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副消声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8226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副消声器,包括共振腔和贯穿所述共振腔的主穿孔管,在主穿孔管外壁与共振腔内壁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共振腔隔成至少两个共振腔室,在其中一个共振腔内的主穿孔管外套设有副穿孔管,所述副穿孔管的两端与其所在的共振腔室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在消声器分隔级数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消声器结构扩宽降噪效果。

Auxiliary silencer for exhaust system of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air of automotive exhaust muffler system, including the main cavity and perforated pipe through the cavity, the main perforated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ube wall and the cavity wall, the partition will be divided into at least two cavity resonance chamber, in which the main perforated pipe sleeve is a perforated pipe vice a resonant cavity, the side ends of the perforated pipe with the resonance chamber is fixedly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separation between series in the muffler, the muffler structure by changing the widening effect of noise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副消声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排气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副消声器。
技术介绍
汽车排气噪声是汽车噪声的主要成分之一,消声器消声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NVH性能和对环境噪声污染的程度。目前汽车排气系统均采用二级消声措施,即在排气系统中安装主、副两个消声器。上述副消声器主要采用单级共振腔式消声器,主要表现为在主穿孔管上开设有穿孔,并于外面筒体形成单级共振腔。但是,汽车排气噪声为宽频噪声,主要的前4阶频率噪声可达1000Hz。现阶段的单级共振式副消声器消声频带较窄,难以完全降低实际降噪的需求。在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将共振腔隔成多级来降噪,但是在消声器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其分隔的级数有限,因此在消声器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改变消声器结构来扩宽降噪效果,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消声器分隔级数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消声器结构扩宽降噪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副消声器,包括共振腔和贯穿所述共振腔的主穿孔管,在主穿孔管外壁与共振腔内壁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共振腔隔成至少两个共振腔室,在其中一个共振腔内的主穿孔管外套设有副穿孔管,所述副穿孔管的两端与其所在的共振腔室连接。进一步,所述共振腔室为三个,所述副穿孔管位于中间共振腔室。进一步,在所述主穿孔管的两端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法兰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增加副穿孔管来形成共振腔室,扩宽了消声器的降噪范围。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布置紧凑。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两腔带并联共振消声器和两腔不带并联共振消声器的实验效果图;图3为三腔带并联共振消声器和三腔不带并联共振消声器的实验效果图;图中:1-主穿孔管、11-法兰盘;2-共振腔、21-左端盖、22-右端盖、23-筒体;3-隔板;4-副穿孔管;5-第一共振容腔;6-第二共振容腔;7-第三共振容腔。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汽车排气系统副消声器,包括共振腔2、主穿孔管1。共振腔2包括左端盖21、筒体23和右端盖22,左端盖21密封连接在筒体23的左端,右端盖22密封连接在筒体23的右端。与左端盖21和右端盖22固定连接的主穿孔管1从共振腔2的中心贯穿共振腔2。在共振腔2的内壁与主穿孔管1的外壁之间间隔设有隔板3,两块相互平行的隔板3将共振腔2隔成了三个共振腔室,三个共振腔室从左到右依次是:第一共振容腔5、第二共振容腔6和第三共振容腔7。在第二共振容腔6内设置有副穿孔管4,副穿孔管4套设于主穿孔管1外,其两端延伸至隔板3,并与隔板3固定连接。在主穿孔管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盘11,本技术通过法兰盘11连接在发动机排气管道上。上述副穿孔管4相对第二共振容腔6的布置结构,构成了第二共振容腔6的并联共振容腔,如此结构下的上述消声器称为:三腔带并联共振消声器。在不带上述副穿孔管4的消声器则称为:三腔不带并联共振消声器。在上述实施例中,隔板3将共振腔2隔成了三个共振容腔。当然,随着隔板数量的改变,其共振容腔的数量也会随之改变。比如一块隔板3,则形成两个共振容腔;三块隔板3,则形成四个共振容腔。参见图2,共振容腔为两个时,两腔带并联共振消声器和两腔不带并联共振消声器的实验效果图。两腔不带并联共振消声器在中频和高频有很好的消声效果,但在640Hz左右几乎没有消声效果。两腔消声器加上副穿孔管后,在460-860频域内消声效果有所提升,且消声曲线较为平缓,全频域都有良好的效果。参见图2,共振容腔为三个时,三腔带并联共振消声器和三腔不带并联共振消声器的实验效果图。三腔消声器普遍的消声效果均比较好,三腔中某一腔室增加副穿孔管后,从300Hz以后,各频率上消声效果均有所提升,高频上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结合上述图2和图3,可以看出带有副穿孔管的消声器能够有效的扩大原有消声器降噪的范围。消声器消声是个较为复杂的工程,穿孔率,孔径,腔体体积等因素均会影响消声效果。不同结构的组合与使用还需缜密计算。因此,上述的图2、图3中的效果对比是在某相同特定的结构下达到的效果,并非任何的类似结构均能有如此效果。但是,从图2、图3的对比来看,带并联共振消声器的效果要比不带并联共振消声器的效果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副消声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副消声器,包括共振腔(2)和贯穿所述共振腔(2)的主穿孔管(1),在主穿孔管(1)外壁与共振腔(2)内壁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共振腔(2)隔成至少两个共振腔室,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共振腔(2)内的主穿孔管(1)外套设有副穿孔管(4),所述副穿孔管(4)的两端与其所在的共振腔室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副消声器,包括共振腔(2)和贯穿所述共振腔(2)的主穿孔管(1),在主穿孔管(1)外壁与共振腔(2)内壁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共振腔(2)隔成至少两个共振腔室,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共振腔(2)内的主穿孔管(1)外套设有副穿孔管(4),所述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仁聪杨庆周雪琴钟山董浪平田华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