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子凸轮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18967 阅读:8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滚子凸轮传动机构,包括入力轴、第一凸轮、第二凸轮、传动轴以及出力轴。入力轴接收动力以产生转动。第一凸轮设置在入力轴上且具有多个沟槽。传动轴第一端设置多个滚子,并与第一凸轮的多个沟槽衔接。第二凸轮设置在传动轴的第二端上,且具有多个沟槽。出力轴一端设置有多个滚子,并与第二凸轮的多个沟槽衔接。

Roller cam drive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is a roller cam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force entering shaft, a first cam, a second cam, a transmission shaft and a output shaft. The intake shaft receives the power to produce rotation. The first cam is arranged on the force entry shaft and has a plurality of grooves. A plurality of rollers are arranged at the first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nd are connected with the plurality of grooves of the first cam. The second cam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nd has many grooves. One end of the output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rollers and is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oves of the second c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滚子凸轮传动机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传动机构,特别是指一种滚子凸轮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其为已知传动机构的剖面图。目前工具机在传动结构上大多以齿轮结构作为动力传输的设计,然而,利用齿轮作为动力在传输上却会产生极大问题。如图所示,传动机构1的入力轴11接收动力之后转动,带动其上的第一齿轮12,进一步带动与第一齿轮12啮合的第二齿轮13。第二齿轮13设置在传动轴14的一端上,因而传动轴14产生动力。传动轴14另一端设置凸轮15,与出力轴16上的多个滚子17啮合,因而进一步输出动力至出力轴16上。承上所述,由于入力轴11在动力的传输上以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的啮合作为动力的传输,但由于齿轮结构具有背隙(backlash)的特性,因而在动力传输上容易产生崩齿、滑动等问题,致使动力传输的效率降低。此外,以齿轮结构作为传输的动力,在结构上也承受较大的应力,因而容易造成结构的损坏,进一步大幅增加零件替换的成本以及维修保养的时间。再者,在转速的设计上,当入力轴11上的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的齿数一但固定,输出的转速将因此固定无法调变。此外,若欲改变出力轴16上的滚子17数量以针对转速比进行调整,则与滚子17啮合的凸轮15壁厚、间隔设置以及啮合角度也必须相对应的调整,滚子17的刚性也会因为数量的改变而变动,因而造成设计上的复杂度以及成本上的增加。因此,上述现有方式仍有诸多缺陷,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子凸轮传动机构,包括入力轴、第一凸轮、第二凸轮、传动轴以及出力轴。入力轴接收动力以产生转动。第一凸轮设置在入力轴上且具有多个沟槽。传动轴第一端设置多个滚子,并与第一凸轮的多个沟槽衔接。第二凸轮设置在传动轴的第二端上,且具有多个沟槽。出力轴一端设置有多个滚子,并与第二凸轮的多个沟槽衔接。承上所述,由于动力传输主要的受力点是在出力轴的滚子上,因此,本案滚子凸轮传动机构针对入力轴上的传输结构进行改良,以入力轴上的滚子结构取代应力较大的齿轮结构,使其产生的应力减小,减轻传动上承受的应力,进一步提升传输效率。再者,本案利用滚子凸轮结构具有无背隙的特性作为传输动力的结构,可避免产生效率降低、零件损坏等问题。此外,在零件的保养维护上相较于齿轮结构更为简易,因而可进一步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改变传动轴上的滚子数量以改变输出的转速比,也可达到简化设计以及降低变更设计成本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已知传动机构的剖面图;图2A是滚子凸轮传动机构入力轴的剖面图;以及图2B是滚子凸轮传动的立体图;以及图2C是滚子凸轮传动机构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传动机构11入力轴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传动轴15凸轮16出力轴17滚子2滚子凸轮传动机构21入力轴22第一凸轮221沟槽23传动轴24第二凸轮25出力轴26、27滚子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A、图2B及图2C,其为滚子凸轮传动机构入力轴的剖面图、滚子凸轮传动的立体图以及滚子凸轮传动机构的剖面图,其中图2A主要显示入力轴的凸轮与传动轴滚子衔接的形式,图2C为图2A凸轮传动机构的侧面剖视图,而为了清楚了解滚子与凸轮衔接的状态,图2B滚子凸轮传动的立体图并未相对应于图2A及图2C的视角。滚子凸轮传动机构2包括入力轴21、第一凸轮22、传动轴23、第二凸轮24以及出力轴25。入力轴21接收动力以产生转动。第一凸轮22设置在入力轴21上且具有多个沟槽221。传动轴23第一端设置多个滚子26,并与第一凸轮22的多个沟槽221衔接。第二凸轮24设置在传动轴23的第二端上,且具有多个沟槽。出力轴25一端设置有多个滚子27,并与第二凸轮24的多个沟槽(未图示)衔接。承上所述,在避免更改出力轴25上滚子27数量的情况下,出力轴25的转速比可根据设置在传动轴23上的滚子26数量调整。传动轴23第一端上的滚子26数量包括5至10个。在本案的一实施例中,设置在传动轴23第一端上的滚子26数量以10个为例,而设置在出力轴25上的滚子27的数量以24个为例,因此,输出的转速比可调整为10*24=240转的比速。若欲针对转速比进行调整,则只需改变设置在传动轴23上的滚子26数量。例如,当传动轴23上的滚子26数量变为5个时,则输出的转速比可调整为5*24=120转的比速。综上所述,由于动力传输主要的受力点是在出力轴的滚子上,因此,本案滚子凸轮传动机构针对入力轴上的传输结构进行改良,以入力轴上的滚子结构取代应力较大的齿轮结构,使其产生的应力减小,减轻传动上承受的应力,进一步提升传输效率。再者,本案利用滚子凸轮结构具有无背隙的特性作为传输动力的结构,可避免产生效率降低、零件损坏等问题。此外,在零件的保养维护上相较于齿轮结构更为简易,因而可进一步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改变传动轴上的滚子数量以改变输出的转速比,也可达到简化设计以及降低变更设计成本的功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滚子凸轮传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子凸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入力轴,接收一动力以产生转动;一第一凸轮,设置在该入力轴上且具有多个沟槽;一传动轴,一第一端设置多个滚子,并与该第一凸轮的该多个沟槽衔接;一第二凸轮,设置在该传动轴的一第二端上,且具有多个沟槽;以及一出力轴,一端设置多个滚子,并与该第二凸轮的该多个沟槽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子凸轮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入力轴,接收一动力以产生转动;一第一凸轮,设置在该入力轴上且具有多个沟槽;一传动轴,一第一端设置多个滚子,并与该第一凸轮的该多个沟槽衔接;一第二凸轮,设置在该传动轴的一第二端上,且具有多个沟槽;以及一出力轴,一端设置多个滚子,并与该第二凸轮的该多个沟槽衔接。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泳德
申请(专利权)人:德士凸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