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7404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炼油工业的催化裂化(FCC)工艺领域。它涉及一种改善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的新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系通过在FCC原料中加入20×10#+[-6]~400×10#+[-6](占原料,质量)强化剂,来提高轻质油收率和/或总液收,降低焦炭产率,改善FCC产品分布。(*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炼油工业的催化裂化(FCC)工艺领域。它涉及一种改善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的新方法。本专利技术系通过在FCC原料中加入微量添加剂(本专利技术称为强化剂,也有的文献称为活化剂),以达到改善FCC产品分布的目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FCC工艺中,FCC原料经过催化裂化反应,得到干气、液化气、汽油、柴油、焦炭和油浆等产品。其中汽油收率和柴油收率之和称为轻质油收率;轻质油收率与液化气收率之和称为总液收。炼油厂所追求的理想的催化裂化产品分布应该是:尽可能高的轻质油收率或总液收;尽可能低的焦炭产率及油浆产率,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改善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的已有技术归纳起来主要有:·采用高性能的新型FCC催化剂,提高其活性、选择性、强度等;·改进设备,采用高效雾化喷嘴,快速分离,高效、完全再生等;·采用组合工艺,优化原料、工艺条件等。上述方法的实施都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或改造设备,见效慢。而采用在催化裂化原料中加入强化剂(或称活化剂)来改善产品分布则有别于上述方法。通过对国内外专利和文献的检索,得知:前苏联对在催化裂化原料中加入强化剂来强化催化裂化的技术,作了开拓性的理论研究和工业实践。而欧美、日本及西方其他国家很少在此领域做工作。刘济瀛在《石油炼制》1988(6)中报道:前苏联在催化裂化原料(减三线馏分油)中添加富含芳烃产物,如:减三线润滑油抽出油、热裂化残油、高温裂解焦油(乙烯渣油)、催化重整二甲苯馏分、催化裂化本身的重瓦斯油等。其馏分最好在250℃~500℃,芳烃含量为50%~100%。加入量一般为0.4%~2.5%(m)。-->在FCC实验装置上进行对比试验,裂化温度480℃~490℃,剂油比3∶1,空速4h-1,采用分子筛催化剂。结果表明:与不加活化剂相比,焦炭产率降低25%~50%(m),重瓦斯油收率提高1%~3%(m),气体及汽油收率变化不大。汽油质量得到改善,烯烃含量下降,芳烃含量增加;《石油炼制译丛》1988(4)中报道:向FCC原料中加入1%(m,占原料)抽出油,就能够把焦炭产率从6.7%(m)降到4.1%(m)。而在混合物中,抽出油的百分含量进一步增加时,则生成的焦炭增加。同时表明:在产生最小生焦量的情况下,催化重瓦斯油的收率最高,过程的选择性也最大;杨朝合、贾宽和在《炼油设计》1992年第22卷第6期中报道了前苏联在强化催化裂化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前苏联专利SU 1663018A1报道:加工来自芳香性减压瓦斯油,或烷烃-环烷烃性原油的混合原料,反应温度490℃,压力0.01MPa,空速4h-1,剂油比3∶1下,加入量为原料的1.0%(m)~3.5%(m)的减三线润滑油馏分抽出油,或量为0.5%(m)~2.0%(m)的热解油,或量为0.2%(m)~0.8%(m)的沥青氧化塔馏出物,或量为0.5%(m)~3.0%(m)的柴油加氢所得汽油馏分,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可提高汽油收率达1%(m)~6%(m),轻质瓦斯油2%(m)~6%(m),降低生焦量1%(m)~5%(m);前苏联专利SU 1696457A1报道:以蒸馏含硫凝析油或凝析气型轻质油所得的残余物作活化剂,在含沸石催化剂上,反应温度450℃~480℃,空速0.7h-1~2.0h-1,当活化剂占原料8%(m)~28%(m)时,可得最大的汽油收率和最低的焦炭产率,与已知方法相比,可使汽油收率从41.2%(m)提高到47%(m)~48%(m),焦炭产率由7.4%(m)下降到5.3%(m)~6.0%(m)。由以上可见:国外,主要是前苏联,对强化催化裂化技术报道较多,欧美、日本等报道极少。而前苏联主要是在FCC原料中加入各种高含芳烃的炼油加工副产物,而且其加入量都较大,约在0.2%(m)~5%(m),甚至28%(m)。