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式薄膜共挤吹塑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8214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31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式薄膜共挤吹塑成型装置,包括:共挤机构,其包括模头及多个挤出机;外水冷机构,其包括水箱、外水槽、第一进水管、控制阀及外冷却布;内水冷机构,其包括内水槽、第二进水管、水泵及内冷却布,内冷却布上端延伸至内水槽内,且内冷却布并与外冷却布之间形成有环形间隙;成型机构,其包括两个加热板及两个挤压导辊;成卷机构,其包括过渡导辊及收卷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水冷机构和内水冷机构分别形成潮湿的外冷却布和内冷却布,并分别对管状薄膜的外表面和内表面进行冷却,其有利于冷却成型的效果,也避免了明水冷淋导致薄膜上形成水渍,而且采用呈V型的加热板分别对形成的薄膜的两侧面进行干燥,避免薄膜上形成水痕。

Water cooling film coextrusion blow mol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cooled film coextrusion blow molding device, including: extrusion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mould head and a plurality of extruder; water cool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water tank, water tank, the water inlet pipe, a control valve and external cooling cloth; internal water cool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water tank, water cooling second the cloth pipe, water pump and cooling, extending to the inner water tank in the upper cloth, with an annular gap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cloth and cooling and cooling cloth; form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two heating plates and two extrusion roller; roll mechanism includes transition roller and 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inner mechanism of water cooling water cooling mechanism are respectively formed outside the cooling cooling wet cloth and cloth, and the tubular film outer surface and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cooling, the cooling effect is conducive to forming, but also to avoid the water cold shower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water film, and adopts a heating plate V the two side of the film formed by the dry, avoid water marks on film 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式薄膜共挤吹塑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薄膜共挤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冷式薄膜共挤吹塑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薄膜共挤吹塑成型是生产薄膜的一种主要方式,其主要通过挤出机将原料挤入模头中并吹塑成管状薄膜,然后经过冷却、成型。现有的冷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风冷,其冷却速度慢、不利于薄膜成型,另一种是水冷淋成型,冷却速度快,但是易在薄膜上形成水渍,干燥难度大,易导致后续成卷存在水痕。目前,也出现了风冷和水冷配合的装置,其可较好的促使薄膜冷却成型,但是其依然存在水冷淋导致薄膜上积累水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水冷式薄膜共挤吹塑成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薄膜共挤冷却成型冷却效果差、易积累水渍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水冷式薄膜共挤吹塑成型装置,包括:共挤机构,其包括模头及与所述模头的进料口连接的多个挤出机;外水冷机构,其包括水箱、呈闭合环状的外水槽、连接所述水箱和所述外水槽的外侧壁的第一进水管、设于所述第一进水管上的控制阀及呈筒状且上端连接于所述外水槽的内侧壁的外冷却布;其中,所述外水槽的内侧壁低于所述外水槽的外侧壁;内水冷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模头下方并同轴内置于所述外水槽的内水槽、一端穿过所述模头并与所述内水槽连通的第二进水管,驱动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水进入所述内水槽的水泵及同轴内置于所述外冷却布的内冷却布,所述内冷却布上端延伸至所述内水槽内,且所述内冷却布并与所述外冷却布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模头的模孔相配合的环形间隙;成型机构,其包括呈V型布置的两个加热板及平行设置的两个挤压导辊,两个加热板下端形成有第一间隙,两个挤压导辊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平行设置于第二间隙正上方;成卷机构,其包括过渡导辊及与所述过渡导辊平行设置的收卷辊。优选的,所述外水冷机构还包括同轴贴覆于所述外水槽的内侧壁上的吸附层,所述外冷却布上端连接于所述吸附层的内壁。优选的,内水冷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内水槽内液位的液位传感器及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控制所述水泵工作的控制器。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采集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液位产生的电信号的液位信号采集电路、用于比较所述电信号是否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一比较电路、用于当所述电信号小于第一阈值时驱动所述水泵工作的第一驱动电路、用于比较所述电信号是否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二比较电路,用于当所述电信号大于第二阈值时驱动所述水泵停止工作的第二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第二阈值。