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8320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包含设置在发动机舱盖上的散热通风格栅、设置在发动机舱内与散热通风格栅对应放置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两端分别设置在客车后围蒙皮上可沿滑轨上下滑动的支撑板、多个间隔设置在支撑板上的风扇、至少两个设置在客车后围蒙皮上的弹簧销钉;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弹簧销钉对应的限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直接安装在发动机舱内,不需要对现有车辆进行改良,且通过多个风扇能有效将发动机舱内的高温热气从散热通风格栅排出,使得发动机舱内的温度维持的合理范围内,从而改善了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提高使用寿命。

A kind of heat dissipating and ventilating device for engine compartment of passenger ca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abin cooling ventilation device for passenger car launch, the radia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radiating ventilation grille, arranged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lid is arranged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and the ventilation grille is arranged corresponding to the radiating mechanism; both end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bus after the wall skin along the rail sliding on the support plate, a plurality of spaced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board fan, at least two arranged on the bus rear wall skin spring pin; the support plat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are provided with a spacing hole corresponding with the spring pin;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directly installed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no need for improvement of the existing vehicle. And through a plurality of fan can be launched high temperature hot air discharged from the cabin ventilation grille, the reasonable range of the engine room temperature maintained, so as to improve the engin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machine is used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领域,特指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采用后置发动机的大中型客车,为降低发动机舱内的温度,通常在客车后围蒙皮或发动机舱盖上开散热通风孔,或者增加水泵、风扇功率以及散热器的面积,前者由于发动机舱内的空气流动性差,导致发动机舱的高温热气不能及时通过散热通风孔排出,尤其在炎热的夏天,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可以达到很高,这对发动机的性能很不利,后者耗能高,且散热效果不明显。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但现有技术不是安装在客车车身顶部,就是需要对现有车辆的尾端结构进行大规模改良,前者会增加车辆的行驶阻力,后者改良周期长,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可直接安装在发动机舱内,不需要对现有车辆进行改良,且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便于控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包含设置在发动机舱盖上的散热通风格栅、设置在发动机舱内与散热通风格栅对应放置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两端分别设置在客车后围蒙皮上可沿滑轨上下滑动的支撑板、多个间隔设置在支撑板上的风扇、至少两个设置在客车后围蒙皮上的弹簧销钉;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弹簧销钉对应的限位孔。优选的,还包括微控制器、设置在发动机舱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扇分别与微控制器线连接。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设置有三个,一个设置在发动机上方,另外两个分别设置在发动机舱内的上端两侧。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微控制器线连接。优选的,所述散热通风格栅设置在发动机舱盖的上端。优选的,所述散热通风格栅呈条形状或鱼鳃状。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所述的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可直接安装在发动机舱内,不需要对现有车辆进行改良,且通过多个风扇能有效将发动机舱内的高温热气从散热通风格栅排出,使得发动机舱内的温度维持的合理范围内,从而改善了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提高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控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的工作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中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中散热通风格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发动机;2、发动机舱;3、散热机构;31、风扇;32、滑轨;33、弹簧销钉;34、支撑板;4、温度传感器;5、发动机舱盖;51、散热通风格栅;6、客车后围蒙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1-3为本技术所述的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包含设置在发动机舱盖5上的散热通风格栅51、设置在发动机舱2内与散热通风格栅51对应放置的散热机构3、设置在发动机舱2内的温度传感器4、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显示屏、微控制器;所述散热机构3包括两端分别设置在客车后围蒙皮6上可沿滑轨32上下滑动的支撑板34、多个间隔设置在支撑板34上的风扇31、至少两个设置在客车后围蒙皮6上的弹簧销钉33;所述支撑板34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弹簧销钉33对应的限位孔,工作时,当发动机舱2内的温度较高时,则微控制器控制风扇31工作,将发动机舱2内的高温热气从散热通风格栅51排出,使发动机舱2内的温度维持的合理范围内,改善了发动机1的工作环境,使车辆更加节能环保,提高使用寿命,特别适用于夏天,而当发动机舱2内的温度较低时,则风扇31不工作,使发动机1能快速工作到正常温度,且能有效节省能耗,特别适用于冬天,并且支撑板34可上下滑动,便于维修人员对发动机舱2进行维修,且支撑板34通过弹簧销钉33限位,在升降时,只需要客服弹簧销钉33便可以滑动,使用方便;所述温度传感器4和多个风扇31分别与微控制器线连接,当发动机舱2内的温度逐渐升高,可以增加单个风扇31的转速,也可以使多个风扇31同时工作,便于将高温热气快速从散热通风格栅51排出;所述温度传感器4至少设置有三个,一个设置在发动机1上方,另外两个分别设置在发动机舱2内的上端两侧,使得发动机舱2内检测到的温度值更加精确,便于微控制器控制风扇31动作;所述显示屏与微控制器线连接,便于驾驶员及时了解发动机舱2内的温度状况;由于高温热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高温热气会浮在发动机舱2上方,从而将散热通风格栅51设置在发动机舱盖5的上端,便于将热量排出;所述散热通风格栅51呈条形状或鱼鳃状,便于制造和将热空气排出。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所述的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可直接安装在发动机舱内,不需要对现有车辆进行改良,且通过多个风扇能有效将发动机舱内的高温热气从散热通风格栅排出,使得发动机舱内的温度维持的合理范围内,从而改善了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提高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控制。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设置在发动机舱盖上的散热通风格栅、设置在发动机舱内与散热通风格栅对应放置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两端分别设置在客车后围蒙皮上可沿滑轨上下滑动的支撑板、多个间隔设置在支撑板上的风扇、至少两个设置在客车后围蒙皮上的弹簧销钉;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弹簧销钉对应的限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设置在发动机舱盖上的散热通风格栅、设置在发动机舱内与散热通风格栅对应放置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两端分别设置在客车后围蒙皮上可沿滑轨上下滑动的支撑板、多个间隔设置在支撑板上的风扇、至少两个设置在客车后围蒙皮上的弹簧销钉;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弹簧销钉对应的限位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发动机舱散热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控制器、设置在发动机舱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多个风扇分别与微控制器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长东钟鸣李洪伟杨洪胡忠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职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