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TR11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34660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5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 sp.)TR11及其应用。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TR11,2017年7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360。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菌株的培养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山杜鹃菌根菌TR11可以与包括大白杜鹃在内的多种高山杜鹃共生,促进其生长,较现有已知共生类菌根菌只能促进单一品种杜鹃生长,具有明显的通用性。

An Alpine Rhododendron mycorrhizal fungus TR11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train of bacteria (Ascomycota mycorrhizal Rhododendron sp. TR11) and its application. A strain of Alpine Rhododendron mycorrhizal fungi in July 26th TR112017 preserved in general microbial center, China microbe preservation management committee address: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City, No. 1 Beichen West Road, No. 3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the preservation number is: CGMCC No.14360.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the culture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train. The alpine mycorrhizal fungus TR11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be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Alpine Rhododendron, including the large white cuckoo, and promote its growth.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known symbiotic mycorrhizal fungi, it can on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a single species of Rhododendron, and has obvious versat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TR11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TR11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

技术介绍
高山杜鹃花色繁多,树姿优美,作为成员之一的大白杜鹃(Rhododendrondecorum)也具有很高的观赏和食用价值。杜鹃花为须根系,在栽培过程中极易因根系差而影响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影响营养生长和株型,导致品质下降。但是杜鹃花在生长过程中会与真菌形成一种互惠共生体,即菌根。菌根可以促进杜鹃花对水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增强植物生存竞争力和耐性,使植物在恶劣条件下仍能存活。为提高杜鹃花引种驯化的成功率,将高山杜鹃苗木菌根化为有效途径之一。中国专利文献CN105075632A公开了一种大白花杜鹃(Rhododendrondecorum)无菌苗菌根化方法,特别是一种将大白花杜鹃和真菌共培养形成菌根苗的方法。属于植物和真菌共生形成菌根的生物
选取大白花杜鹃的种子培育无菌苗,接入杜鹃类菌根菌剂建立一个共培养体系,达到形成菌根苗的目的。使用该方法可在1个月内分别得到无菌苗和真菌菌剂,无菌苗接种真菌后10~30天即可形成菌根,得到菌根苗,为杜鹃花菌根苗的培育、幼苗复壮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虽然上述文献中采用的共生菌根菌具有一定促进大白花杜鹃生长的特点,但仍然无法满足快速培育多品种杜鹃花的相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TR11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菌根真菌优势种及高山杜鹃菌根苗的合成方法,使杜鹃形成发达的根系,提高植株成活率,保证在栽培过程中植株能够正常生长,为提高杜鹃品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sp.)TR11,2017年7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No.14360。该菌菌落特征为:正面浅褐色,背面深褐色,菌丝绒毛状,生长速度4mm/d,分类为子囊菌。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sp.)TR11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sp.)TR11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在21~25℃条件下活化44~52h,制得活化菌株;所述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组分如下:200g/L去皮马铃薯、20g/L葡萄糖、7~10g/L琼脂、3g/L磷酸二氢钾、1.5g/L硫酸镁、10mg/L维生素B1,pH自然;(2)将步骤(1)制得的活化菌株接种于液体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在21~25℃条件下扩大培养13~17d,制得菌根菌;所述液体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组分如下:200g/L去皮马铃薯、20g/L葡萄糖、3g/L磷酸二氢钾、1.5g/L硫酸镁、10mg/L维生素B1,pH自然。上述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sp.)TR11在培育高山杜鹃中的应用。