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以及包含该带束层的子午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16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子午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以及包含该带束层的子午胎,能够有效减小带束层中各层间的剪切作用,缓解肩空、肩裂等现象,提高子午胎的耐久性,延长子午胎的使用寿命。该子午胎带束层包括沿子午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压合连接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零度带束层,所述零度带束层与所述第二带束层压合连接;所述子午胎带束层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子午胎轴向两端的纤维带束层,所述纤维带束层包裹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的轴向端部外侧,所述纤维带束层与第一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分别搭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子午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以及包含该带束层的子午胎
本专利技术属于轮胎
,尤其涉及一种子午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以及包含该带束层的子午胎。
技术介绍
在子午胎(即子午线轮胎)的结构中,带束层位于胎体与胎面之间,其沿子午胎的圆周方向设置并箍紧胎体。带束层是子午胎结构中的主要受力部件,其结构将直接影响子午胎的使用寿命,对于载重子午胎来说,带束层结构的设计更是尤为重要。目前,传统的载重子午胎中采用的带束层一般为“3+0结构”,即由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构成。然而,在这种传统结构的带束层中,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为层层压合结构,当子午胎的圆周面受力时,带束层中各层间产生较大的剪切作用,会使子午胎胎肩的应力集中部位受到交变载荷作用,进而引发疲劳破坏,导致肩空、肩裂等现象的出现,大大制约了子午胎的使用寿命,无法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使用要求。因此,如何设计子午胎带束层的结构,减小带束层中各层间的剪切作用,以缓解肩空、肩裂等现象,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子午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以及包含该带束层的子午胎,能够有效减小带束层中各层间的剪切作用,缓解肩空、肩裂等现象,提高子午胎的耐久性,延长子午胎的使用寿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子午胎带束层,包括沿子午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压合连接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零度带束层,所述零度带束层与所述第二带束层压合连接;所述子午胎带束层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子午胎轴向两端的纤维带束层,所述纤维带束层包裹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的轴向端部外侧,所述纤维带束层与第一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分别搭接。作为优选,所述纤维带束层与第一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的搭接长度为5mm-15mm。作为优选,所述纤维带束层的帘线沿所述子午胎的周向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的周向中心线均与所述子午胎的周向中心线共线,所述纤维带束层相对于所述子午胎的周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宽度为所述子午胎胎面宽度的80%-9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束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宽度,且位于所述子午胎同一轴向端部的所述第一带束层的端面与第二带束层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10mm-15mm。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宽度为所述第二带束层宽度的50%-55%。作为优选,所述零度带束层的宽度为所述第二带束层宽度的10%-20%。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子午胎带束层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成型机的两个辅鼓上分别贴合纤维带束层,在两个所述纤维带束层之间贴合第一带束层,并将所述第一带束层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纤维带束层搭接;在所述第一带束层外依次贴合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在所述第三带束层的轴向两端分别缠绕两层零度带束层;将所述纤维带束层翻转以使所述纤维带束层包裹住所述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的轴向端部,并使所述纤维带束层与零度带束层搭接。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子午胎,包括胎体,所述胎体压合有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子午胎带束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子午胎带束层通过设置的纤维带束层,将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的轴向端部包裹住,能够降低子午胎带束层轴向端部的变形,提高子午胎带束层中各层间的贴合性,减小各层间的剪切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肩空、肩裂等现象,提高子午胎的耐久性,延长子午胎的使用寿命,尤其适用于载重子午胎;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子午胎带束层的生产工艺,能够生产获得轴向两端包裹有纤维带束层的子午胎带束层,且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子午胎,当其圆周面受力时,子午胎带束层中各层间的剪切作用较小,子午胎胎肩的应力集中部位受到的交变载荷作用相对较小,不易出现肩空、肩裂等现象,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使用寿命长,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子午胎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子午胎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第一带束层;2、第二带束层;3、第三带束层;4、零度带束层;5、纤维带束层;6、胎体;7、胎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子午胎的转轴方向为轴向,圆周方向为周向,沿半径的方向为径向,且沿半径增大的方向为向外,沿半径减小的方向为向内。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中的水平方向为轴向。进一步的,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子午胎带束层,包括沿子午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压合连接的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和第三带束层3,第三带束层3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零度带束层4,零度带束层4与第二带束层2压合连接,子午胎带束层还包括对称设置于子午胎轴向两端的纤维带束层5,纤维带束层5包裹于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和零度带束层4的轴向端部外侧,纤维带束层5与第一带束层1和零度带束层4分别搭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第三带束层3和零度带束层4均为钢丝带束层。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位于第三带束层3每一轴向端部的零度带束层4设置为两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子午胎带束层通过设置的纤维带束层5,将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和零度带束层4的轴向端部包裹住,能够降低子午胎带束层轴向端部的变形,提高子午胎带束层中各层间的贴合性,减小各层间的剪切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肩空、肩裂等现象,提高子午胎的耐久性,延长子午胎的使用寿命,尤其适用于载重子午胎。为了保证纤维带束层5与第一带束层1和零度带束层4搭接牢固,作为一种优选,纤维带束层5与第一带束层1和零度带束层4的搭接长度为5mm-15mm。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纤维带束层5与第一带束层1和零度带束层4的搭接长度,这主要是考虑到:当搭接长度小于5mm时,纤维带束层5与第一带束层1和零度带束层4的搭接不牢固、易脱离;当搭接长度大于15mm时,会造成一定的浪费。因而,本优选实施例中限定的搭接长度为最优范围,在节约材料的同时,能够保证纤维带束层5与第一带束层1和零度带束层4搭接牢固。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搭接长度,只要能够保证纤维带束层5与第一带束层1和零度带束层4搭接牢固即可。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纤维带束层5的帘线沿子午胎的周向设置,即纤维带束层5的帘线角度为0°。当子午胎受力时,这样设置的纤维带束层5,其受到的剪切作用最小,能够避免纤维带束层5脱离第一带束层1和零度带束层4。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和第三带束层3的周向中心线均与子午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子午胎带束层及其生产工艺、以及包含该带束层的子午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子午胎带束层,包括沿子午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压合连接的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和第三带束层(3),所述第三带束层(3)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零度带束层(4),所述零度带束层(4)与所述第二带束层(2)压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午胎带束层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子午胎轴向两端的纤维带束层(5),所述纤维带束层(5)包裹于所述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和零度带束层(4)的轴向端部外侧,所述纤维带束层(5)与第一带束层(1)和零度带束层(4)分别搭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子午胎带束层,包括沿子午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压合连接的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和第三带束层(3),所述第三带束层(3)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零度带束层(4),所述零度带束层(4)与所述第二带束层(2)压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午胎带束层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子午胎轴向两端的纤维带束层(5),所述纤维带束层(5)包裹于所述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和零度带束层(4)的轴向端部外侧,所述纤维带束层(5)与第一带束层(1)和零度带束层(4)分别搭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带束层(5)与第一带束层(1)和零度带束层(4)的搭接长度为5mm-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子午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带束层(5)的帘线沿所述子午胎的周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和第三带束层(3)的周向中心线均与所述子午胎的周向中心线共线,所述纤维带束层(5)相对于所述子午胎的周向中心线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子午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束层(2)的宽度为所述子午胎胎面(7)宽度的80%-9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子午胎带束层,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强孟兆宏宋美芹翟明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