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49781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并以此为荧光探针,用于细胞和斑马鱼的活体成像,所述10‑甲基‑2‑氨基吖啶酮的结构式为

A two-photon fluorescence probe 10 2 amino methyl acridon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wo-photon fluorescence probe 10 2 amino methyl acridone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and as a fluorescent probe for in vivo imaging of cells and zebrafish, the 10 structure 2 aminoacridine methyl ketone ty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双光子激发分子是一个非线性过程:是指强光激发下,分子通过同时吸收和结合两个低能量的光子(两个光子的能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诱导分子跃迁到激发电子态的过程。1931年,Gppert-Mayer等人首次提出双光子吸收过程的概念,理论上推测双光子吸收的存在。但是,直到60年代初激光器出现后,才由Kaiser等首先从实验上证实双光子吸收过程。199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Denk等提出将双光子激发现象应用到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中,开辟了双光子荧光显微和成像这个崭新的领域。1997年,美国伯乐公司首次制造出商业化的双光子显微镜。双光子显微镜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双光子显微镜(Two-photonmicroscopy),结合了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和双光子激发技术的一种新技术近红外光激发、自发荧光低、高分辨率,光损伤小,3D可视化,对生物样本穿透能力强,光漂白和光毒性小、能够延长活细胞和组织的观测时间等优点,并迅速被应用于生物系统上,包括小分子检测、金属离子检测、DNA检测、氨基酸检测、蛋白质检测等。近年来,双光子吸收材料在诸多领域,尤其是双光子荧光成像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单光子荧光的激发波长主要在紫外或可见光区,由于其光损伤大,二维性,瑞利散射高,空间分辨率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生物领域的成像。而双光子荧光的激发波长是单光子激发的两倍,双光子吸收的能量远低于单光子吸收能量。相比于单光子荧光,它具有近红外激发、自发荧光干扰小、分辨率高,光损伤小,3D可视化,穿透生物样本的能力强,光漂白和光毒性小、能够延长活体观察时间等优点,很快被应用于生物系统,包括小分子检测、金属离子检测、DNA检测、氨基酸检测、蛋白质检测等。目前报道的双光子荧光探针有:商业化探针、金属离子探针、有机探针、纳米探针等。商业化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如:香豆素类、尼罗红、菁类染料等,数量少且大多双光子吸收截面小,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当下为了使双光子荧光显微技术获得更大的应用,开发有效的双光子荧光探针是十分必要的。吖啶酮及衍生物是一类含氮杂环类有机化合物,由于其自身的大环共轭体系及刚性平面结构使之成为一种荧光极强的物质,因此它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荧光染料且经过合理的修饰可以较好地与体内物质结合。目前,报道的吖啶酮衍生物类荧光化合物大多数为单光子荧光,而有关该类化合物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则少有人报道,使得它不能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因此,设计和合成一个具有双光子活性的吖啶酮类化合物,在荧光分析领域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下面所述的为本专利技术人设计和合成一种新型的具有高的水溶性和双光子活性的吖啶酮类衍生物-“10-甲基-2-氨基-吖啶酮”,并以此为双光子荧光探针,用于细胞和斑马鱼的活体成像。该化合物的发射波长为绿光波段,有良好的细胞通透性,可以很好的减少生物自体荧光和自吸收。同时,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发现其在金电极和玻璃导电电极(ITO)上均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指示剂,用于电化学传感领域。结合该化合物的光电性质,有望构建一个光电合一的传感平台,可以更广泛的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提供一种基于吖啶酮母核,设计和合成一种具有双光子活性的吖啶酮衍生物,并成功用于体内外(细胞和斑马鱼)成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其结构式为;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取1.6277g氢氧化钾加入无水乙醇中,加热使氢氧化钾溶解,形成乙醇钾混合液,趁热加入0.4811g吖啶酮,升温至110~140℃蒸去乙醇;(2)随后加入20mLN,N-二甲基甲酰胺(DMF),升温至165℃使DMF沸腾,此时缓慢加入10mL碘甲烷,加热40min,趁热倒入冰水中,冷却后有黄绿色固体析出,再经抽滤、洗涤和烘干,并用无水乙醇进一步重结晶纯化,得黄绿色针状固体,即10-甲基-吖啶酮;(3)称取步骤(2)得到的10-甲基-吖啶酮固体0.2105g于三颈烧瓶中,加入6mL99wt%的冰醋酸,并升温至40℃使固体溶解,再依次滴加2mL浓硝酸和2mL99wt%的冰醋酸,搅拌加热至58~60℃,反应2h;趁热倾入冰水中,冷却后有金黄色固体析出,再经抽滤、洗涤和烘干,得金黄色固体,即10-甲基-2-硝基-吖啶酮;(4)称取步骤(3)得到的10-甲基-2-硝基-吖啶酮固体100mg于圆底烧瓶中,加入5mL乙醇和2.5mL的Na2S溶液(30wt%),随后加水至50mL,在通入N2条件下,加热至130℃,反应4h;趁热倾入冰水,冷却后有土黄色固体析出,再经抽滤、洗涤、烘干和高效液相法分离提纯,得到土黄色针状固体,即10-甲基-2-氨基-吖啶酮(MAA)。