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3466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5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微生物组合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菌种原料:康宁木酶15~30份;嗜酸乳杆15~30份;产朊假丝酵母菌10~20份;黄孢原毛平革菌5~10份;乳酸片球菌15~30份;谷氨酸发酵菌10~20份;哈茨木霉菌10~20份;淡紫拟青霉菌5~15份。将多种能够高效产生木质素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多种功能菌株分开培养熟化之后,再经交叉拮抗培养得到能够快速发酵秸秆的微生物菌剂组合,该菌剂组合的各菌种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能够高效发酵分解多种农作物秸秆。

Microbial combination microbial inoculum for straw fermenta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icrobial combination microbial inoculum for straw fermentation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combination of microbial agents including raw strains following weight portions: 15 to 30 portions of Kang determined enzyme;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15 ~ 30; Candida utilis 10 ~ 20; 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 5 to 10; 15 to 30 portions of 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glutamic acid fermentation bacteria from 10 to 20 a 10 ~ 20 bacteria; Trichoderma harzianum; paecilomyceslilacinus 5 ~ 15. After a variety of functions to a variety of strains will effectively produce ligninolytic enzyme, cellulase, hemicellulase separate culture after ripening, cross culture to microbial antagonistic combination of rapid fermentation of straw, has good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the various strains combination agents, efficient decomposition of crop straw fermen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作物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数量巨大,种类多样,据数据统计,每年的作物秸秆产出量7亿吨以上,其中稻草2.3亿吨,玉米秸秆2.2亿吨,豆类薯类等3亿吨,占世界总秸秆量的30%左右。由于秸秆在短期内不易腐解,导致秸秆资源长期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部分用于堆沤肥外,大部分都作为生活燃料烧掉了,在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作物秸秆已经成为生产中的障碍。所以,焚烧秸秆遍及广大乡村,由此引起环境污染与有机资源的严重浪费。而直接用作饲料,由于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难被胃液消化,故消化性也不好。故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率非常低。现阶段已经有多方都在研究有关微生物秸秆发酵相关课题,并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微生物发酵的微生物菌剂。但现阶段秸秆发酵降解过程中所利用的微生物菌剂存在种类单一、分解能力弱、纤维素总降解率低并且发酵周期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背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微生物组合菌剂中各菌种相互拮抗繁殖,能够快速腐化发酵秸秆,其分解周期短,腐化效率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所述微生物组合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菌种原料:所述微生物组合菌剂优选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菌种原料:所述康宁木酶、嗜酸乳杆菌、谷氨酸发酵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菌数均为2~10×1010cfu/g,其他菌种原料的菌数均为6~10×108cfu/g。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将康宁木酶、嗜酸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菌、黄孢原毛平革菌、乳酸片球菌、谷氨酸发酵菌、哈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分别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25~30℃培养熟化10~15小时;(2)将步骤(1)培养后的菌种分别置于发酵罐中,量产培养至康宁木酶、嗜酸乳杆菌、谷氨酸发酵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菌数均为2~10×1010cfu/g,其他菌种原料的菌数均为6~10×108cfu/g;(3)将步骤(2)量产培养后的菌种按配方量混合,交叉拮抗培养,制得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所述步骤(1)中,液体培养基为每升培养基中含有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葡萄糖5.0%,氨基酸3.0%,牛肉膏2.0%,磷酸二氢钾1.5%,氯化钠0.5%,其余为蒸馏水,pH为6.8。所述步骤(2)中,发酵培养基为每升培养基中含有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牛肉膏30%、蛋白胨5.0%、葡萄糖7.0%、吐温800.5%、磷酸二氢钾1.0%、蔗糖30%、其余为蒸馏水,pH为7.0。菌种与发酵罐中的培养基的质量之比为1:15~30。所述交叉拮抗培养的时间为48~72小时,培养温度为25~32℃;所述交叉拮抗培养基为每升培养基中含有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葡萄糖0.5%,蛋白胨5.0%,尿素3.5%,吐温800.5%,P2O50.3%g/L,KH2PO41.5%,氯化钠0.8%,碳酸钙0.5%,硫酸铵0.2%,硫酸镁0.6%,其余为蒸馏水,pH为7.2,混合菌种的接种量为交叉拮抗培养基总重量的5~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根据所述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对秸秆进行发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微生物组合菌剂与20~50倍水混合,活化2~3天;(b)将秸秆粉碎,掺入麦麸、豆粕、N肥、P肥和K肥后,调整体系含水量为40~55%;(c)在发酵池中将步骤(b)处理后的秸秆压实,均匀洒上经步骤(a)活化后的微生物组合菌剂,25~32℃密封发酵4~6天即可。