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8421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由内到外包括帘布层、带束层以及胎冠,所述帘布层的左右两侧内圆处分别设有双层钢丝圈,所述双层钢丝圈包括内钢丝圈和外钢丝圈,所述帘布层内设有钢丝帘线,相邻的所述钢丝帘线依次错开外翻包裹于所述内钢丝圈和所述外钢丝圈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只有一个钢丝圈的设计,采用内外两层钢丝圈,相邻的所述钢丝帘线依次错开外翻包裹于所述内钢丝圈和所述外钢丝圈上,帘布层内圆周线上的钢丝帘线密度大大增大,而轮胎外层圆周线上的钢丝帘线密度也能相应的增大,最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子午线轮胎增大外圈排线密度会导致内圈排线过密的问题。

Double steel ring single ply ply radial ti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ual ring single ply radial tire, from inside to outside of the ply, belt and tread ply,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inner circl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double wire ring, the double wire ring comprises an inner ring and outer ring, the inner ply a steel cord, the steel cord in order to stagger adjacent valgus is wrapped in the inner steel wire ring and the outer ring. The present invention changed the design of only one ring in the prior art, the two layers of inner and outer ring, the steel cord in order to stagger adjacent valgus is wrapped in the inner steel wire ring and the outer ring of steel wire, steel cord ply density inner circle contour is greatly increased, and the steel cord the line density of tire outer circumference line can be increased,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of radial tire increases the outer cable density will lead to the inner cable too dense probl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轮胎
,尤其是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子午线轮胎,尤其是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胎体反包结构,多是采用在胎体外侧或内侧增加1~2层帘线包布的方式,这样的结构虽然增强了钢圈部位的刚性,加强了胎圈,但是由于帘线刚性及轮辋的压紧作用力的存在,当发生形变时,在胎体反包处过渡不均匀,导致应力集中,以致胎体反包端点处发生提前损坏,导致轮胎的破裂,影响了轮胎的寿命。现有的子午线轮胎胎体的帘线排列不同于斜交轮胎,子午线轮胎的帘线不是相互交叉排列的,而是像地球子午线排列。如公开专利号为CN101184635的国际专利公开的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该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由两片带束层构成的主要带束层、和至少一片圆周方向加强层,该两片带束层被配置成钢丝帘线在层之间相互交叉,在该圆周方向加强层中将钢丝帘线配置在大致轮胎圆周方向上。其中,将圆周方向加强层的宽度Wo相对于上述主束带层的最大宽度Wm的比Wo/Wm设为0.5~0.9,将该圆周方向加强层的边缘部的钢丝帘线的加强帘线弹性率Ee相对于中央部的钢丝帘线的加强帘线弹性率Ee的比Ee/Ec设为(0.85—0.5Wo/Wm)以上、0.8以下。提高了子午线轮胎的周向变形。但是,子午线轮胎胎体的帘线排列方式会存在胎外圈排线稀内圈排线密的现象。而载重汽车用的子午线轮胎,一定范围内的帘线越密,轮胎载重性能越好,但如果外圈排线密度增大,则导致内圈排线过密。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型子午线轮胎,能够在增大外圈排线密度的同时,解决内圈排线过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增大外圈排线密度会导致内圈排线过密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由内到外包括帘布层、带束层以及胎冠,所述帘布层的左右两侧内圆处分别设有双层钢丝圈,所述双层钢丝圈包括内钢丝圈和外钢丝圈,所述帘布层内设有钢丝帘线,相邻的所述钢丝帘线依次错开外翻包裹于所述内钢丝圈和所述外钢丝圈上。本专利技术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只有一个钢丝圈的设计,采用内外两层钢丝圈,相邻的所述钢丝帘线依次错开外翻包裹于所述内钢丝圈和所述外钢丝圈上,帘布层内圆周线上的钢丝帘线密度大大增大,又不会互相接触,而轮胎外层圆周线上的钢丝帘线密度也能相应的增大,最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子午线轮胎增大外圈排线密度会导致内圈排线过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在增加外圈排线密度的同时,保证了内圈排线互不接触,提高轮胎载重性能,提高轮胎使用寿命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帘布层内圆处设有包胶,所述包胶一端包裹于所述双层钢丝圈,另一端包裹于外钢丝圈的端部。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双层钢丝圈,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包胶包裹位置不再适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中的包胶从双层钢丝圈包裹至外钢丝圈的端部,将双层钢丝圈和钢丝帘线通过包胶与帘布层相粘合。