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永年专利>正文

自行车踩动装置及自行车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4169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自行车踩动装置及自行车结构,至少包括有一平衡杆、一连动杆、一连杆、一曲柄杆,以及一齿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踩动装置有关于一种设置于自行车以节省骑乘者踩踏施力的自行车踩动装置,主要藉由平衡杆、连动杆、连杆,以及曲柄杆结合的杠杆原理的适当比例设计驱动自行车的齿轮,有效以符合人体工学的自行车驱动装置,改善传统自行车脚踏板的运作违反人体运动原理而容易导致关节磨损或受伤等缺点,确实达到帮助骑乘者省力踩踏自行车与保护骑乘者关节不受损的优势。

Bicycle pedal device and bicycl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icycle pedal device and bicycle structure, including at least one balance rod, a coupled rod, a connecting rod, a crank shaft, and a gear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bicycle brake device has a set on the bicycle to save the rider Cai Ta force bicycle pedal device mainly, by balancing rod,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rod, and the 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gear lever principle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of the crank rod driven bicycle, with ergonomic bicycle driving device,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bicycle pedal operation in violation of human motion principle and disadvantage of easily lead to joint wear or hurt, really can help the rider effort Cai Ta riding bicycle and protect the advantage of not damaged joi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踩动装置及自行车结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踩动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设置于自行车上以节省骑乘者踩踏施力的自行车踩动装置。
技术介绍
按,自行车是现代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与休闲器具,既能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也能为地球达到节能减碳的效果,是一种能随心所欲而达到运输、运动、休闲,以及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传统自行车结构的运作透过骑乘者交替踩踏两脚踏板,以使该脚踏板以齿盘轴心为中心进行一以曲柄轴长度为半径的圆周运动,以有效带动自行车的驱动装置而使之前进;请参阅图1所示,为传统自行车踩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自行车至少包括有一车架A、分别枢设于该车架A的一前轮B与一后轮C,以及一带动该后轮C传动的脚踏装置D,而该脚踏装置D包括有一前齿盘D1、二分别枢设于该车架A上且连动该前齿盘D1的支撑臂D2、二连接于该前齿盘D1的脚踏板D3、一连接于该后轮C且单向带动该后轮C转动的后齿盘D4,以及一设置于该前齿盘D1与该后齿盘D4之间的链条D5,其中当使用者骑乘该自行车时,透过双脚踩踏该脚踏板D3以进行圆周式转动,并依序透过该前齿盘D1、该链条D5,以及该后齿盘D4的连动,带动该后轮C转动,以给予该自行车前进的动力;然而,传统的自行车的脚踏板D3的运动路径为圆周式转动,并不符合人体行走与跑步时的运动路径,使用者长期骑乘将会导致关节受损或受伤;因此,目前已有许多研究针对上述的缺点进行改良,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第I527732号的“具轻易脚踏、省力之自行车”即为其中一例,该专利主要包含有一车架,分别设于该车架上的前、后轮组,一带动该后轮组传动的传动组,以及一带动该传动组作动的脚踏装置;其中,该脚踏装置包括有一设于该车架上的曲柄,一连动该前连动盘转动的连动件,一设于该曲柄一端与连动件间的连动带,一设于该曲柄另一端的脚踏单元,以及一设于该车架与该连动带间的紧拉件;故当使用者脚踏该脚踏单元时,该曲柄将作为力臂的延长,而增加施予该传动组的力矩,如此将可轻易的带动该曲柄往下摆动,使得该曲柄另一端将拉动该连动带转动,进而连动该连动件、传动组、后轮组的后轮传动,藉此具有轻易、省力地脚踏且达到快速地驱动效果;然而,该结构紧拉件长期使用亦会产生弹性疲乏的问题而影响使用者的骑乘效益;因此,如何藉由创新的硬件设计,以符合人体工学的驱动装置,达到改善传统自行车脚踏板违反人体运动原理而容易导致关节磨损等缺点,仍是自行车脚踏板装置的制作与贩卖等相关产业的开发业者与相关研究人员需持续努力克服与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踩动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于自行车上以节省骑乘者踩踏施力的自行车踩动装置,主要藉由平衡杆、连动杆、连杆,以及曲柄杆结合的杠杆原理的适当比例设计以驱动自行车的齿轮,有效以符合人体工学的自行车驱动装置,改善传统自行车脚踏板的运作违反人体运动原理而容易导致关节磨损或受伤等缺点,确实达到帮助骑乘者省力踩踏自行车与保护骑乘者关节不受损的优势。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一种自行车踩动装置,主要至少包括有:一平衡杆,该平衡杆设有一第一枢接孔以及该平衡杆的一端部设有一踏板;一连动杆,设置于该平衡杆的一侧,其中该连动杆设有一第二枢接孔,以及该连动杆由该第二枢接孔区分形成一自由段及一连动段;一连杆,藉由一第一连接件接设于该连动杆的一端部;一曲柄杆,相对于该连动杆且藉由一第二连接件接设于该连杆的另一端部;以及一齿盘,相对于该连杆且藉由一第三连接件轴设于该曲柄杆的另一端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连动杆设置于该平衡杆的上侧;该第一枢接孔朝向该齿盘方向设有一延伸杆,其中该延伸杆的一端部设有该踏板。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枢接孔设置于平衡杆的中心位置,以等分平衡杆的长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为一直角。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角度为一直角。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自由段及该连动段的长度比为3: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连动杆与连杆夹设有一第三角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圆心延伸有一第一基线,该第一基线与该连杆的一第一假想线形成有一第一夹角,其中该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0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圆心延伸有一第二基线,该第二基线与该曲柄杆的一第二假想线形成有一第二夹角。