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机械手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224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手臂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仿生机械手臂,包括动力箱以及依次铰接的大力臂、中力臂和小力臂,所述动力箱的顶端通过水平旋转齿盘固定连接所述大力臂的底端,所述大力臂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轴板,所述中力臂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一凸轴,所述第一凸轴活动贯穿所述第一轴板的中心孔并穿插固定有第一从动轮,所述中力臂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二轴板,所述小力臂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二凸轴;本发明专利技术仿生机械臂的驱动力均来自于动力箱内,动力通过环形钢索将驱动力传递至中力臂和小力臂,因此不需要在大力臂、中力臂和小力臂的连接处安装减速电机进行驱动,这就令力臂的关节部位体积很小,可以制造小型化的仿生机械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手臂,具体为一种仿生机械手臂


技术介绍

1、随着机械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工业生产的对象也由人工操作转向智能机械臂操作,尤其是在复杂的加工环节中,就需要高度模拟人类动作的仿生机械手臂执行加工操作,才能够达到所需的加工效果;在日常生活领域,随着服务型机器人的发展,仿造人体的机器人也逐渐走入千家万户,上述的智能机械和智能机器人都需要使用仿生机械手臂执行人类的具体指令;目前,仿生机械手臂相对于普通的三轴机械臂或五轴机械臂,其需要更多的转向关节轴同时动作,因此仿生机械手臂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普通的机械臂运转时,依靠安装在机械臂轴端的减速电机进行驱动,这就造成机械臂关节部位因为安装减速电机而导致体积大,因此很难制造小型化的仿生机械臂;第二,因为每个关节部位均需要一个减速电机,就造成机械臂的减速电机数量繁多时,仿生机械手壁末端的重量过大,如此严重限制了仿生机械手的关节轴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仿生机械手臂,解决了上述背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机械手臂,包括动力箱(1)以及依次铰接的大力臂(2)、中力臂(3)和小力臂(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1)的顶端通过水平旋转齿盘(23)固定连接所述大力臂(2)的底端,所述大力臂(2)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轴板(5),所述中力臂(3)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一凸轴(6),所述第一凸轴(6)活动贯穿所述第一轴板(5)的中心孔并穿插固定有第一从动轮(7),所述中力臂(3)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二轴板(8),所述小力臂(4)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二凸轴(9),所述第二凸轴(9)活动贯穿所述第二轴板(8)的中心孔并穿插固定有第二从动轮(10),所述小力臂(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板(11);所述第一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机械手臂,包括动力箱(1)以及依次铰接的大力臂(2)、中力臂(3)和小力臂(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1)的顶端通过水平旋转齿盘(23)固定连接所述大力臂(2)的底端,所述大力臂(2)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轴板(5),所述中力臂(3)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一凸轴(6),所述第一凸轴(6)活动贯穿所述第一轴板(5)的中心孔并穿插固定有第一从动轮(7),所述中力臂(3)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二轴板(8),所述小力臂(4)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二凸轴(9),所述第二凸轴(9)活动贯穿所述第二轴板(8)的中心孔并穿插固定有第二从动轮(10),所述小力臂(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板(11);所述第一从动轮(7)的外圆绕接有第一同步带(12),所述第一同步带(12)的外壁绕接固定有第一环形钢索(13),所述第二从动轮(10)的外圆绕接有第二同步带(14),所述第二同步带(14)的外壁绕接固定有第二环形钢索(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机械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箱(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6)、第二电机(17)和第三电机(18),所述第一电机(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轮(19),所述第一主动轮(19)的外圆绕接有第三同步带(20),所述第三同步带(20)的外壁固定绕接所述第一环形钢索(1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洁孔鹏程马永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职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