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77272 阅读:7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5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座椅质量较重且乘坐不够舒适等技术问题。本坐垫结构包括骨架和骨架上横向或纵向设置的弹簧,弹簧上设有发泡垫,发泡垫外包覆有面料层,发泡垫内间隔分布有若干柱状的气袋,每个气袋均沿发泡垫的厚度方向设置且每个气袋内均充满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发泡垫中减少一些发泡材料,而采用气袋填充后形成的坐垫结构,重量会有大幅度的降低,从而降低了汽车座椅重量,使汽车整体轻量化;同时通过若干个竖向的气袋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受力区域,让人体不同部位对于坐垫施加的压力由单个气袋进行最贴合、最舒适的反馈,从而提高乘坐的舒适性能。

Cushion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sea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ushion structure for an automobile seat,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heavy quality of the existing automobile seats and the lack of comfortable riding. The cushion structure comprises a frame and frame transversely or longitudinally arranged spring, foam pad is provided with a spring, foam pad is coated with layers of fabric, foam pad spaced plurality of columnar air bags, each bag i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ickness of foam pad set and each air bag full of gas charging. The utility model in foam pa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foam material, and the cushion structure formed after the air bag filling, weight will be greatly reduced, thereby reducing the weight of the car seat, make the car lighter overall;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bag forming a separate force area, let the human body in different parts the cushion pressure applied by the single bag most fit, the feedback of the most comfortable, so as to improve the ride comfort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特别是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是汽车上的重要配置,当前汽车座椅基本的形式是钢结构的骨架,在骨架上固定上发泡类的海绵材料,再对外观进行整体的包覆。通常座椅坐盆的骨架上具有XY方向的弹簧,这样的弹簧结构对于人体的支撑是一旦某一点受力,就会由整个弹簧骨架结构来承受这个压力,而不能够让每个部位根据自身的压力来调节舒适性,形成一体式的受压会给乘客带来很不好的乘坐体验。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4960446A,公开日:2015-10-07)公开了一种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内填充的座椅发泡为蜂巢式发泡结构,蜂巢式发泡结构由多个镂空六角柱状体排列构成,各六角柱状体在空间相互平行悬挂;座椅坐垫内填充的蜂巢式发泡结构包括坐垫第一发泡结构和坐垫第二发泡结构,坐垫第一发泡结构的发泡密度大于坐垫第二发泡结构的发泡密度;座椅靠背内填充的蜂巢式发泡结构包括靠背第一发泡结构、靠背第二发泡结构和靠背第三发泡结构,靠背第三发泡结构的发泡密度大于靠背第一发泡结构的发泡密度,靠背第一发泡结构的发泡密度大于靠背第二发泡结构的发泡密度。上述专利文献中的座椅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乘员体压分布特性,但是其通过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发泡密度的发泡结构受到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制造时提前测量,分析和计算来设计不同的发泡密度值,不能根据不同个体实现自动的实时调整,影响乘坐者的舒适性体验;同时其座椅的整体质量较大,不利于汽车轻量化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汽车轻量化的同时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包括骨架和骨架上横向或纵向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上设有发泡垫,所述发泡垫外包覆有面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垫内间隔分布有若干柱状的气袋,每个所述气袋均沿所述发泡垫的厚度方向设置且每个所述气袋内均充满气体。其工作原理如下:目前汽车座椅的重量大致在15kg~20kg,其中发泡垫的重量在3kg左右,占了15%左右,汽车座椅中发泡垫中发泡的密度通常在50~60kg/m3,相比较而言,充气的气袋密度就要小很多,气袋内充满气体形成气柱,其密度只有发泡密度的1/20,这样在发泡垫中减少一些发泡材料,而采用气袋填充后形成的坐垫结构,重量会有大幅度的降低,从而降低了汽车座椅重量,使汽车整体轻量化。同时,通过设置若干个竖向的气袋,可以使人体的体压分布根据每个部分的重量来承载,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受力区域,这些压力分散到各个气袋上,可以根据人体受力的特点,让人体每一个不一样的部位对于坐垫施加的压力由单个气袋进行反馈,势必形成不一样的体压分布,带给每一个部位最贴合、最舒适的压力反馈,从而使人体感受到更大的舒适性。