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排气管及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233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排气管及摩托车。所述摩托车排气管包括第一连管及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套设在第一连管外形成第一谐振腔体,摩托车排气管还包括第二连管及第二套管,第一连管的出口与第二连管的入口对应设置,第一套管远离第二连管的一端封闭,第一套管靠近第二连管的一端具有开口,开口与第二连管的入口间隔设置,第二套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套管外与第二连管外形成第二谐振腔体,且第二套管的两端均封闭。所述摩托车包括发动机、摩托车本体、消音器及上述摩托车排气管。该摩托车排气管及摩托车,利用第一谐振腔体和第二谐振腔体的配合能够更好地降低废气的倒灌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增加发动机的扭矩。

Motorcycle exhaust pipe and motorcyc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otorcycle exhaust pipe and a motorcycle. The motorcycle exhaust pipe comprises a first pipe and a casing, a first sleeve is sleeved on the first connecting pipe to form a first resonant cavity, the exhaust pipe of the motorcycle also comprises second connecting tube and two casing, the first connecting pipe outlet and even second entrance pipe is arranged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sleeve, far from the second connecting tube is closed at one end, the first the casing near the second even the one end of th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opening and even second entrance spacer tube set, both ends of the second sleeve are respectively sleeved on the first casing and second connecting pipe to form a second resonant cavity, and both ends of the casing are closed second. The motorcycle comprises an engine, a motorcycle body, a muffler and the motorcycle exhaust pipe. The motorcycle exhaust pipe and the motorcycle can better reduce the exhaust flow of the exhaust gas by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irst resonant cavity and the second resonant cavity, thereby increasing the charging efficiency of the engine and increasing the torque of th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排气管及摩托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排气管及摩托车。
技术介绍
摩托车在工作过程中,发动机的燃烧室产生的废气会排至排气管内并经排气管排出。然而,废气在排气管内流通时会反射排气压力波。在气门重叠角期间,一旦遇到幅值较高的排气压力正波,排出的废气就会反射回燃烧室,导致部分废气通过打开的进气门倒灌至进气道内,使得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下降,导致发动机的扭矩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摩托车排气管及摩托车,能够更好地降低废气的倒灌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增加发动机的扭矩。一种摩托车排气管,包括第一连管及第一套管,所述第一连管的入口用于与发动机连通,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连管外形成第一谐振腔体,所述摩托车排气管还包括第二连管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二连管的出口用于与消音器连通,所述第一连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连管的入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套管远离所述第二连管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一套管靠近所述第二连管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连管的入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套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外与所述第二连管外形成第二谐振腔体,且所述第二套管的两端均封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发动机、摩托车本体、消音器及上述摩托车排气管,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摩托车本体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连管的入口与发动机连通,所述第二连管的出口与消音器连通。上述摩托车排气管,第一套管套设在第一连管外形成第一谐振腔体,第二套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套管外与第二连管外形成第二谐振腔体。在发动机处于低转速的工作状态下,由于此时进气流速低,形成的进气压力波幅值也非常小,在气门重叠角期间,进气门和排气门均打开,一旦遇到幅值相对较高的排气反射正波,就会导致废气倒灌现象发生。在反射排气压力波作用下第二连管内的废气向第一连管反向流动时,第一谐振腔体内的气体向第二连管流动以压制废气的倒灌,第二谐振腔体内的气体在开始倒灌初期向第二连管流动以压制废气的倒灌,随后第二谐振腔体则转为吸收流出第一谐振腔体后又折返的部分气体和未被第一谐振腔体内的气体压制的废气,从而通过第一谐振腔体和第二谐振腔体的协同作用极大限度地降低废气的倒灌量,且改善的情况在低转速状态表现尤为突出。在发动机处于中高转速的工作状态下,随着进气流速提高,进气压力也随之增大,大的进气压力本身就可以遏制重叠角期间部分废气倒灌,但仍有改善空间。由于中高速时的废气流速高惯性大,在反射排气压力波作用下第二连管内的废气向第一连管反向流动时,开口与第二连管的入口之间的气体压力较低,这促使第一谐振腔体内的气体以较高流速向第二连管流动以压制废气的倒灌,同时第二谐振腔体内的气体也向第二连管流动以压制废气的倒灌,从而降低废气的倒灌量。该摩托车排气管及摩托车,利用第一谐振腔体和第二谐振腔体的配合能够更好地降低废气的倒灌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增加发动机的扭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振腔体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谐振腔体的容积。如此,第一谐振腔体和第二谐振腔体能够压制不同频段的排气压力波,同时可以避免产生共振,噪音较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连管的入口间隔设置。