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4380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1:26
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涉及医药制剂领域。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包括丸芯、隔离层和肠溶层,隔离层包覆于丸芯,肠溶层包覆于隔离层。丸芯的原料包括黄连素、稀释剂、崩解剂和润湿剂。隔离层的原料包括第一包衣剂、乙醇溶液和第一抗黏剂,肠溶层的原料包括肠溶型丙烯酸树脂。其可掩盖黄连素的苦味,黄连素肠溶微丸的有效成分可有效地在肠道处释放,不会对胃造成刺激,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丸芯与隔离层溶液混合进行第一包衣处理、干燥得隔离层丸芯,将隔离层丸芯与肠溶包衣液混合进行第二包衣处理、干燥。该方法操作简单,能制得圆整光滑的黄连素肠溶微丸。

Berberine enteric coated pellet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A berberine enteric coated pellet,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and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The berberine enteric coated pellets include pill core, isolation layer and enteric layer, the isolation layer is coated in the pill core, and the enteric coating is coated on the insulating layer. The core materials include berberine, diluent, disintegrating agent and wetting agent. The raw material of the isolation layer includes the first coating agent, the ethanol solution and the first anti sticking agent, and the raw material of the enteric coating comprises an enteric acrylic resin. It can cover the bitter taste of berberine, and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berberine enteric coated pellets can be effectively released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which will not cause irritation to the stomach, and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drugs. Method includes a preparation of berberine enteric coated pellets: mixed pellets and isolation layer solution for the first coating and drying the isolation layer of pill core, isolating layers pellets with enteric coated liquid mixed second coating and drying.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can be used to prepare a round and smooth berberine enteric coated pelle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制剂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介绍
黄连素又名小檗碱,是中药黄连、黄柏、三颗针中的主要生物碱,广泛分布在毛茛科、小檗科、罂粟科等中药材中,味苦,长期以来在临床一直被作为清热解毒和治疗肠菌性腹泻药物使用。近些年来随着对小檗碱的药理学的深入研究,其临床用途已从单纯的抗菌止泻作用扩展到了用于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难治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病症以及糖脂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血脂及糖尿病并发症等病症的治疗。由于黄连素味极苦,在目前现有技术黄连素微丸产品中,大部分是为了掩盖不良气味,防止在口腔中释放,而通常是在胃液中释放。但黄连素对胃有一定刺激性,会影响在临床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可掩盖黄连素的苦味,黄连素肠溶微丸的有效成分可有效地在肠道处释放,不会对胃造成刺激,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且有效药物在肠道处浓度较高,增加了药物的利用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能制得圆整光滑的黄连素肠溶微丸。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的应用,黄连素肠溶微丸不仅可以作为成品,也可以作为中间品使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包括重量比为100:5-25:15.5~87.5的丸芯、隔离层和肠溶层,隔离层包覆于丸芯,肠溶层包覆于隔离层。丸芯主要由第一原料制成,第一原料包括第一主料和第一辅料,第一主料包括黄连素,第一辅料包括稀释剂、崩解剂和润湿剂;黄连素、稀释剂和崩解剂的重量比为10-75:20-85:3-10;润湿剂与第一原料的重量比为0.2-3:1;稀释剂包括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甘露醇。隔离层主要由第二原料制成,第二原料包括第二主料和第二辅料,第二主料包括第一包衣剂和乙醇溶液,乙醇与丸芯的重量比为0.4-2:1;第二辅料包括第一抗黏剂,第一包衣剂与第一抗黏剂的重量比为40-80:10-45;第一包衣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乙基纤维素、玉米朊的至少一种。肠溶层主要由第三原料制成,第三原料包括第二包衣剂,第二包衣剂包括肠溶型丙烯酸树脂。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丸芯与隔离层溶液混合进行第一包衣处理、干燥得隔离层丸芯,第一包衣处理步骤的温度为25-40℃,雾化压力为0.05-0.4MPa,喷流速度为10-30mL/min。将隔离层丸芯与肠溶包衣液混合进行第二包衣处理、干燥,第二包衣处理步骤的温度为25-40℃,雾化压力为0.05-0.4MPa,喷流速度为5-30mL/min。丸芯主要由以下步骤制得:将第一主料和第一辅料混合搅拌得到软材,将软材挤出后进行滚圆、干燥。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的应用,其可用于胶囊剂、颗粒剂或混悬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其包括丸芯、隔离层和肠溶层,丸芯中的稀释剂对于黄连素肠溶微丸中有效成分的释放度是可控的。稀释剂包括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甘露醇,由于乳糖的吸湿性较大,在加入润湿剂后物料的黏性比较大,不利于滚圆处理,所以选择加入吸湿性较小的甘露醇与微晶纤维素、乳糖混合作为稀释剂使用。且乳糖和甘露醇易溶于水,也有利于丸芯的溶解。