优选的,所述内水冷机构还包括一端穿过所述模头并延伸至所述内冷却布内的风管及设于所述风管顶端的风机。优选的,所述吸附层为海绵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外水冷机构和内水冷机构同时对薄膜进行冷却,外水冷机构和内水冷机构分别通过形成潮湿的外冷却布和内冷却布,外冷却布和内冷却布分别对管状薄膜的外表面和内表面进行冷却,其有利于冷却成型的效果,也避免了明水冷淋导致薄膜上形成水渍,而且采用呈V型的加热板分别对形成的薄膜的两侧面进行干燥,避免薄膜上形成水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水冷式薄膜共挤吹塑成型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器的连接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冷式薄膜共挤吹塑成型装置,包括:共挤机构1,其包括模头11及与所述模头11的进料口连接的多个挤出机12;外水冷机构2,其包括水箱21、呈闭合环状的外水槽22、连接所述水箱21和所述外水槽22的外侧壁221的第一进水管23、设于所述第一进水管23上的控制阀24及呈筒状且上端连接于所述外水槽22的内侧壁222的外冷却布25;其中,所述外水槽22的内侧壁222低于所述外水槽22的外侧壁221;内水冷机构3,其包括设于所述模头11下方并同轴内置于所述外水槽22的内水槽31、一端穿过所述模头11并与所述内水槽31连通的第二进水管32,驱动所述水箱21内的冷却水进入所述内水槽31的水泵33及同轴内置于所述外冷却布25的内冷却布34,所述内冷却布34上端延伸至所述内水槽31内,且所述内冷却布34并与所述外冷却布25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模头11的模孔相配合的环形间隙;成型机构4,其包括呈V型布置的两个加热板41及平行设置的两个挤压导辊42,两个加热板41下端形成有第一间隙411,两个挤压导辊4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412,所述第一间隙411平行设置于第二间隙412正上方;成卷机构5,其包括过渡导辊51及与所述过渡导辊51平行设置的收卷辊52。具体共挤成型时,由模头11挤出的筒状薄膜6不断向下运动,在外冷却机构和内冷却机构的同步冷却下定型,具体的冷却水由水箱21进入外水槽22内,当外水槽22内的水量高于外水槽22的内侧壁222时,其由外水槽22的内侧壁222溢出并将连接于外水槽22的内侧壁222上的外冷却布25淋湿,外冷却布25的内径可设置为略大于筒状薄膜6的外径,使得薄膜6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接触淋湿的冷却布,进而将薄膜6冷却成型;同时,水泵33驱动水箱21内的冷却水进入内水槽31中,由于内冷却布34的上端延伸至内水槽31内,故冷却水会沿着内冷却布34向下运动使得整个内冷却布34呈潮湿状态,内冷却布34的外径可设置有略小于筒状薄膜6的内径,从而便于内冷却布34接触于筒状薄膜6的内壁以将薄膜6冷却成型;成型后的薄膜6穿过第一间隙411进入第二间隙412,本实施例第二间隙412可设置与筒状薄膜6折叠成平面状薄膜6后的厚度相契合,以便于将其辊压成型,辊压后的薄膜6可绕过过渡导辊51后有收卷辊52收卷。其中,本实施例两个加热板41设置为V型,其与薄膜6辊压成片状前的薄膜6的两个面相契合,以便于对薄膜6上的水痕进行烘干,加热板41的温度不宜过高,以不会造成薄膜6软化变形为宜。本实施例采用内冷却布34和外冷却布25同步冷却,即由模头11的模孔吹塑而出的筒状薄膜6位于外冷却布25和内冷却布34之间的环形间隙内,其有利于提高冷却效率,保证吹塑成型的薄膜6冷却效果更佳。而且,具体设置时,内冷却机构3与模头11的距离小于外冷却机构2与模头11的距离,从而便于内冷却机构3对薄膜6进行初步冷却定型。其中,控制阀24优选设置为流量阀,其可用于控制水箱21中的冷却水流向外水槽22的流量,进而控制外水槽22内冷却水的溢出速度以控制外冷却布25的潮湿程度,从而达到控制外冷却布25冷却薄膜6的效率。本实施例所述外水冷机构2还包括同轴贴覆于所述外水槽22的内侧壁222上的吸附层26,所述外冷却布25上端连接于所述吸附层26的内壁,通过吸附层26可实时吸附外水槽22溢出的冷却水,其吸附的冷却水可沿外冷却布25向下运动使外冷却布25呈潮湿状态,而设置吸附层26可存储适量的冷却水,其可一定程度调节外冷却布25处于的潮湿状态,避免溢出的冷却水直接流至外冷却布25上导致外冷却布25上冷却水过多而使其下端滴水。而且,采用吸附层26有利于将外水槽22溢出的冷却后进行均匀化,进而保证外冷却布25周向具有相同的潮湿度,进而促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冷式薄膜共挤吹塑成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冷式薄膜共挤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挤机构,其包括模头及与所述模头的进料口连接的多个挤出机;外水冷机构,其包括水箱、呈闭合环状的外水槽、连接所述水箱和所述外水槽的外侧壁的第一进水管、设于所述第一进水管上的控制阀及呈筒状且上端连接于所述外水槽的内侧壁的外冷却布;其中,所述外水槽的内侧壁低于所述外水槽的外侧壁;内水冷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模头下方并同轴内置于所述外水槽的内水槽、一端穿过所述模头并与所述内水槽连通的第二进水管,驱动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水进入所述内水槽的水泵及同轴内置于所述外冷却布的内冷却布,所述内冷却布上端延伸至所述内水槽内,且所述内冷却布并与所述外冷却布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模头的模孔相配合的环形间隙;成型机构,其包括呈V型布置的两个加热板及平行设置的两个挤压导辊,两个加热板下端形成有第一间隙,两个挤压导辊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平行设置于第二间隙正上方;成卷机构,其包括过渡导辊及与所述过渡导辊平行设置的收卷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式薄膜共挤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挤机构,其包括模头及与所述模头的进料口连接的多个挤出机;外水冷机构,其包括水箱、呈闭合环状的外水槽、连接所述水箱和所述外水槽的外侧壁的第一进水管、设于所述第一进水管上的控制阀及呈筒状且上端连接于所述外水槽的内侧壁的外冷却布;其中,所述外水槽的内侧壁低于所述外水槽的外侧壁;内水冷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模头下方并同轴内置于所述外水槽的内水槽、一端穿过所述模头并与所述内水槽连通的第二进水管,驱动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水进入所述内水槽的水泵及同轴内置于所述外冷却布的内冷却布,所述内冷却布上端延伸至所述内水槽内,且所述内冷却布并与所述外冷却布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模头的模孔相配合的环形间隙;成型机构,其包括呈V型布置的两个加热板及平行设置的两个挤压导辊,两个加热板下端形成有第一间隙,两个挤压导辊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平行设置于第二间隙正上方;成卷机构,其包括过渡导辊及与所述过渡导辊平行设置的收卷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薄膜共挤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天华新材料科技荆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