如此,当废气向第一连管反射排气压力波时,不易直接倒灌至第一连管内,而是经过第一谐振腔体内气体的压制和第二谐振腔体吸收或第二谐振腔体内气体的压制后再倒灌至第一连管内,从而降低废气的倒灌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管的出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管的入口尺寸,保证废气流通顺畅。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管的入口尺寸,使得被第一谐振腔体内气体压制的废气能够顺利回到第二连管内,从而抑制废气的倒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包括相连的第一管段及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尺寸,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上。由于第一管段的尺寸大于第二管段的尺寸,第一谐振腔体内的气体能够以更高的流速向第二连管流动,对废气的压制效果更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段的截面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段、第一避让段、第二连接段及第二避让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避让段与所述第二避让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一连管连接。如此,既能够实现第一套管对第一连管的支撑固定,又能够避免因气体膨胀而导致第一连管开裂的问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一连管焊接,保证第一套管与第一连管的可靠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排气管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连管的入口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套管远离所述第二连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端盖上。一方面,通过端盖能够方便地将第一连管与发动机连通;另一方面,利用端盖能够便于将第一套管远离第二连管的一端封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一连管的出口之间的距离为300mm-600mm,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连管的入口之间的距离为5mm-30mm,且所述第一连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连管的入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开口与第二连管的入口之间的距离。使用以上参数制成的摩托车排气管能够很好地起到抑制废气倒灌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中沿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沿D-D方向剖开,且在发动机处于低转速的工作状态下所述摩托车排气管的气体流动矢量图一;图7为图3中沿D-D方向剖开,且在发动机处于低转速的工作状态下所述摩托车排气管的气体流动矢量图二;图8为图3中沿D-D方向剖开,且在发动机处于低转速的工作状态下所述摩托车排气管的气体流动矢量图三;图9为图3中沿D-D方向剖开,且在发动机处于低转速的工作状态下所述摩托车排气管的气体流动矢量图四;图10为图3中沿D-D方向剖开,且在发动机处于低转速的工作状态下所述摩托车排气管的气体流动矢量图五;图11为图3中沿D-D方向剖开,且在发动机处于中高转速的工作状态下所述摩托车排气管的气体流动矢量图一;图12为图3中沿D-D方向剖开,且在发动机处于中高转速的工作状态下所述摩托车排气管的气体流动矢量图二;图13为图3中沿D-D方向剖开,且在发动机处于中高转速的工作状态下所述摩托车排气管的气体流动矢量图三;图14为图3中沿D-D方向剖开,且在发动机处于中高转速的工作状态下所述摩托车排气管的气体流动矢量图四;图15中为图3沿D-D方向剖开,且在发动机处于中高转速的工作状态下所述摩托车排气管的气体流动矢量图五。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连管,20、第二连管,30、第一套管,300、第一谐振腔体,310、第一管段,320、第二管段,321、开口,322、第一连接段,323、第一避让段,324、第二连接段,325、第二避让段,40、第二套管,400、第二谐振腔体,50、端盖,60、发动机,70、摩托车本体,80、消音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排气管,包括第一连管及第一套管,所述第一连管的入口用于与发动机连通,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连管外形成第一谐振腔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管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二连管的出口用于与消音器连通,所述第一连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连管的入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套管远离所述第二连管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一套管靠近所述第二连管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连管的入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套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外与所述第二连管外形成第二谐振腔体,且所述第二套管的两端均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排气管,包括第一连管及第一套管,所述第一连管的入口用于与发动机连通,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连管外形成第一谐振腔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管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二连管的出口用于与消音器连通,所述第一连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连管的入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套管远离所述第二连管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一套管靠近所述第二连管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连管的入口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套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外与所述第二连管外形成第二谐振腔体,且所述第二套管的两端均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腔体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谐振腔体的容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连管的入口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管的出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管的入口尺寸,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管的入口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包括相连的第一管段及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尺寸,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上。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宏亮邹旭彬胡涛刘占奎蒋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