崩解剂能使黄连素肠溶微丸在肠道迅速破裂成细小颗粒的物质,有利于黄连素在肠道处的释放,润湿剂用于将黄连素、稀释剂和崩解剂的粉料混合进行滚圆成型。利用肠溶型丙烯酸树脂作肠溶层的包衣材料,包衣过程易操作,包衣时间好控制,成膜效果好。但由于黄连素是一种季氨型生物碱,在酸性溶液中,失去电子以季铵盐形式存在,其溶解度极低,会影响吸收。而肠溶型丙烯酸树脂包衣材料中含有酸性基团羧基,直接包肠溶衣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度及稳定性,因此本专利技术在肠溶层与丸芯之间包覆隔离层,增加制剂的稳定性,同时包覆隔离层后的丸芯表面光滑圆整,可以减少在肠溶包衣时药物的损失。隔离层的第一包衣剂均在肠道溶化,隔离层包覆于丸芯,由内到外由丸芯、隔离层、肠溶层构成,能更好的保证丸芯在肠道内定位释放,提高生物利用度。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其利用滚圆挤出工艺,能制得圆整光滑的黄连素肠溶微丸。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的应用,黄连素肠溶微丸不仅可以作为成品,也可以作为中间品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试验例中的黄连素肠溶微丸在不同介质中释放度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进行具体说明。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包括重量比为100:5-25:15.5~87.5的丸芯、隔离层和肠溶层,隔离层包覆于丸芯,肠溶层包覆于隔离层。丸芯主要由第一原料制成,第一原料包括第一主料和第一辅料,第一主料包括黄连素,第一辅料包括稀释剂、崩解剂和润湿剂;黄连素、稀释剂和崩解剂的重量比为10-75:20-85:3-10;润湿剂与第一原料的重量比为0.2-3:1;稀释剂包括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甘露醇。稀释剂不仅是制成黄连素肠溶微丸的成型材料,且对于黄连素肠溶微丸中有效成分的释放度是可控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本实施例中,稀释剂包括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甘露醇。由于乳糖的吸湿性较大,在加入润湿剂后物料的黏性比较大,不利于滚圆处理,所以选择加入吸湿性较小的甘露醇与微晶纤维素、乳糖混合作为稀释剂使用。且乳糖和甘露醇易溶于水,也有利于丸芯的溶解。优选地,稀释剂包括重量比为1-3:1:1-2的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甘露醇。利用该比例的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甘露醇作为丸芯的原料,丸芯滚圆成型较好,且黄连素肠溶微丸中有效成分在肠道处的释放程度较好。崩解剂,是指能使黄连素肠溶微丸的丸芯在肠道能迅速破裂成细小颗粒的物质。再结合稀释剂的作用,可使得丸芯中的黄连素成分在肠道能被有效的吸收。优选地,崩解剂包括羧甲基淀粉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崩解剂为羧甲基淀粉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其中,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英文简称为PVPP。润湿剂,是指本身无黏性,但能润湿并诱发药粉黏性的液体。润湿剂主要用于将第一原料有效混合,有利于后续的滚圆成型。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润湿剂包括水或乙醇。优选地,乙醇的质量浓度为40%-85%。进一步,第一辅料还包括黏合剂,黏合剂与黄连素的重量比≤3:5。黏合剂可使得第一主料和第一辅料之间粘合得更好,有利于黄连素肠溶微丸的丸芯成型。优选地,黏合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高取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肠溶层主要由第三原料制成,第三原料包括第二包衣剂,第二包衣剂包括肠溶型丙烯酸树脂。利用丙烯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比为100:5‑25:15.5~87.5的丸芯、隔离层和肠溶层,所述隔离层包覆于所述丸芯,所述肠溶层包覆于所述隔离层;所述丸芯主要由第一原料制成,所述第一原料包括第一主料和第一辅料,所述第一主料包括黄连素,所述第一辅料包括稀释剂、崩解剂和润湿剂;所述黄连素、所述稀释剂和所述崩解剂的重量比为10‑75:20‑85:3‑10;所述润湿剂与所述第一原料的重量比为0.2‑3:1;所述稀释剂包括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甘露醇;所述隔离层主要由第二原料制成,所述第二原料包括第二主料和第二辅料,所述第二主料包括第一包衣剂和乙醇溶液,所述乙醇与所述丸芯的重量比为0.4‑2:1;所述第二辅料包括第一抗黏剂,所述第一包衣剂与所述第一抗黏剂的重量比为40‑80:10‑45;所述第一包衣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乙基纤维素、玉米朊的至少一种;所述肠溶层主要由第三原料制成,所述第三原料包括第二包衣剂,所述第二包衣剂包括肠溶型丙烯酸树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连素肠溶微丸,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比为100:5-25:15.5~87.5的丸芯、隔离层和肠溶层,所述隔离层包覆于所述丸芯,所述肠溶层包覆于所述隔离层;所述丸芯主要由第一原料制成,所述第一原料包括第一主料和第一辅料,所述第一主料包括黄连素,所述第一辅料包括稀释剂、崩解剂和润湿剂;所述黄连素、所述稀释剂和所述崩解剂的重量比为10-75:20-85:3-10;所述润湿剂与所述第一原料的重量比为0.2-3:1;所述稀释剂包括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甘露醇;所述隔离层主要由第二原料制成,所述第二原料包括第二主料和第二辅料,所述第二主料包括第一包衣剂和乙醇溶液,所述乙醇与所述丸芯的重量比为0.4-2:1;所述第二辅料包括第一抗黏剂,所述第一包衣剂与所述第一抗黏剂的重量比为40-80:10-45;所述第一包衣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乙基纤维素、玉米朊的至少一种;所述肠溶层主要由第三原料制成,所述第三原料包括第二包衣剂,所述第二包衣剂包括肠溶型丙烯酸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连素肠溶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剂包括重量比为1-3:1:1-2的微晶纤维素、乳糖和甘露醇;优选地,所述崩解剂包括羧甲基淀粉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润湿剂包括水或乙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连素肠溶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料还包括黏合剂,所述黏合剂与所述黄连素的重量比≤3:5;优选地,所述黏合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高取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连素肠溶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黏剂包括滑石粉、硬脂酸镁和二氧化钛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冰刘晓凯郑光明杜元英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邦宇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