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杆与曲柄杆的长度比为2: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杆与曲柄杆夹设有一第四角度,且第四角度大于第三角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枢接孔凸设于连动杆的上端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以第二连接件的圆心作为基准点,延伸有一第二基线,其中该第二基线与该曲柄杆的一第二假想线形成有一第二夹角,其中该第二夹角大于或等于该第一夹角。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连动杆与该平衡杆远离该踏板的自由端的行进位置相接触。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平衡杆的一端部设有踏板,而平衡杆的另一端部则设有一凹洞,该凹洞上更对应固设有一球体;其中该连动杆更凹设有一凹槽式轨道,用以供该平衡杆的球体能够置入于该连动杆的凹槽式轨道内。此外,根据本技术的目的,另提出一种自行车结构,于一车架的二侧部对应设置有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踩动装置,自行车踩动装置藉由一第一连接部与一第二连接部对应穿设于第一枢接孔与第二枢接孔而相互结合,且相互结合的自行车踩动装置藉由一第三连接部与一第四连接部而与车架结合。本技术所产生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自行车踩动装置主要藉由平衡杆、连动杆、连杆,以及曲柄杆结合的杠杆原理的适当比例设计以驱动自行车的齿轮,有效以符合人体工学的自行车驱动装置,改善传统自行车脚踏板的运作违反人体运动原理而容易导致关节磨损或受伤等缺点,确实达到帮助骑乘者省力踩踏自行车与保护骑乘者关节不受损的优势;此外,本技术的自行车踩动装置主要藉由垂直运动轨迹以符合人体行走或跑部的下肢运动的型态,而有效预防传统自行车脚踏板的圆周式运动路径对使用者关节的磨损与伤害,确实达到保护自行车骑乘者的人体关节健康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自行车踩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行车踩动装置其一较佳实施例的装置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自行车踩动装置其一较佳实施例的装置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自行车踩动装置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自行车踩动装置其一较佳实施例的装置作动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自行车踩动装置其一较佳实施例的装置作动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自行车踩动装置其一较佳实施例的装置作动示意图(三)。图8为本技术自行车踩动装置其二较佳实施例的装置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自行车踩动装置其二较佳实施例的装置平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自行车踩动装置其二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自行车踩动装置其二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结构俯视图。图12为本技术自行车踩动装置其三较佳实施例的装置立体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自行车踩动装置其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传统自行车踩动装置A车架B前轮C后轮D脚踏装置D1前齿盘D2支撑臂D3脚踏板D4后齿盘D5链条本技术的自行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自行车踩动装置及自行车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踩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一平衡杆(11),该平衡杆(11)设有一第一枢接孔(111)以及该平衡杆(11)的一端部设有一踏板(114);一连动杆(12),设置于该平衡杆(11)的一侧,其中该连动杆(12)设有一第二枢接孔(121),以及该连动杆(12)由该第二枢接孔(121)区分形成一自由段(122)及一连动段(123);一连杆(13),藉由一第一连接件(131)接设于该连动杆(12)的一端部;一曲柄杆(14),相对于该连动杆(12)且藉由一第二连接件(141)接设于该连杆(13)的另一端部;以及一齿盘(15),相对于该连杆(13)且藉由一第三连接件(151)轴设于该曲柄杆(14)的另一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踩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一平衡杆(11),该平衡杆(11)设有一第一枢接孔(111)以及该平衡杆(11)的一端部设有一踏板(114);一连动杆(12),设置于该平衡杆(11)的一侧,其中该连动杆(12)设有一第二枢接孔(121),以及该连动杆(12)由该第二枢接孔(121)区分形成一自由段(122)及一连动段(123);一连杆(13),藉由一第一连接件(131)接设于该连动杆(12)的一端部;一曲柄杆(14),相对于该连动杆(12)且藉由一第二连接件(141)接设于该连杆(13)的另一端部;以及一齿盘(15),相对于该连杆(13)且藉由一第三连接件(151)轴设于该曲柄杆(14)的另一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踩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动杆(12)设置于该平衡杆(11)的上侧;该第一枢接孔(111)朝向该齿盘(15)方向设有一延伸杆(113),其中该延伸杆(113)的一端部设有该踏板(11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踩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孔(111)延伸凸设于该平衡杆(11)杆体的下端部;该第二枢接孔(121)凸设于该连动杆(12)的上端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踩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平衡杆(11)的一端部设置转折部(112),且转折部(112)与该平衡杆(11)夹设有一第一角度(θ1),该延伸杆(113)对应该平衡杆(11)而设置于该转折部(112)的另一端部,且与该转折部(112)夹设有一第二角度(θ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踩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角度(θ1)与该第二角度(θ2)皆为一直角。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踩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孔(111)设置于该平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年
申请(专利权)人:王永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