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二次定位机构及其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0922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二次定位机构及其定位方法,该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二次定位机构包括:控制系统;机架;设于机架旁侧的机械手;以及设于机架上的置物平台及定位平台,其中,置物平台与定位平台相距一定的距离从而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置物空间,定位平台内设有用于定位的相机组件,所述机械手及相机组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其具有通用性高、成本低、定位精度高的有益效果。

Two positioning mechanism for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and its position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of the two positioning mechanism and its positioning method, including two for the positioning mechanism of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control system; frame; the mechanical hand is arranged beside the frame; and the platform is mounted on the frame and the positioning platform, the platform and the platform at a location the distance to form a storage space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is arranged in the positioning platform for camera positioning components, the manipulator and the camera module and the control system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versatility, low cost and high positioning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二次定位机构及其定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二次定位机构及其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加工、组装等流水线上对零部件进行自动上料工作时,需要先对零部件进行初次定位,机械手再从上料盘抓取经过初次定位后的零部件放入后续的夹具中,但是在初次定位后,精度难以保障,特别是在高精度加工活组装时,机械手很难精确抓取,从而导致进入下一个工序时容易出现异常。现有技术中对自动上料的来料采用精准定位,使机械手取料时能够准确将零部件放入夹具中,但这样对上料盘的精度要求就非常高,需要根据不同零部件定制专门与之相适应的特定上料盘,这样就会导致加工成本的增高。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通用性高、成本低、定位精度高的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二次定位机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二次定位机构,其提高定位自动化率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定位精度及定位效率,且通用性较高,成本低。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二次定位机构,包括:控制系统;机架;设于机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二次定位机构及其定位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二次定位机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机架(11);设于机架(11)旁侧的机械手;以及设于机架(11)上的置物平台(12)及定位平台(13),其中,置物平台(12)与定位平台(13)相距一定的距离从而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置物空间,定位平台(13)内设有用于定位的相机组件(131),所述机械手及相机组件(131)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二次定位机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机架(11);设于机架(11)旁侧的机械手;以及设于机架(11)上的置物平台(12)及定位平台(13),其中,置物平台(12)与定位平台(13)相距一定的距离从而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置物空间,定位平台(13)内设有用于定位的相机组件(131),所述机械手及相机组件(131)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二次定位机构(1),其特征在于,置物平台(12)上设有可对零部件的底部进行补光的光源(121),光源(121)与相机组件(131)相对设置。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加富汪鹏杭玉洁徐江明时丕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