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灯用稀土荧光粉,尤其涉及到一种灯用稀土双峰蓝粉的工艺配方。我国生产的灯用稀土红粉、绿粉其粒度分布、相对亮度、光衰等重要指标已接近国际水平,部分还出口到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有关资料显示,国内最好质量的红、绿、蓝单色粉混合后制成的节能灯9w双U规格的其光效可达到681m/w左右,显色指数约78,2000小时光通维持率可达80%。用进口粉如德国欧司朗粉按同样工艺制灯,光效为651m/w左右,显色指数79,光通维持率约85%,可见主要差别在光通维持率上,其它指标几乎接近。分析其原因,红、绿粉比德国粉好,但蓝粉的纯度、热稳定性、光衰性能、粒度分布等均有较大的差异。目前国内稀土荧光粉厂生产的蓝粉绝大多数仍为铝酸盐系列,其纯度、粒度及粒度分布以及二次特性----光衰性能均不如进口粉。如制灯后100小时的光衰为1 2%左右,比进口粉高6%以上(2U-9w灯)。与稀土红、绿粉配成高色温混合粉后制灯,光衰比进口粉大3%以上,显色指数(Ra)一般小于78。近年来由于美国、日本、东南亚地区对显色指数、光效、光衰等指标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Ra必须大于80。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用稀土双峰蓝粉是由Al↓[2]O↓[3]、MgO、BaCO↓[3]、MnCO↓[3]、Eu↓[2]O↓[3]、SrCO↓[3]、MgF↓[2]及H↓[3]BO↓[3]充分均匀混合后,在高温气氛电炉中还原而成的,其特征在于:MnCO↓[3]的用量为0.3-0.6%,Eu↓[2]O↓[3]的用量为2-3%;Al↓[2]O↓[3]、MgO、BaCO↓[3]三种原料的用量分别为70-73%、5-6.5%、17-20%;SrCO↓[3]的用量为0.6-1%;MgF↓[2]、H↓[3]BO↓[3]作为助熔剂的用量分别在0.05-0.08%、0.15-0.3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