其缺点是,如此大的添加量不但增加了FCC加工费用,而且还相应地减少了生产能力,因此降低了FCC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采用强化剂技术改善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的厂家仅有少数几家,其-->强化剂也为各种高含芳烃的炼油加工副产物,因此也存在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是采用在催化裂化原料中加入强化剂(或称活化剂)来改善催化裂化产品的分布。所要克服的问题是显著降低强化剂的添加量,这不但能够减少强化剂的用量,而且还降低了FCC的加工费用,有效地保证了生产能力,增加了FCC的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一种含有助剂的催化裂化强化剂添加到催化裂化原料中,强化剂添加量为原料质量的20×10-6~400×10-6(m),较优选为30×10-6~200×10-6(m),最优选为50×10-6~100×10-6(m);其中所采用的强化剂是一种选自C2~C4的环氧烷烃与一种选自C12~C15烷基醇或烷基酚的嵌段聚醚;强化剂还可以是一种以上选自C2~C4的环氧烷烃与一种以上选自C12~C15烷基醇或烷基酚的嵌段聚醚;强化剂优选为一种或两种C2~C3的环氧烷烃与C12烷基醇的嵌段聚醚。这些聚醚的分子量为500~2000。所采用的助剂是一种富含C6~C10芳烃的碳氢化合物。在本专利技术中,先将强化剂与助剂均匀混合,助剂与强化剂的质量比为1∶1~15∶1,优选为5∶1~10∶1,最优选为10∶1。助剂与强化剂混合和静置沉降的温度为15℃~65℃,搅拌时间为0.5小时~2小时,静置沉降时间为0.5小时~1小时。通过在FCC原料中加入微量强化剂,提高了催化裂化轻质油收率和/或总液收,降低焦炭产率,明显地改善产品分布。本专利技术不必改动原有工艺流程,简单易行,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本专利技术强化剂加入量仅为20×10-6(m)~400×10-6(m),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但节约了强化剂用量,降低了加工费用,同时还有效地保证了生产能力,增加了FCC的经济效益。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及效果如下:实例1:某厂FCC催化裂化混合原料,残炭0.70%(m),强化剂为环氧乙烷与C12醇的嵌段聚合物和环氧丙烷与C12醇的嵌段聚合物的混合物,其中环氧乙烷与C12醇的嵌段聚合物和环氧丙烷与C12醇的嵌段聚合物的混合比例为1∶9,该强化剂的编号T-01,其平均分子量为640。强化剂加入量为50×10-6(m,对原料)。-->强化剂加入原料油前,先与富含C9芳烃的碳氢化合物以1∶10(质量比)均匀混合。采用活性指数MA=72的工业平衡剂RHZ-300(商品牌号),在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实验装置上,与空白样进行对比试验。工艺参数为:剂油比5.0,空速10h-1,反应温度500℃,再生温度580℃~700℃。结果见表1。     表1加剂与空白试验的产品分布,%(m)    空白  加剂(50×10-6,m)    干气    3.96    3.24    液化气    15.34    16.27    汽油    43.03    42.64    柴油    23.39    24.38    重油    9.03    8.79    焦,炭    5.24    4.68    合计    100.00    100.00    轻质油    66.43    67.02    总液收    81.77    83.29    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种含有助剂的催化裂化强化剂(或称活化剂)添加到催化裂化原料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种含有助剂的催化裂化强化剂(或称活化剂)添加到催化裂化原料中。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强化剂是一种选自C2~C4的环氧烷烃与一种选自C12~C15烷基醇或烷基酚的嵌段聚醚。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强化剂还可以是一种以上选自C2~C4的环氧烷烃与一种以上选自C12~C15烷基醇或烷基酚的嵌段聚醚。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强化剂优选为环氧乙烃或环氧丙烷与C12烷基醇的嵌段聚醚。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强化剂的分子量为500~2000。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助剂是一种富含C6~C10芳烃的碳氢化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助剂是富含C9芳烃的碳氢化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忠国柯兴民陆善祥徐金山李林波达建文林健梁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