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加工机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27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综合加工机的结构,由驱动组件、液压电磁阀、打刀缸及主轴所组成;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马达及高压氮气囊;驱动马达于启动时是抽取油缸内的液压油迫入高压氮气囊内,高压氮气囊并利用一压力开关感测内部压力值,控制马达的启、闭状态;液压电磁阀分别与高压氮气囊、打刀缸及油缸连接,控制打刀缸的进、出油状态;打刀缸的缸体利用作动轴区分有上、下密室,由作动轴的上、下动作控制主轴内刀把夹持件的夹持状态。(*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指一种“综合加工机的结构”,尤指一种利用高压氮气囊所爆发出的强大推力,达到快速迫使主轴进行换刀动作的综合加工机结构,其是可作铣切与车削等的综合加工机的结构。查,习式的综合加工机的结构(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图3所示)主要是由驱动马达60、液压电磁阀70、打刀缸80及主轴90所构成;其中,该驱动马达60须其有3HP以上的动力(若打刀时间设为0.12秒,行程为12mm,打刀出力为4.7吨时);该驱动马达60于作动时,是抽使油箱61内的液压油进入液压电磁阀70,该液压电磁阀70是固定于驱动马达60上,其分别设有一A、B、P、T1、T2孔(71、72、73、74、75),其中,A、B孔71、72是与打刀缸80相连接,而P孔73及T1、T2孔74、75则分别与驱动马达60的油箱61相连接;该打刀缸80进一步包括有缸体81及作动轴82;该作动轴82是置于缸体81内,其中间处的抵制环83是将缸体81内部区隔成一上、下密室84、85,上密室84向外设有与液压电磁阀70A孔71相导接的上油孔86,下密室85则设有与液由电磁阀70B孔72相导接的下油孔87;主轴90是于壳体91内设有一轴杆92,该轴杆92的外环设有碟形弹簧93,轴杆92下方则固定有一刀把a夹持件94;当液压电磁阀70驱使液压油由P、A孔73、71经上油孔86充入打刀缸80的上密室84时(如图2所示),是促使打刀缸80的作动轴82向缸体81下方移动,并使CNC主轴90的轴杆92下移,以便令夹持件94松置刀把a以进行换刀的工作;该打刀缸80的作动轴82向缸体81下方移动时,下密室85内的液压油即由下油孔87向B孔72进入,并由T2孔75流回油箱61内;当主轴90完成换刀作业时,其轴杆92即利用碟形弹簧93的弹性回复力向上移动,移动的同时并顶移打刀缸80的作动轴82,令上密室84内的液压油由A孔71经T1孔74回油至油缸61内;再者,由于轴杆92回归至原位时,其上顶端与打刀缸80的作动轴82下端须形成约0.5mm的间隙,因此,当轴杆92完全归位时,作动轴82并未完全向上顶制,未完全向上顶制的作动轴82即藉由液压电磁阀70的P、B孔73、72的开启,使液压油经下油孔87充入下密室85内,以令作动轴82达到完全向上顶抵的目的(如图3所示)。上述综合加工机虽可达到换刀作业的目的,惟,该综合加工机组至少须要3HP以上的驱动马达60,才可达到打刀时间0.12秒,行程12mm,打刀出力为4.7吨的功效,故形成驱动马达60所须的马力大,以及油箱体积庞大的缺点。再者,由于该液压电磁阀70是固定于驱动马达60上,如此一来,不仅造成液压电磁阀70延伸至打刀缸80的管路过长,而导致打刀缸80的作动反应速度变慢,且,较长的管路在液压油流动时会发生膨胀现象,而增加管路的损耗率,因此,该综合加工机的结构实有进一步予以改良的必要。基此因,本创作者乃鉴于上述综合加工机的结构实有再予以改良的必要,故积其多年从事该项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等丰硕经验,积极投入大量心血及精力加以研创,并经由多次的试验、检测后,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技术“综合加工机的结构”,以便摒除上述习式综合加工机所易衍生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加工机的结构”;其不仅可大幅降低驱动马达所需的马力、有效缩减驱动马达及油箱的体积,并,可利用该高压氮气囊瞬间所产生的爆发力,有效的提升打刀缸的作动速度及作动力。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加工机的结构”;其主要是将高压氮气囊及液压电磁阀固定于打刀缸上,据此,不仅可有效缩减液压电磁阀向高压氮气囊及打刀缸连接的管路长度,以降低管路的损失,并可大幅增进打刀缸作动时的反应速度。