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9001711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7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菌根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中,制备菌根菌剂的方法包括:按照37.5~75ml:100g的比例,将灰树花菌液接入特定固体培养基中,并于25摄氏度下培养3周,以便获得菌根菌剂,其中,该特定固体培养基由重量比为7.5~6.5:1.25~1.75:1.25~1.75的草炭、蛭石和珍珠岩均匀混合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成本低、效率高、简单易行,适于工厂化大批量生产,并且制备获得的菌根菌剂,对板栗植株的侵染效果非常好,能够有效用于提高板栗植株抗干旱及抗病虫害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菌根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对菌剂产品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松属树种菌剂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而对板栗菌剂的研究相对较少,常见的菌剂产品虽然可以侵染板栗,但是侵染率不高,而且多数菌剂产品的侵染效果随着长期应用菌种老化等问题的出现而逐渐降低。因此,寻找到一种可以与板栗有良好共生关系,并可以在人工条件下大量培养的外生菌根真菌,制成菌剂应用于生产实践,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有效应用于板栗植株的菌根菌剂及其制备方法。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的下列探索和发现而完成的:专利技术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地区,于多种不同地形的板栗林下采集真菌子实体,其中,只采集板栗根系形成的菌根与其菌丝相连的子实体,并将采集到的子实体,于冰盒内低温保存,及时带回实验室,经过多次人工分离、纯化后,得到一种新的板栗外生菌根真菌菌种。该菌种的子实体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为灰树花,对分离后的菌丝进行分子鉴定的结果进一步证实该与板栗具有良好共生关系的真菌为灰树花。灰树花又名栗磨,其子实体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目前,针对灰树花子实体培养的研究较多,然而利用灰树花的菌丝制作菌剂,并应用于板栗菌根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进一步,专利技术人通过多次试验,对灰树花人工大量培养的条件和利用灰树花制作菌根菌剂的方法进行了探索,从而筛选获得了最佳培养条件和菌根菌剂制备方法。此外,专利技术人还采用几种市售的菌剂(绵毛丝膜菌、红绒盖牛肝菌和美味牛肝菌)作为对照,将各种菌剂接种于当年生的板栗实生苗上,然后定期调查苗木的生长指标并测定其叶片净光合速率,调查菌根侵染率、苗木生物量指标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进而通过数据比较和分析,以便验证本专利技术制备获得的菌根菌剂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证明,相对于目前市售的菌剂,将本专利技术的菌根菌剂接种于板栗幼苗后,其在提高苗木的苗高、地径、地上、地下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和叶片中矿质元素N、P、K的含量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制备菌根菌剂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按照37.5 75ml:100g的比例,将灰树花菌液接入特定固体培养基中,并于25摄氏度下培养3周,以便获得菌根菌剂,其中,所述特定固体培养基由重量比为7.5 6.5:1.25 1.75:1.25 1.75的草炭、蛭石和珍珠岩均匀混合而成。专利技术人惊奇地发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成本低、效率高、简单易行,适于工厂化大批量生产,并且制备获得的菌根菌剂,对板栗植株的侵染效果非常好,且接种于板栗幼苗后,在提高苗木的苗高、地径、地上、地下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和叶片中矿质元素N、P、K的含量方面的效果显著,进而能够有效用于提高板栗植株抗干旱及抗病虫害能力。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制备菌根菌剂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灰树花菌液与所述特定固体培养基的比例为50ml:100go由此,菌丝繁殖快、制备获得的菌根菌剂性状优良,对板栗植株的侵染效果更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该特定固体培养基中,所述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的重量比为7:1.5:1.5。由此,能够使菌丝繁殖迅速、制备获得的菌根菌剂性状优良,对板栗植株的侵染效果更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每IOOOg该特定固体培养基中包含25g红糖。这是因为,红糖能够为菌丝提供大量的其繁殖所需的碳源,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从而能够加速其繁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灰树花菌液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将所述灰树花菌进行活化;以及将经过活化的灰树花菌进行液体培养,以便获得所述灰树花菌液。由此,获得的菌液活性非常高,接种于所述特定固体培养基后繁殖迅速,制备获得的菌根菌剂性状优良,对板栗植株的侵染效果好。。其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将灰树花菌进行活化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能够有效活化菌种,获得繁殖力优越的菌种即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通过平板培养实现所述活化。由此,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菌种活性效果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将经过活化的灰树花菌进行液体培养,进一步包括:取直径0.65cm圆形等质的经 过活化的灰树花菌菌片15个,加入装有25ml MMN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之后放入摇床内培养,设置温度25°C,转速140R/min,暗培养12d。由此,培养获得的灰树花菌液活性非常高,接种于所述特定固体培养基后繁殖迅速,制备获得的菌根菌剂性状优良,对板栗植株的侵染效果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法制备获得的菌根菌剂,每克菌根菌剂中含有孢子1X1011。由此,培养获得的灰树花菌液活性非常高,接种于所述特定固体培养基后繁殖迅速,制备获得的菌根菌剂性状优良,对板栗植株的侵染效果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示例,本专利技术的制备菌根菌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灰树花进行平板培养活化。接着,取直径0.65cm圆形等质的经过活化的灰树花菌菌片15个,加入装有25mlMMN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之后放入摇床内培养,设置温度25°C,转速140R/min,暗培养12d,以便获得灰树花菌液。然后,取50ml灰树花菌液接入装有IOOg含有草炭:蛭石:珍珠岩=7:1.5:1.5的特定固体培养基以及2.5g红糖的培养瓶中,于25°C下培养三周(21d),以便获得菌根菌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菌根菌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菌根菌剂是通过前面所述的方法制备获得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菌根菌剂对板栗植株的侵染效果非常好,且接种于板栗幼苗后,在提高苗木的苗高、地径、地上、地下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和叶片中矿质元素N、P、K的含量方面的效果显著,进而能够有效用于提高板栗植株抗干旱及抗病虫害能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前面所述的菌根菌剂,在提高板栗植株抗干旱及抗病虫害能力中的用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用途的实现方法并不受特别限制,只要保证菌根菌剂能够有效侵染板栗植株即可。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提高板栗植株抗干旱及抗病虫害能力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选自下列步骤的至少之一:向所述板栗植株幼苗的培养基质中添加前面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菌根菌剂;以及利用该菌根菌剂接种所述板栗植株。专利技术人惊奇地发现,利用该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菌根菌剂,能够有效地提高板栗植株的苗高、地径、地上、地下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和叶片中矿质元素N、P、K的含量方面,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板栗植株的抗干旱及抗病虫害能力。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采用的术语“培养基质”并不受特别限制。当采用传统方法培养板栗植株幼苗时,该培养基质即为普通土壤;当利用市售的营养土培养板栗植株幼苗时,所述培养基质即为该营养土;当采用无土栽培方法培养板栗植株幼苗时,该培养基质则其所采用的无土的培养基质。由此,无论采用何种培养基质进行板栗植株培养,均可以有效地提高板栗植株的苗高、地径、地上、地下生物量等,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板栗植株的抗干旱及抗病虫害能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将所述菌根菌剂接种于所述板栗植株根部,优选发达的侧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示例,本专利技术的菌根菌剂尤其适用于板栗幼苗。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菌根菌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37.5~75ml:100g的比例,将灰树花菌液接入特定固体培养基中,并于25摄氏度下培养3周,以便获得菌根菌剂,其中,所述特定固体培养基由重量比为7.5~6.5:1.25~1.75:1.25~1.75的草炭、蛭石和珍珠岩均匀混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素娟柴迪迪李广会邹峰谢鹏吕文君熊欢秦天天赵国强付庆伟王凤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