另外通过在发泡垫中设置气袋起到支撑作用后,还可以降低发泡垫的厚度,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汽车座椅的透气性,有效减少长时间乘车时会产生大量水汽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舒适性。在上述的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中,所述气袋呈圆柱形,所述气袋的上端位于所述发泡垫内。这样气袋的稳定性较好,具有较大的支撑力,能够承载人体重量,并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乘坐更加舒适可靠。在上述的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中,所述发泡垫的底面上开设有沿发泡垫厚度方向的安装孔,所述气袋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为盲孔,所述气袋的上端抵靠在所述安装孔的底面上,所述气袋的下端与所述发泡垫的底面相平齐。这样便于组装,并在轻量化的同时提高发泡垫的透气性能,从而提高舒适性。在上述的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中,所述发泡垫呈矩形,所有所述气袋呈矩形阵列均匀间隔分布。气袋这样分布可以使受力比较均匀,提高气袋的整体承载能力,从而可以进一步的使发泡垫更加轻薄,轻量化的同时提高透气性能;同时这样分布的气袋对人体支撑的受力更加分散,提高舒适性能。在上述的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中,所述发泡垫采用橡胶和塑料制成,所述气袋采用塑料薄膜制成,所述气袋内填充空气。以塑料(PE、EVA等)、橡胶(SBR、CR等)等原材料,加以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辅料,通过物理发泡或交联发泡形成软质发泡材料,这样乘坐舒适,同时更加容易产生形变,使得发泡内的气袋起到单个调整支撑的作用,而且制造成本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中在发泡垫中减少一些发泡材料,而采用气袋填充后形成的坐垫结构,重量会有大幅度的降低,从而降低了汽车座椅重量,使汽车整体轻量化。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若干个竖向的气袋,可以使人体的体压分布根据每个部分的重量来承载,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受力区域,根据人体受力的特点,让人体每一个不一样的部位对于坐垫施加的压力由单个气袋进行反馈,带给每一个部位最贴合、最舒适的压力反馈,从而使人体感受到更大的舒适性。3、本技术中通过在发泡垫中设置气袋起到支撑作用后,可以降低发泡垫的厚度,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汽车座椅的透气性,有效减少长时间乘车时会产生大量水汽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汽车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坐垫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骨架;2、弹簧;3、发泡垫;31、安装孔;4、面料层;5、气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目前汽车座椅的重量大致在15kg~20kg,其中发泡垫3的重量在3kg左右,占了15%左右,汽车座椅中发泡垫3中发泡的密度通常在50~60kg/m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包括骨架1和骨架1上横向或纵向设置的弹簧2,弹簧2上设有发泡垫3,发泡垫3外包覆有面料层4,发泡垫3内间隔分布有若干柱状的气袋5,每个气袋5均沿发泡垫3的厚度方向设置且每个气袋5内均充满气体;充气的气袋5密度只有普通发泡密度的1/20,通过在发泡垫3中减少一些发泡材料,而采用气袋5填充后形成的坐垫结构,重量会有大幅度的降低,从而降低了汽车座椅重量,使汽车整体轻量化;同时,通过设置若干个竖向的气袋5,可以使人体的体压分布根据每个部分的重量来承载,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受力区域,这些压力分散到各个气袋5上,可以根据人体受力的特点,让人体每一个不一样的部位对于坐垫施加的压力由单个气袋5进行反馈,势必形成不一样的体压分布,带给每一个部位最贴合、最舒适的压力反馈,从而使人体感受到更大的舒适性;另外通过在发泡垫3中设置气袋5起到支撑作用后,还可以降低发泡垫3的厚度,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汽车座椅的透气性,有效减少长时间乘车时会产生大量水汽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舒适性。如图2所示,发泡垫3的底面上开设有沿发泡垫3厚度方向的安装孔31,气袋5放置在安装孔31内,安装孔31为盲孔,气袋5呈圆柱形,气袋5的上端抵靠在安装孔31的底面上,气袋5的下端与发泡垫3的底面相平齐。本实施例中发泡垫3呈矩形,所有气袋5呈矩形阵列均匀间隔分布;发泡垫3采用橡胶和塑料制成,气袋5采用塑料薄膜制成,气袋5内填充空气;气袋5这样分布可以使受力比较均匀,提高气袋5的整体承载能力,从而可以进一步的使发泡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包括骨架(1)和骨架(1)上横向或纵向设置的弹簧(2),所述弹簧(2)上设有发泡垫(3),所述发泡垫(3)外包覆有面料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垫(3)内间隔分布有若干柱状的气袋(5),每个所述气袋(5)均沿所述发泡垫(3)的厚度方向设置且每个所述气袋(5)内均充满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包括骨架(1)和骨架(1)上横向或纵向设置的弹簧(2),所述弹簧(2)上设有发泡垫(3),所述发泡垫(3)外包覆有面料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垫(3)内间隔分布有若干柱状的气袋(5),每个所述气袋(5)均沿所述发泡垫(3)的厚度方向设置且每个所述气袋(5)内均充满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5)呈圆柱形,所述气袋(5)的上端位于所述发泡垫(3)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座椅的坐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垫(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明宗晓亮冯波丁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