作为优选,包裹于所述外钢丝圈上的所述钢丝帘线长度短于包裹于所述内钢丝圈上的所述钢丝帘线长度。由于外钢丝圈直径大于内钢丝圈直径,假如所有的钢丝帘线都一样的长度,那么会出现包裹于外钢丝圈上的钢丝帘线的头会比较长,在轮胎受力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帘线刺穿包胶的问题,因此,将包裹于外钢丝圈的钢丝帘线长度做短,更贴合本专利技术的设计,使用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钢丝帘线在胎面呈平行分布,且与所述帘布层的外圆周线相垂直。钢丝帘线在胎面分布均匀,并且胎面的钢丝帘线密度大大增加,有效加固强化轮胎,增大载重量。作为优选,所述钢丝帘线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双层钢丝圈上。钢丝帘线均匀的排布,轮胎受力更均匀。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子午线轮胎胎体的帘线排列方式会导致胎外圈排线稀内圈排线密的问题。帘布层的内圆周线上采用内外两层钢圈,将分布于帘布层内的钢丝帘线分成两部分,分别包裹于两层钢圈上,实现了增加胎外圈钢丝帘线密度的同时,胎内圈钢丝帘线互不接触,分两层包裹于内外两钢圈。另一方面,胎体内圈使用双层钢丝圈能够扩大胎体内圈的承受力范围,载重量大,不容易出现帘线刺穿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1、帘布层;2、带束层;3、胎冠;4、内钢丝圈;5、外钢丝圈;6、钢丝帘线;7、包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中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由内到外包括帘布层1、带束层2以及胎冠3,所述帘布层1的左右两侧内圆处分别设有双层钢丝圈,所述双层钢丝圈包括内钢丝圈4和外钢丝圈5,所述帘布层1内设有钢丝帘线6,相邻的所述钢丝帘线6依次错开外翻包裹于所述内钢丝圈4和所述外钢丝圈5上。本专利技术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只有一个钢丝圈的设计,采用内外两层钢丝圈,相邻的所述钢丝帘线6依次错开外翻包裹于所述内钢丝圈4和所述外钢丝圈5上,帘布层1内圆周线上的钢丝帘线6密度大大增大,又不会互相接触,而轮胎外层圆周线上的钢丝帘线6密度也能相应的增大,最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子午线轮胎增大外圈排线密度会导致内圈排线过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在增加外圈排线密度的同时,保证了内圈排线互不接触,提高轮胎载重性能,提高轮胎使用寿命的目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子午线轮胎胎体的帘线排列方式会导致胎外圈排线稀内圈排线密的问题。帘布层1的内圆周线上采用内外两层钢圈,将分布于帘布层1内的钢丝帘线6分成两部分,分别包裹于两层钢圈上,实现了增加胎外圈钢丝帘线6密度的同时,胎内圈钢丝帘线6互不接触,分两层包裹于内外两钢圈。另一方面,胎体内圈使用双层钢丝圈能够扩大胎体内圈的承受力范围,载重量大,不容易出现帘线刺穿的问题。实施例二,如图1、2中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由内到外包括帘布层1、带束层2以及胎冠3,所述帘布层1的左右两侧内圆处分别设有双层钢丝圈,所述双层钢丝圈包括内钢丝圈4和外钢丝圈5,所述帘布层1内设有钢丝帘线6,相邻的所述钢丝帘线6依次错开外翻包裹于所述内钢丝圈4和所述外钢丝圈5上,所述钢丝帘线6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双层钢丝圈上。钢丝帘线6均匀的排布,轮胎受力更均匀。包裹于所述外钢丝圈5上的所述钢丝帘线6长度短于包裹于所述内钢丝圈4上的所述钢丝帘线6长度。由于外钢丝圈5直径大于内钢丝圈4直径,假如所有的钢丝帘线6都一样的长度,那么会出现包裹于外钢丝圈5上的钢丝帘线6的头会比较长,在轮胎受力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帘线刺穿包胶7的问题,因此,将包裹于外钢丝圈5的钢丝帘线6长度做短,更贴合本专利技术的设计,使用效果更好。所述钢丝帘线6在胎面呈平行分布,且与所述帘布层1的外圆周线相垂直。钢丝帘线6在胎面分布均匀,并且胎面的钢丝帘线6密度大大增加,有效加固强化轮胎,增大载重量。所述帘布层1内圆处设有包胶7,所述包胶7一端包裹于所述双层钢丝圈,另一端包裹于外钢丝圈5的端部。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双层钢丝圈,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包胶7包裹位置不再适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中的包胶7从双层钢丝圈包裹至外钢丝圈5的端部,将双层钢丝圈和钢丝帘线6通过包胶7与帘布层1相粘合。本专利技术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只有一个钢丝圈的设计,采用内外两层钢丝圈,相邻的所述钢丝帘线6依次错开外翻包裹于所述内钢丝圈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由内到外包括帘布层、带束层以及胎冠,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布层的左右两侧内圆处分别设有双层钢丝圈,所述双层钢丝圈包括内钢丝圈和外钢丝圈,所述帘布层内设有钢丝帘线,相邻的所述钢丝帘线依次错开外翻包裹于所述内钢丝圈和所述外钢丝圈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由内到外包括帘布层、带束层以及胎冠,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布层的左右两侧内圆处分别设有双层钢丝圈,所述双层钢丝圈包括内钢丝圈和外钢丝圈,所述帘布层内设有钢丝帘线,相邻的所述钢丝帘线依次错开外翻包裹于所述内钢丝圈和所述外钢丝圈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布层内圆处设有包胶,所述包胶一端包裹于所述双层钢丝圈,另一端包裹于外钢丝圈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钢圈单帘布层子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黄潮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阳腾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