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932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9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板自行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和滑板,前车架为弧形曲杆,滑板前端和前车架连接,滑板后端和后车架连接,后车架后方设有脚蹬中轴套管,后车架从后车架与滑板连接处到脚蹬中轴套管的一段垂直于水平面,后车架从脚蹬中轴套管到自行车鞍座的一段与水平面呈60°~80°的倾角,滑板包括前滑板和后滑板,前滑板和后滑板滑动连接,前滑板上沿前后滑板的滑动方向设有若干螺栓孔,后滑板上设有对应的螺栓孔,至少一个螺栓穿过前滑板和后滑板上的对应螺栓孔对前滑板和后滑板进行限位。

Skateboard bicy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cooter bicycle comprises a front frame and the rear frame and the front frame to slide, curved beam, the front end of the slide plate and the front frame is connec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frame, slide back, rear frame is arranged behind the pedal axis sleeve, the rear frame from the frame and connected to the slide sleeve of a pedal shaft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inclined rear frame from a pedal shaft sleeve to the bicycle saddle and the horizontal plane 60 degrees ~80 degrees, includ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slide slide slide, slide and slide before sliding connection, front slide along the sliding direction of the slide an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bolt holes and bolt holes after the slid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at least one bolt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bolt before and after the hole on the slide plate spacing on the front skateboard and skate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板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尤其涉及滑板自行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滑板自行车主要在自行车前管和座管之间的车架处安设有一滑板,使用者除了可坐于鞍座,实施双脚踩动踏板的骑乘自行车动作,亦可将一脚站立于滑板,另一脚做蹬踩地面驱移车体的滑板车操作动作。这种运作方式,达到了自行车和滑板车双用的目的。但是,自行车后车架往往和车架立管连接,车架立管和鞍座连接,立管延长线和鞍座上表面的交点为鞍座的位置。一般情况下,骑车人股关节的位置大致地与鞍座位置一致,车架立管与水平面之间往往呈一个夹角,使得下肢的关节相对脚蹬中轴中心的位置能够使下肢肌肉群的肌力有效作用,这个夹角称作立管倾角。由于立管倾角的存在,后车架往往设计成斜杆,这样将导致鞍座的位置大大靠后,加上为了使滑板具有较大的空间可供使用者站立,滑板自行车将前管和座管之间的距离增长,如此增大了鞍座和把手之间的距离,导致骑乘者的身体和双手会发生较不协调的现象。而且,不同年龄段、不同体型或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对滑板的长度有不同的要求,但是现有技术的滑板往往呈固定长度无法调节,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使得使用者使用滑板自行车滑行或骑行时和滑板自行车协调一致、配合得当的滑板自行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滑板自行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和滑板,前车架为弧形曲杆,滑板前端和前车架连接,滑板后端和后车架连接,后车架后方设有脚蹬中轴套管,后车架从后车架与滑板连接处到脚蹬中轴套管的一段垂直于水平面,后车架从脚蹬中轴套管到自行车鞍座的一段与水平面呈60°~80°的倾角。前车架设置成弧形曲杆可以减小前车架和前车轮的间隙,使得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具有足够大的空间,使得使用者上下滑板时腿不会被前车架所干扰。脚蹬中轴套管设置在后车架之后,使得使用者使用滑板自行车滑行时,蹬踩地面的间歇式站在滑板上的脚不容易被脚蹬干扰。后车架从后车架与滑板连接处到脚蹬中轴套管的一段垂直于水平面,后车架从脚蹬中轴套管到自行车鞍座的一段与水平面呈60°~80°的倾角的结构设置缩小了鞍座和把手之间的距离,使得骑乘者的身体和双手在骑车时较为协调。作为优选,滑板包括前滑板和后滑板,前滑板和后滑板滑动连接,前滑板和后滑板之间设有限位机构。这样的结构使得滑板的长度可以调节,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体型或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并且,在作自行车使用时,可适当缩短滑板的长度,以缩小鞍座和把手之间的距离,使得使用者的身体和双手在骑车时较为协调;在作滑板车使用时,可适当增加滑板的长度,使得使用者在滑行时不会被前车架或者脚蹬所干扰。作为优选,前滑板上沿前后滑板的滑动方向设有若干螺栓孔,后滑板上设有对应的螺栓孔,至少一个螺栓穿过前滑板和后滑板上的对应螺栓孔对前滑板和后滑板进行限位。作为优选,前滑板和后滑板中在上的一块滑板的螺栓孔为沉孔。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得使用者使用滑板自行车滑行或骑行时和滑板自行车协调一致、配合得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篮,2、车把手,3、前管,4、前车架,5、滑板,6、鞍座,7、后车架,8、后上叉,9、后车轮,10、后下叉,11、脚蹬中轴套管,13、前车叉,14、前车轮,15、车架立管,16、把立,17、前滑板,18、后滑板,19、沉孔,20、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所示,滑板自行车,包括前车架4、后车架7和滑板5,前车架4为扁平的弧形曲杆,前车架4前端设有前管3,前管3中套设有把立16,把立16下端连接前车叉13,前车叉13和前车轮14连接,把立16上端连接车把手2,把立前方设有车篮1。后车架7上端连接车架立管15,车架立管15上端设有鞍座6,后车架7上部连接后上叉8,后车架7后方设有脚蹬中轴套管11,脚蹬中轴套管11中套设有脚蹬中轴,脚蹬中轴套管11连接后下叉10,后上叉8和后下叉10均和后车轮9连接,后车架7从后车架7与滑板5连接处到脚蹬中轴套管11的一段垂直于水平面,后车架7从脚蹬中轴套管11到自行车鞍座6的一段与水平面呈65°的倾角。滑板5前端和前车架4连接,滑板5后端和后车架7连接,如图2所示,滑板5包括前滑板17和后滑板18,前滑板17和后滑板18滑动连接,前滑板17位于后滑板18的上方,前滑板17上沿前后滑板的滑动方向设有均匀分布的7个沉孔19,后滑板18上设有对应的通孔20,两个螺栓穿过前滑板17和后滑板18上的对应孔对前滑板17和后滑板18进行限位。后滑板18上的通孔20可以通过后滑板18的前后滑动对应前滑板17上不同的沉孔19以改变滑板5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滑板自行车

【技术保护点】
滑板自行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和滑板,其特征是,所述前车架为弧形曲杆;所述滑板前端和前车架连接,所述滑板后端和后车架连接;所述后车架后方设有脚蹬中轴套管,所述后车架从后车架与滑板连接处到脚蹬中轴套管的一段垂直于水平面,所述后车架从脚蹬中轴套管到自行车鞍座的一段与水平面呈60°~80°的倾角。

【技术特征摘要】
1.滑板自行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和滑板,其特征是,所述前车架为弧形曲杆;所述滑板前端和前车架连接,所述滑板后端和后车架连接;所述后车架后方设有脚蹬中轴套管,所述后车架从后车架与滑板连接处到脚蹬中轴套管的一段垂直于水平面,所述后车架从脚蹬中轴套管到自行车鞍座的一段与水平面呈60°~80°的倾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滑板包括前滑板和后滑板,所述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丽明
申请(专利权)人:缙云县刀浪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