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468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消声器,包括稳压腔(2),位于稳压腔(2)上的气流入口(1)和气流出口(5),设置在稳压腔(2)内壁的靠近所述气流入口(1)与气流出口(5)的高频消声单元(3)和低频谐振腔(4),所述高频消声单元(3)包括导振膜体和硬质支架围成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充满液体,腔体的硬质支架固定在稳压腔内壁,硬质支架与稳压腔内壁之间设有缓冲膜,所述低频谐振腔(4)上设有与主管道相连的气流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消声器结构上采用稳压腔、高频消声单元、谐振腔的组合来同时消除高频和低频的噪声,适用于各种车辆的进排气系统,能有效的消除高频和低频的噪音。

A new type of muffl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ovel muffler, which comprises a voltage stabilizing cavity (2), is located in the plenum chamber (2) on the air entrance (1) and the air outlet (5), set in the plenum chamber (2) is close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air entrance (1) and the air flow outlet (5) high frequency anechoic units (3) and the low frequency resonant cavity (4), the high frequency silencing unit (3) includes a cavity surrounded by the diaphragm body and rigid stent, the cavity is filled with liquid, rigid stent cavity is fixed on the cavity wall voltage, buffer fil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racket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hard pressure stabilizing cavity, the low frequency resonant cavity (4) is arranged on the air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pipe. The muffler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adopts a combination of a stable pressure chamber, a high-frequency anechoic unit and a resonant cavity to eliminate high-frequency and low-frequency noise simultaneously, and is suitable for various vehicle intake and exhaust systems, which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high-frequency and low-frequency no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消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声器装置
,具体为一种能同时对高频和低频噪声进行吸收的新型消声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设计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消费者对车辆的操稳性能、乘坐舒适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降低汽车噪音是提高汽车驾驶性能、乘坐舒适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控制发动机进、排气噪声是进一步降低汽车车外通过噪声和车内噪声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控制发动机进气噪声的主要措施是在进气系统上安置共振式消声器,但传统单腔共振消声器仅有一个共振频率,消声频带窄,如果要消除宽频带的进气噪声,需要采用较大容积的共振器或几个共振器的组合,较大体积的消声器给机舱布置带来较大的困难。中国专利CN206297378U公开一种消声器,包括稳压腔,多个不同容积谐振腔的结构,这样布置虽然可以满足消除低频和高频噪声的要求,但内部布置太复杂,在实际运用中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会产生管道内脉动气流,产生附加噪声。