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267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助力车的后下叉的高度低于后轮中心高度;助力车的上管为弯曲梁,上管的几何中心高度高于车座的高度,上管前段截面为竖直方向为长轴,水平方向为短轴的椭圆型,上管越向后延伸其椭圆截面的长轴越短,短轴越长;车把高度高于助力车的车座高度,车把下方的头管向后大角度倾斜。本技术的助力车的后下叉较低,使车体整体重心靠后,骑行人员更舒适,车把高度较高,有利于骑行人员重心靠后时对车把进行握持,同时降低对骑行人员前臂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助力车设计,具体地涉及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


技术介绍

1、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 cn202593787u 锂电子能源电动助力车, 一种锂电子能源电动助 力车, 主要由车体及标准件构成,车体主要由车架、电池盒和链罩构成,车架主要由前管、 上管、下管、立管以及中接头、平叉、平叉桥管、立叉、叉接片构成,所述的上管前端与头 管上部固定连接、后端直接与立叉上端固定连接,下管为圆弧拱形, 前端与头管下端连接、 后端与中接头连接,在所述的下管的前方设置有控制盒装置,所述的控制盒装置包括固定装 置和水壶式控制盒,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和与所述的底板垂直的弧形侧板,所述的弧形 侧板将水壶式控制盒半包容其内并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的水壶式控制盒包括纯铝 铸成的主体部和脖颈部以塑料材质的帽体,所述的主体部为一端开口的圆柱形腔式结构,其 内部腔体内可将控制器固定其内并通过贯穿孔与外部连接, 所述的脖颈部的半球体一端与主体部的开口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的柱体结构外侧面上形成有与帽体匹配的外螺纹。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其未对助力车车体的车架进行合理外形设计,未体现哈雷车架设计风格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1、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 助力车的后下叉的高度低 于后轮中心高度; 助力车的上管为弯曲梁,上管的几何中心高度高于车座的高度;车把高度高于助力车的车座高度,车把下方的头管向后大角度倾斜。助力车的后下叉较低,使车体整 体重心靠后,骑行人员更舒适,车把高度较高,车把下方的头管向后 15-45 度倾斜,有利于骑行人员重心靠后时对车把进行握持,同时降低对骑行人员前臂的压力。

2、 作为优选, 助力车的后下叉前段为水平管与助力车的下管连接, 水平管之间设有加强 管,后下叉后段为斜向后上方的斜直管与后轮连接。后下叉高度较低,为了保证对后轮的合理连接和保证助力车的整体强度,后下叉需要设置加强管。

3、 作为优选,助力车的下管前段为曲管与头管相连,下管中段为斜直管,下管后段为水 平管与助力车的后下叉前段连接。下管和头管之间保持合理的流线过渡,前段需要为曲管, 中段为斜直管可安装助力车的必须设备, 较长的斜直管增高车体前部的车辆高度,方便骑行 人员重心向后,助力车下管与助力车的后下叉连接保证助力车的整体强度并且设置脚踏链轮机构。

4、 作为优选, 助力车的下管中段的斜直管靠近车座一侧设有主电动力装置。助力车设有 电力辅助动力,可以帮助甚至代替骑行人员蹬动脚踏,减少骑行人员所需要的骑行消耗,提高骑行过程中的舒适程度。

5、 作为优选,助力车的上管前段截面为竖直方向为长轴,水平方向为短轴的椭圆型,上 管越向后延伸其椭圆截面的长短轴比越小, 上管后段为圆锥型, 后段与车座下方的中管连接, 上管后段与中管连接处的管径与中管的管径相等。上管作为助力车的主要连接件需要具有较 高的强度,拱形上管有利于提高助力车的整体强度, 圆锥型过渡合理连接助力车的上管与车座下方的中管。

6、 作为优选, 后下叉前端的水平管与加强管组合三角形内设有外形与该三角型相配合的 辅电动力装置。后下叉前端的水平管与加强管中三角形空间稳固且不容易受到外界碰撞影响。

7、作为优选, 辅电动力装置固定在车座下方的中管靠近后轮一侧。靠近后轮一侧可避免和骑行人员发生碰撞作为优选,助力车设有脚踏链轮机构。助力车可依靠骑行人员提供骑行动力,方便在电动力装置在电能耗尽情况下骑行。

8、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后下叉的高度, 使车辆整体重心靠后, 避免骑行人员需 将身体重心前压, 对前臂施加较大压力; 增大头管的向后倾角, 提高车把的握持高度, 使骑行人员的重心向后,提高骑行人员骑乘助力车的舒适程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力车的后下叉(1)的高度低于后轮(2)中心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力车的后下叉(1)前段为水平管与助力车的下管(4)连接, 水平管之间设有加强管(12),后下叉(1)后段为斜向后上方的斜直管与后轮(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力车的下管(4)前段为曲管与头管(5)相连,下管(4)中段为斜直管,下管(4)后段为水平管与助力车的后下叉(1)前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力车的下管(4)中段的斜直管靠近车座一侧设有主电动力装置(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力车的上管(3)前段截面为 竖直方向为长轴, 水平方向为短轴的椭圆型, 上管(3)越向后延伸其椭圆截面的长短轴比越小;后段为圆锥型,后段与车座下方的中管(9)连接, 上管(3)后段与中管连接处的管径与中管的管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下叉(1)前端的水平管与加强管组合成三角形,所述三角形内设有外形与该三角形相配合的辅电动力装置(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电动力装置固定在车座下方的中管(9)靠近后轮(2)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力车设有脚踏链轮机构(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力车的后下叉(1)的高度低于后轮(2)中心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力车的后下叉(1)前段为水平管与助力车的下管(4)连接, 水平管之间设有加强管(12),后下叉(1)后段为斜向后上方的斜直管与后轮(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力车的下管(4)前段为曲管与头管(5)相连,下管(4)中段为斜直管,下管(4)后段为水平管与助力车的后下叉(1)前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后下叉助力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力车的下管(4)中段的斜直管靠近车座一侧设有主电动力装置(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丽明
申请(专利权)人:缙云县刀浪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