步骤(4)中所述的高效液相法分离提纯的条件为: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双蒸水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采用二元高压梯度洗脱模式;柱温为40℃;流速为2.000mL/min;进样体积为200µL,10-甲基-2-氨基-吖啶酮的出峰时间为9.0min,纯度为80-90%。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了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在体内外活体成像上的应用;双光子荧光成像条件为:以810nm激光激发,功率为40mW,进行成像。具体地,所述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用于细胞和斑马鱼的成像。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了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在电化学传感器上的应用。具体地,(1)金电极方面,首先将金电极进行预处理,随后将其分别置于100µM的吖啶酮和10-甲基-2-氨基-吖啶酮的pH5.0的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在通氮气2min后,用循环伏安法对该体系进行研究和测定;所述循环伏安法测定条件如下:扫描电压范围为-0.4V~+0.4V;扫描速度为0.10V/s;采样间隔为0.001V;静置时间为2s。(2)ITO电极方面,首先ITO电极用超纯水进行超声洗涤处理,随后将其置于含50µM的10-甲基-2-氨基-吖啶酮的pH5.0的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在通氮气2min后,用循环伏安法对该体系进行研究和测定;所述循环伏安法测定条件如下:扫描电压范围为-0.4V~+0.4V;扫描速度为0.10V/s;采样间隔为0.001V;静置时间为2s。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合成一种新型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吖啶酮类衍生物-“10-甲基-2-氨基-吖啶酮”(MAA),它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双光子活性,可更广泛的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2)以MAA为双光子荧光探针,可构建一个光学生物传感平台,并成功用于细胞和斑马鱼的成像;(3)该MAA在金电极及ITO电极上均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可构建一个电化学传感平台,用于生物医学领域。附图说明图1是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的质谱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Hela细胞和斑马鱼的成像图;图中A为为Hela细胞在双光子荧光显微镜,以810nm激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其特征在于:所述10‑甲基‑2‑氨基‑吖啶酮的结构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其特征在于:所述10-甲基-2-氨基-吖啶酮的结构式为。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10-甲基-2-硝基-吖啶酮的制备;(2)称取步骤(1)得到的10-甲基-2-硝基-吖啶酮固体100mg于圆底烧瓶中,加入5mL乙醇和2.5mL的Na2S溶液,随后加水至50mL,在通入N2条件下,加热至130℃,反应4h;趁热倾入冰水,冷却后有土黄色固体析出,再经抽滤、洗涤、烘干和高效液相法分离提纯,得到土黄色针状固体,即10-甲基-2-氨基-吖啶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10-甲基-2-硝基-吖啶酮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A)取1.6277g氢氧化钾加入无水乙醇中,加热使氢氧化钾溶解,形成乙醇钾混合液,趁热加入0.4811g吖啶酮,升温至110~140℃蒸去乙醇;(B)随后加入20mLN,N-二甲基甲酰胺,升温至165℃使N,N-二甲基甲酰胺沸腾,此时缓慢加入10mL碘甲烷,加热40min,趁热倒入冰水中,冷却后有黄绿色固体析出,再经抽滤、洗涤和烘干,并用无水乙醇进一步重结晶纯化,得黄绿色针状固体,即10-甲基-吖啶酮;(C)称取步骤(B)得到的10-甲基-吖啶酮固体0.2105g于三颈烧瓶中,加入6mL99wt%的冰醋酸,并升温至40℃使固体溶解,再依次滴加2mL浓硝酸和2mL冰醋酸,搅拌加热至58~60℃,反应2h;趁热倾入冰水中,冷却后有金黄色固体析出,再经抽滤、洗涤和烘干,得金黄色固体,即10-甲基-2-硝基-吖啶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光子荧光探针10-甲基-2-氨基-吖啶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敬华何文慧夏垚坤王亮亮兰建明吴芳李春艳闫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