所述步骤(b)中,每吨秸秆中掺入50~100kg麦麸、35~70kg豆粕、10~20kgN肥、10~20kgP肥和10~20kgK肥,这些物质的加入可以为微生物菌剂组合在对秸秆发酵的过程中提供养分,加快发酵腐化的周期。所述步骤(c)中,活化后的微生物组合菌剂的重量为秸秆重量的1.0~5.0%,若微生物组合菌剂的加入量过少则秸秆腐化不完全,若加入过多,则造成菌剂的浪费,加大投入成本。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的配方是经过专利技术人反复验证不断筛选得到的菌剂组合,将多种能够高效产生木质素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多种功能菌株分开培养熟化之后,再经交叉拮抗培养得到能够快速发酵秸秆的微生物菌剂组合,该菌剂组合的各菌种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能够高效发酵分解多种农作物秸秆,比如小麦秸秆、大豆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等。发酵之后的秸秆可进一步制备成有机肥料或者饲料进行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经反复实验制备得到成分合理的液体培养基,此液体培养基适用于配方中的各菌种,各菌种无需采用不同成分的培养基进行培养,简化了制备的步骤;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微生物菌剂组合的配方合理、使用方便,具有酶活高、菌数高的特点;3.实现了对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1~3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包括如表1实施例1中的原料以及重量份,其制备方法为:(1)分别将康宁木酶、嗜酸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菌、黄孢原毛平革菌、乳酸片球菌、谷氨酸发酵菌、哈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分别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25℃培养熟化15小时;所述液体培养基为每升培养基中含有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葡萄糖5.0%,氨基酸3.0%,牛肉膏2.0%,磷酸二氢钾1.5%,氯化钠0.5%,其余为蒸馏水,pH为6.8。(2)将步骤(1)培养后的菌种分别置于发酵罐中,量产培养至发酵液中的康宁木酶、嗜酸乳杆菌、谷氨酸发酵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菌数均为2×1010cfu/g,其他菌种原料的菌数均为6×108cfu/g;所述发酵培养基为每升培养基中含有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牛肉膏30%、蛋白胨5.0%、葡萄糖7.0%、吐温800.5%、磷酸二氢钾1.0%、蔗糖30%、其余为蒸馏水,pH为7.0。(3)将步骤(2)量产培养后的菌种按配方量混合,25℃交叉拮抗培养72小时,制得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所述交叉拮抗培养基为每升培养基中含有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葡萄糖0.5%,蛋白胨5.0%,尿素3.5%,吐温800.5%,P2O50.3%g/L,KH2PO41.5%,氯化钠0.8%,碳酸钙0.5%,硫酸铵0.2%,硫酸镁0.6%,其余为蒸馏水,pH为7.2。将本实施例得到的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与25倍水混合,活化3天;将水稻秸秆粉碎,每吨秸秆掺入100kg麦麸、70kg豆粕、20kgN肥、20kgP肥和20kgK肥后,调整体系含水量为40%;在发酵池中将处理后的秸秆压实,均匀洒上活化后的微生物组合菌剂,活化后的微生物组合菌剂的重量为秸秆重量的5.0%,25℃密封发酵6天即可得到发酵后的秸秆,并对发酵物中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含量进行检测,检测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0806-2006),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表1各实施例中的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中的原料以及重量份菌种原料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康宁木酶152330嗜酸乳杆菌152330产朊假丝酵母菌101820产朊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组合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菌种原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组合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菌种原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组合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菌种原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宁木酶、嗜酸乳杆菌、谷氨酸发酵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菌数均为2~10×1010cfu/g,其他菌种原料的菌数均为6~10×108cfu/g。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将康宁木酶、嗜酸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菌、黄孢原毛平革菌、乳酸片球菌、谷氨酸发酵菌、哈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分别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25~30℃培养熟化10~15小时;(2)将步骤(1)培养后的菌种分别置于发酵罐中,量产培养至康宁木酶、嗜酸乳杆菌、谷氨酸发酵菌和淡紫拟青霉菌的菌数均为2~10×1010cfu/g,其他菌种原料的菌数均为6~10×108cfu/g;(3)将步骤(2)量产培养后的菌种按配方量混合,交叉拮抗培养,制得秸秆发酵用微生物组合菌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液体培养基为每升培养基中含有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葡萄糖5.0%,氨基酸3.0%,牛肉膏2.0%,磷酸二氢钾1.5%,氯化钠0.5%,其余为蒸馏水,pH为6.8。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迪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皖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