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879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3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以酸性土壤为种植地,挖定植穴,在定植穴底部施根瘤菌肥后植入矮杨梅幼苗,并于杨梅树之间套种有绿茶树,且在定植穴周围施入白僵菌颗粒剂;定植1‑2个月后,施以氮肥0.6‑1Kg/株、磷肥0.1‑0.4Kg/株和钾肥0.3‑0.8Kg/株;定植4‑6个月后,进行中耕除草处理,并施以基肥;第二年2‑3月,对矮杨梅树/绿茶树进行除草翻土处理,并施以基肥;4月中下旬,施以追肥;每年2月上中旬,先对绿茶树进行剪枝处理,再在绿茶树枝叶上均匀喷砂白僵菌粉剂;每年3月上中旬,在矮杨梅枝叶上均匀喷砂白僵菌粉剂。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种植出的矮杨梅果甜度大、口感佳,套种的绿茶清香、翠绿,口感佳,且无有毒有害农药,健康安全。

A method of Interplanting Myrica Nana with green tea tre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kind of m.nana and Green Tea tree intercropping method in acid soil for planting, digging planting hole, the rhizobia in the planting hole bottom after implantation of m.nana seedlings and Green Tea tree in interplanting arbutus tree planting hole in between and around the application of Beauveria bassiana granules; colonization of the 1 2 months after 0.6 with nitrogen 1Kg/ strain, 0.4Kg/ strain and potassium phosphate 0.1 0.3 0.8Kg/ strain; 4 colonization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weeding, and applied base fertilizer; second years 2 March of m.nana tree / Green Tea tree weeding soil treatment, and applied base fertilizer; 4 months late with the annual, topdressing; in mid February, the first Green Tea tree pruning, and in Green Tea branches and leaves of uniform sand powder of Beauveria bassiana in mid March; every year, uniform sand powder in m.nana leaves of Beauveria bassiana. The short bayberry fruit produced by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weetness and good taste, green and fragrant green tea, good taste, and no toxic and harmful pesticides, and is safe and health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矮杨梅套种方法,具体是一种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
技术介绍
矮杨梅,杨梅目、杨梅科、杨梅属,分布于云南中部,贵州西部等地。矮杨梅树为常绿灌木,高0.5-2米,小枝较粗壮,无毛或有稀疏柔毛;叶革质或薄革质,叶片长椭圆状倒卵形和短楔状倒卵形,长2.5-8厘米,宽1-3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圆,基部楔形,中部以上常有少数粗锯齿,成长后上面腺体脱落留下凹点,下面腺体常不脱落,无毛或有时上面中脉上有稀疏柔毛,叶柄长1-4毫米,无毛或有稀疏柔毛,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矮杨梅树为雌雄异株,雄花序单生于叶腋,直立或向上倾斜,分枝短呈单一穗状,每分枝具1-3雄花,雄花无小苞片,1-3枚雄蕊;雌花序基部短,单生于叶腋,每分枝通常具2-4不孕性苞片及2雌花,雌花具2小苞片,子房无毛。矮杨梅果实呈红色球状,直径约1-1.5厘米,每年2-3月开花,6-7月成熟。矮杨梅性凉,根皮涩,果酸,其根、茎、皮及果实可入药,具有收敛止泻、止血,通络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痢疾,腹泻,胃痛,消化不良,直肠出血,风湿性关节炎,跌打劳伤。矮杨梅树喜阴,喜微酸性的山地士壤,其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形成根瘤,吸收利用天然氮素,耐旱耐瘠,省工省肥,是一种非常适合山地退耕还林,保持生态的理想树种。传统矮杨梅种植方法包括:种植繁殖,选成熟果实,剥去果肉,阴干,用湿沙层积贮藏法春播,出苗后至第二年作实生苗种植;分株繁殖,挖取老株蔸部两年生的分檗栽种;嫁接繁殖,选两年生的实生苗作砧木,清明前后皮接或切接,再培育两年后移栽。传统种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种植期间易生松毛虫、避债虫、卷叶蛾等害虫,且产量不高。CN106613673A公开了一种杨梅树的种植方法,具体为园地选择,以土层深厚、微酸性、土壤水分充足的缓坡地更为适宜,筑梯田栽植或等高栽植;适期栽植,可适当密植;土肥水管理,要适时追肥,整形修剪小叶青蒂梅自然树形为圆头形;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防虫药液包括石硫合剂、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吡虫啉、毒死蜱、乐斯本、杀灭菌酯、石油乳剂、速扑杀、松碱合剂。采用该方法种植杨梅,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害虫,但是种植过程中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并不完全适用于矮杨梅种植,且部分药物渗入到杨梅果肉中,影响杨梅口感。绿茶树,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绿茶树的新叶或芽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成绿茶,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减轻吸烟者受到的尼古丁伤害,具有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特殊效果。