本专利技术专利对其结构进行改进,满足降噪性能的同时,减少谐振腔的安置数量,最大利用内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消声器,具有结构简单、降噪性能好,使用可靠、制造工艺简单的优点,可以用于需要控制发动机进、排气噪声的场合,解决汽车等交通工具发动机舱空间小,难于安装大体积进、排气消声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新型消声器,包括稳压腔,位于稳压腔上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设置在稳压腔内壁的靠近所述气流入口与气流出口的高频消声单元和低频谐振腔,所述高频消声单元包括导振膜体和硬质支架围成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充满液体,腔体的硬质支架固定在稳压腔内壁,硬质支架与稳压腔内壁之间设有缓冲膜,所述低频谐振腔上设有气流孔。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消声器,所述硬质支架上设有向腔体内灌注液体的开口,开口通过密封塞密封。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消声器,所述缓冲膜由耐热、耐腐蚀性的弹性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新型消声器,通过在消声器内部设置高频消声器和低频谐振腔,通过薄棉体的振动和封闭腔内的液体振动对高频噪声进行吸收,通过设置不同容积的谐振腔来对低频噪声进行吸收,达到同时对高频和低频噪声吸收的目的;另外,由于高频消声器安置在消声器内壁,因而结构紧凑;同时,因在气流入口和出口处设置稳压腔,不会在发动机进、排气系统中产生涡流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高频消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低频谐振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流入口;2.稳压腔,3.高频消声单元,4.低频谐振腔,5.气流出口,6.硬质支架,7.导振膜体,8.连接螺栓,9.缓冲膜,10.密封塞,11.封闭腔,12.气流孔,13.胶体。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功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消声器,如图1-3所示,所述消声器包括:1.气流入口;2.稳压腔,3.高频消声单元,4.低频谐振腔,5.气流出口,6.硬质支架,7.导振膜体,8.连接螺栓,9.缓冲膜,10.密封塞,11.封闭腔,12.气流孔,13.胶体。在稳压腔2的内壁固定安置高频消声单元3及低频消声单元谐振腔4,可以使一个消声器同时消除低频和高频的噪声。高频消声单元3及低频消声单元靠近稳压腔2的气流入口1与气流出口5。低频谐振腔4,利用谐振腔的消声原理,当入射声波在主管道运动且到达消声器时,一部分会反射到原来进入的路径管道,另一部分分两路传播,一路进入低频谐振腔4内,另一路继续在主管道中向前传播,形成透射波,由于管道交界处声阻抗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将低频谐振腔4固定在消声器内壁,例如可以通过胶体13粘接。低频谐振腔4上设有气流孔12,气流孔12连通到稳压腔2,稳压腔2通过气流入口1和气流出口5连通到主管道,即通过气流孔12与主管道的连通实现谐振腔的降噪功能。高频消声单元9包括硬质支架6和固定在硬质支架6上的导振膜体7,硬质支架6为塑料支架,导振膜体7为导振薄棉体。硬质支架6和导振膜体7围成封闭腔11,如图2所示,封闭腔11为矩形体,三面为导振膜体7,当然这里并不限制封闭腔11的导振膜体7的面数。硬质支架6上设有向腔体11内灌注液体的开口,开口通过密封塞10密封,密封塞10为胶塞。腔体11的硬质支架6固定在稳压腔2内壁,可以通过螺栓8固定,硬质支架6与稳压腔2内壁之间设有缓冲膜9,这样布置不需要对消声器进行较大的改动。其中,封闭腔11里面灌充导振的液体,如水或油,当导振膜体7受到振动时,可将振动传递到封闭腔内的液体中,通过液体在腔内的流动来消除高频噪声。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从发动机进排气出来的气体通过消声器气流入口1进入消声器内部,通过稳压腔2时一方面可以消除管道内的脉动流,另一方面通过截面积的变化来消除一定的噪声;当气流流经高频消声单元3时,导振薄棉体7受到高频噪声的振动,将其振动传递到封闭腔11中的导振液体,腔中的液体通过在封闭腔11的往复流动,可消除一定的高频噪声;当气流流经低频消声器谐振腔4时,通过气流孔12进入谐振腔的内部,利用谐振腔的工作原理,消除一定的低频噪声;从高频消声单元9与低频消声单元4出来的气流,通过稳压腔2进一步的来消除管道内的脉动流及降噪,通过稳压腔2、高频消声单元9,谐振腔4组合消声的结构,能够获得优良的降噪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消声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腔(2),位于稳压腔(2)上的气流入口(1)和气流出口(5),设置在稳压腔(2)内壁的靠近所述气流入口(1)与气流出口(5)的高频消声单元(3)和低频谐振腔(4),所述高频消声单元(3)包括导振膜体(7)和硬质支架(6)围成的腔体(11),所述腔体(11)内充满液体,腔体(11)的硬质支架(6)固定在稳压腔(2)内壁,硬质支架(6)与稳压腔(2)内壁之间设有缓冲膜(9),所述低频谐振腔(4)上设有气流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腔(2),位于稳压腔(2)上的气流入口(1)和气流出口(5),设置在稳压腔(2)内壁的靠近所述气流入口(1)与气流出口(5)的高频消声单元(3)和低频谐振腔(4),所述高频消声单元(3)包括导振膜体(7)和硬质支架(6)围成的腔体(11),所述腔体(11)内充满液体,腔体(11)的硬质支架(6)固定在稳压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甫才徐阳魏志威高硕薛厚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