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上述应用,步骤如下:(i)将高山杜鹃种子用无菌水冲洗后,用质量浓度0.1%升汞溶液进行表面消毒3~5分钟,无菌水冲洗,无菌发芽培养至长出两片真叶,制得无菌苗;(ii)将制得的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sp.)TR11加入液体PDA培养基中,液体PDA培养基中加入直径3~4毫米的玻璃珠,在转速130~150r/min、21~25℃的条件下,黑暗培养15天,制得菌粒;(iii)将步骤(i)培育的无菌苗移栽至含有质量百分比为0.4~0.6%的水琼脂培养基中,然后加入步骤(ii)制得的菌粒,菌粒的添加量为水琼脂体积的8%~12%,在温度21~25℃、湿度30~45%、光照1500~3000lx的条件下,共培养28~32天,即得。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ii)中,液体PDA培养基,组分如下:去皮马铃薯200g/L、葡萄糖20g/L,磷酸二氢钾3g/L、硫酸镁1.5g/L、维生素B110mg/L,水定容至1L。pH自然。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iii)中,菌粒的添加量为水琼脂体积的10%。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从不同原产地的高山杜鹃根系中分离菌根真菌,并从20种菌根菌中筛选出了优势菌种,保证了该菌在菌根苗生产中的通用性和有效性;使杜鹃花无菌种子苗接种菌根真菌后,最快的在第10天即可培养出菌根苗,一个月后杜鹃无菌苗根系可以形成菌根,单株侵染率达到60%,极大地提高了幼苗菌根化的程度,增强了幼苗吸收营养水分的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使菌根苗的营养生长得到改善,可以极大地提高杜鹃花作为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为花卉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山杜鹃菌根菌TR11可以与包括大白杜鹃在内的多种高山杜鹃共生,促进其生长,较现有已知共生类菌根菌只能促进单一品种杜鹃生长,具有明显的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杜鹃类优势菌根真菌(Ascomycotasp.)TR11(CGMCCNo.14360)培养菌落正面形态;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杜鹃类优势菌根真菌TR11(Ascomycotasp.)(CGMCCNo.14360)培养菌落背面形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阐述,但本专利技术所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sp.)TR11,2017年7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No.14360。该菌菌落特征为:正面浅褐色,背面深褐色,菌丝绒毛状,生长速度4mm/d,分类为子囊菌。上述高山杜鹃菌根菌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筛选:从高山杜鹃原产地云南昆明植物园、大理苍山、丽江玉龙雪山和西藏林芝分别采集三种杜鹃根系,先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后,再采用0.1%升汞溶液进行表面消毒3~5分钟,然后无菌水冲洗7~8遍,接着进行根部真菌分离,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经纯化、共培养和二次分离培养后确定分离到20种杜鹃类菌根真菌,从中筛选出一种在以上四个地点均分离到的真菌作为优势种。菌落特征为:正面浅褐色,背面深褐色,菌丝绒毛状,生长速度4mm/d。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组分如下:去皮马铃薯200g/L、葡萄糖20g/L、琼脂7~10g/L、磷酸二氢钾3g/L、硫酸镁1.5g/L、维生素B110mg/L,pH自然。合成菌根苗体系的建立:选取健康、饱满的大白杜鹃种子,先用无菌水冲洗后,再采用0.1%升汞溶液进行表面消毒4分钟,然后无菌水冲洗7~8遍,23℃条件下放入灭菌的培养皿中进行萌发。从已纯化的菌种中挑取少量的菌丝加入液体PDA培养基中,内加入直径3~4毫米的玻璃珠用于聚集菌丝,放于振荡器摇床中,转速为130~150r/min,在黑暗,21~25℃条件下培养15天得到用于接种的菌粒。待无菌苗发芽长出两片真叶后,无菌条件下将其移栽至装有0.5%水琼脂的培养瓶中,每瓶五棵苗,加入3粒直径约5厘米的菌粒,菌粒按水琼脂体积比的10%倒入。温度为23℃,湿度40%,光照条件为自然光2500lx。合成培养10天后即可取根来观察菌根的形成情况,一个月后即可形成菌根苗,单棵侵染率可达60%。实施例2采取将实施例1制备的液体培养基中的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TR11及其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 sp.)TR11,2017年7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36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sp.)TR11,2017年7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No.14360。2.一株高山杜鹃菌根菌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sp.)TR11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在21~25℃条件下活化44~52h,制得活化菌株;所述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组分如下:200g/L去皮马铃薯、20g/L葡萄糖、7~10g/L琼脂、3g/L磷酸二氢钾、1.5g/L硫酸镁、10mg/L维生素B1,pH自然;(2)将步骤(1)制得的活化菌株接种于液体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在21~25℃条件下扩大培养13~17d,制得菌根菌;所述液体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组分如下:200g/L去皮马铃薯、20g/L葡萄糖、3g/L磷酸二氢钾、1.5g/L硫酸镁、10mg/L维生素B1,pH自然。3.权利要求1所述高山杜鹃菌根菌(Ascomycotasp.)TR11在培育高山杜鹃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伟程显好张长芹张敬丽邹广众
申请(专利权)人:鲁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