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788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7:25
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包括硫化为一体的上骨架、中间橡胶体与下骨架,所述上骨架的上前侧板、上后侧板上开设有上凹槽,所述下骨架的下前侧板、下后侧板上开设有下凸块,上凹槽与位于其内部的下凸块相互卡接,上凹槽、下凸块之间存在卡合间隙,上顶板、下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凸的部位以开设螺栓孔,且在中间橡胶体的左右两侧上开设有与螺栓孔相对应的螺栓槽。本设计不仅能够实现三维限位、通用性较好、结构轻便,而且利于螺栓的装卸、体积较小、重量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动力系统悬置软垫总成,尤其涉及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具体适用于在实现三维限位的基础上,缩小体积,减轻重量。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3600979U,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5月21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螺栓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其包括上骨架、硫化橡胶和下骨架,所述上骨架通过硫化橡胶与下骨架硫化为一体;所述上骨架的两侧设置有下翻边,下骨架的两侧设置有上翻边,所述两上翻边设置于两下翻边的外侧,所述下翻边通过其外侧固定连接的限位螺栓与其相邻的上翻边限位配合。虽然该设计能够支承动力总成,并能发挥一定的隔离振动、吸振隔振效果,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首先,该设计只能实现左右、上下方向的限位,缺乏前后方向的限位,限位功能不完全,故,该设计不能三维限位;其次,该设计中的限位螺栓为非标准结构,是一个异形螺栓,需要特制,且在使用时,异形螺栓的螺杆需要与上骨架的下翻边通过涂胶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螺头部分需要与下骨架的上翻边限位孔配合,步骤繁琐,故,该设计结构复杂、通用性较差;再次,该设计中的下翻边需要设置在上翻边的内侧,同时还要保证下翻边与上翻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包括上骨架(2)、中间橡胶体(3)与下骨架(4),所述中间橡胶体(3)位于上骨架(2)、下骨架(4)之间,且上骨架(2)、中间橡胶体(3)、下骨架(4)硫化为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骨架(2)包括上顶板(2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上前侧板(22)、上后侧板(23),所述下骨架(4)包括下底板(4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下前侧板(42)、下后侧板(43);所述中间橡胶体(3)为立方体结构,包括中顶面(31)、中底面(32)、中左侧面(33)、中右侧面(34)、中前侧面(35)与中后侧面(36),且中顶面(31)、中底面(32)相互平行,中左侧面(33)、中右侧面(34)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包括上骨架(2)、中间橡胶体(3)与下骨架(4),所述中间橡胶体(3)位于上骨架(2)、下骨架(4)之间,且上骨架(2)、中间橡胶体(3)、下骨架(4)硫化为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骨架(2)包括上顶板(2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上前侧板(22)、上后侧板(23),所述下骨架(4)包括下底板(4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下前侧板(42)、下后侧板(43);所述中间橡胶体(3)为立方体结构,包括中顶面(31)、中底面(32)、中左侧面(33)、中右侧面(34)、中前侧面(35)与中后侧面(36),且中顶面(31)、中底面(32)相互平行,中左侧面(33)、中右侧面(34)相互平行,中前侧面(35)、中后侧面(36)相互平行;所述上顶板(21)的底面与中顶面(31)相连接,下底板(41)的顶面与中底面(32)相连接,所述上前侧板(22)、下前侧板(42)均近中前侧面(35)设置,上后侧板(23)、下后侧板(43)均近中后侧面(36)设置;所述上前侧板(22)、上后侧板(23)的结构一致,下前侧板(42)、下后侧板(43)的结构一致,所述上前侧板(22)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左脚(24)、上凹槽(25)与上右脚(26),所述下前侧板(42)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左台部(44)、下凸块(45)与下右台部(46),上凹槽(25)与位于其内部的下凸块(45)相互卡接,上凹槽(25)、下凸块(45)之间存在卡合间隙(5),且上左脚(24)高于下左台部(44)设置,上右脚(26)高于下右台部(46)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槽(25)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通的上宽腔(251)、中锥腔(252)与下窄腔(253),所述中锥腔(252)的直径由上至下呈渐窄变化,且上宽腔(251)的直径大于下窄腔(253)的直径;所述下凸块(45)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下窄部(451)、中锥部(452)与上宽部(453),所述中锥部(452)的直径由下至上呈渐宽变化,且下窄部(451)的直径小于上宽部(453)的直径;所述上宽腔(251)与位于其内部的上宽部(453)之间存在上间隙(51),中锥腔(252)与位于其内部的中锥部(452)之间存在中间隙(52),下窄腔(253)与位于其内部的下窄部(451)之间存在下间隙(53),且上间隙(51)、中间隙(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裕辉李海雄曾令贤王斐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