就矮杨梅种植和茶树种植而言,传统方式为单一种植杨梅或茶树。本专利技术基于茶树与矮杨梅树种植的共性(喜酸性土壤),且为充分利用耕地,提高种植效益,提出一种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通常,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环境会直接影响矮杨梅果肉口感,但是种植期间喷洒的防虫药物和土壤肥性也会直接影响矮杨梅果肉口感,本专利技术通过特定的生物防虫处理,施肥管理并与绿茶树套种来防治害虫,优化矮杨梅和绿茶口感,同时提高矮杨梅产量。除特殊说明外,本专利技术所用肥料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市售产品,本专利技术所述白僵菌颗粒剂采用CN101411338A中公开的方法制得,也可以直接将白僵菌粉剂与油膏按照1:2.5混合后制备成白僵菌颗粒剂,本专利技术所述白僵菌粉剂为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产球孢白僵菌生物农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包括定植、施肥管理和防虫管理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管理为:以酸性土壤为种植地,挖定植穴,在定植穴底部施根瘤菌肥后植入矮杨梅幼苗,并于杨梅树之间套种有绿茶树,且在定植穴周围施入白僵菌颗粒剂。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在定植期间施入根瘤菌肥和白僵菌颗粒剂,并于杨梅树之间套种有绿茶树,能够有效促进矮杨梅幼苗根系生长,吸收土壤养分,防止害虫,进而达到优化矮杨梅和绿茶口感,同时提高矮杨梅产量。为进一步促进矮杨梅幼苗根系生长,优化矮杨梅和绿茶口感,选择海拔为200-500m,pH值为4.5-5.5的酸性红壤作为种植地,并按照8-10m的行距挖定植穴,定植穴深度为0.5-0.7m。为进一步促进矮杨梅幼苗根系生长,优化矮杨梅和绿茶口感,同时方便田间管理,矮杨梅树行间套种有两行绿茶树,且绿茶树与矮杨梅树的行间距为1.8-3m。为进一步优化矮杨梅和绿茶口感,提高矮杨梅产量,植入矮杨梅幼苗前于定植穴底部施入磷肥;优选地,磷肥施入量为0.05-0.1Kg/株。为更进一步优化矮杨梅和绿茶口感,提高矮杨梅产量,上述施肥管理为:定植1-2个月后,施以氮肥0.6-1Kg/株、磷肥0.1-0.4Kg/株和钾肥0.3-0.8Kg/株;定植4-6个月后,进行中耕除草处理,并施以基肥;第二年2-3月,对矮杨梅树/绿茶树进行除草翻土处理,并施以基肥;4月中下旬,施以追肥。为进一步防止害虫,每年2月上中旬,先对绿茶树进行剪枝处理,再在绿茶树枝叶上均匀喷砂白僵菌粉剂;每年3月上中旬,在矮杨梅枝叶上均匀喷砂白僵菌粉剂。更进一步地,每年5月中旬,在矮杨梅/绿茶树枝、叶、果上均匀喷砂白僵菌粉剂;每年9月,在绿茶树枝叶上均匀喷砂白僵菌粉剂,且对绿茶树以草木灰、钙镁磷肥、尿素、硫酸钾、牲畜肥和白僵菌颗粒剂。更进一步地,每年果实采摘后第1-2个月内,对矮杨梅施以草木灰、钙镁磷肥、尿素、硫酸钾、牲畜肥和白僵菌颗粒剂。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通过特定的生物防虫处理、施肥管理以及绿茶树与矮杨梅树之间配合生长,使得矮杨梅树/绿茶树上的害虫大幅减少,且结出的矮杨梅甜度大、口感佳,绿茶清香、口感佳。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防治松毛虫、避债虫、卷叶蛾等矮杨梅害虫,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土壤中的地老虎等害虫,改善土壤板结,同时还能增强土壤供肥性,是一种集生物防虫性能和土壤供肥性为一体的种植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种植出的矮杨梅果大部分于6月中旬成熟,具体成熟果量占比80-88%,平均果重14.5克,果肉呈紫红色,质柔软多汁,肉厚核小;剩余部分于6月下旬成熟,平均果重12.8克,果肉呈紫红色,质柔软多汁,肉厚核小。此外,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种植的绿茶清香浓郁、口感柔和,微甘甜。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种植的矮杨梅树,从第3年树龄起矮杨梅产量逐渐递增,第3-6年树龄的矮杨梅树,单株产量为67.6-74.47Kg,特别是采用下述实施例1中种植方法,第3年树龄的矮杨梅树单株产量即可达到69.5Kg,第6年树龄的矮杨梅树单株产量可达到76.7Kg。可见,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种植的矮杨梅树,产量相当高,经济价值高。本专利技术矮杨梅树结出的矮杨梅果实除鲜食外,还适于加工成糖水矮杨梅罐头、果酱、蜜饯、果汁、果干、果酒等食品,其产品附加值也会成倍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此指出以下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包括定植、施肥管理和防虫管理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管理为:以酸性土壤为种植地,挖定植穴,在定植穴底部施根瘤菌肥后植入矮杨梅幼苗,并于杨梅树之间套种有绿茶树,且在定植穴周围施入白僵菌颗粒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包括定植、施肥管理和防虫管理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管理为:以酸性土壤为种植地,挖定植穴,在定植穴底部施根瘤菌肥后植入矮杨梅幼苗,并于杨梅树之间套种有绿茶树,且在定植穴周围施入白僵菌颗粒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海拔为200-500m,pH值为4.5-5.5的酸性红壤作为种植地,并按照8-10m的行距挖定植穴,定植穴深度为0.5-0.7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矮杨梅树行间套种有两行绿茶树,且绿茶树与矮杨梅树的行间距为1.8-3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植入矮杨梅幼苗前于定植穴底部施入磷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磷肥施入量为0.05-0.1Kg/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矮杨梅与绿茶树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施肥管理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紫云自治县红花茶业种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