控器与加热管信号线相连,所述的第二水位传感器与第二水泵以及第一水泵信号线相连,所述的第二水位传感器型号为UQD。附图说明图1是一体式蓄热炉的局部主视剖视图;图2是一体式蓄热炉的局部主视图。储水炉1、第一水泵2、第一管道3、第二水泵4、第二管道5、加热管6、第一水位传感器7、第二水位传感器8、储热板9、隔热板101、温控器102、定时器103、变压器104、插头10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如图1、图2所示,一体式蓄热炉,包括储水炉1、第一水泵2、第一管道3、第二水泵4、第二管道5、加热管6、第一水位传感器7、第二水位传感器8、储热板9,所述的第一水泵2位于储水炉1外壁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一水泵2与储水炉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管道3位于第一水泵2右侧,所述的第一管道3与第一水泵2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水泵4位于储水炉1外壁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二水泵4与储水炉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管道5位于第二水泵4左侧,所述的第二管道5与第二水泵4螺纹相连,所述的加热管6位于储水炉1内部底端,所述的加热管6与储水炉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水位传感器7位于储水炉1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一水位传感器7与储水炉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水位传感器8位于储水炉1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二水位传感器8与储水炉1螺纹相连,所述的储热板9位于储水炉1内部四周以及内部顶端,所述的储热板9与储水炉1螺纹相连,所述的储水炉1内部四周以及内部顶端还设有隔热板101,所述的隔热板101与储热板9螺纹相连,所述的储水炉1外壁前端左侧还设有温控器102,所述的温控器102与储水炉1螺纹相连,所述的储水炉1外壁前端右侧还设有定时器103,所述的定时器103与储水炉1螺纹相连,所述的储水炉1外壁右侧下端还设有变压器104,所述的变压器104与储水炉1螺纹相连,所述的变压器104右侧还设有插头105,所述的插头105与变压器104导线相连。该一体式蓄热炉,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用手开启第一水泵2,此时,第一水泵2通过第一管道3将冷水排入储水炉1内,当储水炉1内冷水的水位高于第一水位传感器7时,第一水位传感器7被激活,在第一水位传感器7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水泵2停止工作,同步温控器102和定时器103被开启,通过开启温控器102,使得加热管6对储水炉1内的冷水进行加热,当加热管6的温度达到温控器102所设定的温度值时,加热管6停止通过,通过以上方式,使得储水炉1内的冷水处于电加热的状态,同时,在储热板9的作用下,对储水炉1内加热后的冷水进行储热处理,所述的储热板9为相变储热材料,当定时器103所设定的时间达到时,温控器102停止工作,同步,第二水泵4被开启,第二水泵4将加热后的冷水由第二管道5排入下一道工序,以此对加热后的冷水进行换热处理,当储水炉1内加热后的冷水水位低于第二水位传感器8时,第二水位传感器8被激活,在第二水位传感器8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水泵4停止工作,同步,第一水泵2被开启,此时,第一水泵2再次通过第一管道3将冷水排入储水炉1内,以此对下一批冷水进行先加热再储热后换热的处理工作,同时,隔热板101是为了防止储水炉1内加热后冷水温度的流失,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储热效果,插头105是为了连接外界电源,以此让外界电源给该装置进行供电,变压器104是为了确保该装置电压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体式蓄热炉

【技术保护点】
一体式蓄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炉、第一水泵、第一管道、第二水泵、第二管道、加热管、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储热板,所述的第一水泵位于储水炉外壁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一水泵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管道位于第一水泵右侧,所述的第一管道与第一水泵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水泵位于储水炉外壁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二水泵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管道位于第二水泵左侧,所述的第二管道与第二水泵螺纹相连,所述的加热管位于储水炉内部底端,所述的加热管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水位传感器位于储水炉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一水位传感器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水位传感器位于储水炉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二水位传感器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储热板位于储水炉内部四周以及内部顶端,所述的储热板与储水炉螺纹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蓄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炉、第一水泵、第一管道、第二水泵、第二管道、加热管、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储热板,所述的第一水泵位于储水炉外壁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一水泵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管道位于第一水泵右侧,所述的第一管道与第一水泵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水泵位于储水炉外壁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二水泵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管道位于第二水泵左侧,所述的第二管道与第二水泵螺纹相连,所述的加热管位于储水炉内部底端,所述的加热管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水位传感器位于储水炉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一水位传感器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水位传感器位于储水炉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二水位传感器与储水炉螺纹相连,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江纯洁李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桑德斯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