本技术一种综合加工机的结构,其包括一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有驱动马达及高压氮气囊;该驱动马达一侧设有一油缸,该油缸一侧连接该高压氮气囊,使油缸的油可流入高压氮气囊内;该高压氮气囊是设有一可感测高压氮气囊内部压力值的压力开关;一液压电磁阀,是分别与高压氮气囊、打刀缸及油缸连接;一打刀缸,进一步包括有缸体反作动轴;该作动轴是置于缸体内,其中间处的抵制环是将缸体内部区隔成一上、下密室,其中,上密室设有与液压电磁阀导接的上油孔,下密室则设有与液压电磁阀导接的下油孔;-主轴,其壳体内设有一轴杆,该轴杆于上、下作动时是可使刀把的夹持件分别为启、闭状态。其中,该高压氮气囊接设有-可输出高压氮气囊内压力数值的压力表。其中,该高压氮气囊及液压电磁阀是固定于该打刀缸上。藉由该高压氮气囊不仅可大幅降低驱动马达所需的马力、有效缩减驱动马达及油箱的体积,并,可利用该高压氮气囊瞬间所产生的爆发力,有效的提升打刀缸的作动速度及作动力,进而达到增进综合加工机使用功效的目的。本技术的其它目的与详细构造,将藉由以下说明使之更为明确,请同时参阅所附各图,以便使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进一步的揭示明了,其中图1所示是第一种习式综合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是第一种习式综合加工机的松刀动作示意图。图3所示是第一种习式综合加工机的夹刀动作示意图。图4所示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是本技术高压氮气囊于待机时的状态图。图6所示是本技术的松刀动作示意图。图7所示是本技术的夹刀动作示意图。图8所示是高压氮气囊、液压电磁阀与打刀缸的配置图。请参阅图4所示,图中揭示本技术的综合加工机主要是由一驱动组件10、一液压电磁阀20、一打刀缸30及-主轴40所组成,其中驱动组件10,进一步包括有驱动马达11及高压氮气囊12;该驱动马达11的马力只需为习式综合加工机马达的五分之一(如习式综合加工机须使用3HP马达,本技术的综合加工机仅须使用0.6HP的驱动马达),驱动马达11启动时是可抽取油缸13内的液压油,使液压油经一单向止逆阀14后进入高压氮气囊12内;高压氮气囊12是利用压力开关15感测内部压力值,并藉由一压力表16同时输出该压力值;当液压油进入高压氮气囊12内使压力上升至设定值时(如图5所示的状态),该压力开关15即可令驱动马达11停止运转,以停止液压油继续进入高压氮气囊12内;液压电磁阀20,其上设有一A、B、P、T孔21、22、23、24,其中,A、B孔21、22是接设于打刀缸30上,P孔23接设于高压氮气囊12上,T孔24则与油缸13连接之;打刀缸30,是藉由液压电磁阀20控制进、出油的状态,该打刀缸30进一步包括有缸体31及作动轴32;其中,该作动轴32是置于缸体31内,作动轴32中间处的抵制环33并将缸体31内部区隔成一上、下密室34、35;其中,上密室34设有与液压电磁阀20的A孔21相导接的上油孔36,下密室35则设有与液压电磁阀20的B孔21相导接的下油孔37;主轴40,其于壳体41内设有一轴杆42,该轴杆42的外环设有碟形弹簧43,其下方则固定有一夹持件44;该综合加工机于未启动时(如图4所示的状态),打刀缸30的下密室35内充置有液压油,缸体31内的作动轴32呈一向上顶抵状态,而打刀缸30下方的主轴40呈一夹持刀把50的状态;该综合加工机于作动时,是利用驱动马达11抽取油缸13内的液压油,使液压油单向充入高压氮气囊12内,令高压氮气囊12内的压力上升,并呈一蓄压状态(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综合加工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有驱动马达及高压氮气囊;该驱动马达一侧设有一油缸,该油缸一侧连接该高压氮气囊,使油缸的油可流入高压氮气囊内;该高压氮气囊是设有一可感测高压氮气囊内部压力值的压力开关; 一液压电磁阀,是分别与高压氮气囊、打刀缸及油缸连接;一打刀缸,进一步包括有缸体反作动轴;该作动轴是置于缸体内,其中间处的抵制环是将缸体内部区隔成一上、下密室,其中,上密室设有与液压电磁阀导接的上油孔,下密室则设有与液压电磁阀导接的 下油孔;一主轴,其壳体内设有一轴杆,该轴杆于上、下作动时是可使刀把的夹持件分别为启、闭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宜键
申请(专利权)人:德士凸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