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转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99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设备。用于轴承构件顺畅滑动的润滑剂的缺乏得以避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包括:蜗杆齿轮,其通过接收驱动力来旋转;轴承构件,其支撑蜗杆齿轮以便使蜗杆齿轮能够旋转;蜗轮,其连接至蜗杆齿轮以便能够旋转并向转向盘施加转向助力;以及轴承箱,其支撑轴承构件以便使轴承构件能够在与蜗轮的旋转轴交叉的交叉方向上滑动,轴承箱具有导向表面和保持部,轴承构件在交叉方向上的移动沿导向表面引导,保持部将润滑剂保持在从导向表面凹陷的凹陷部中。

Power steering equipment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equipment. The lack of lubricant for smooth sliding of bearing members is avoided. The inven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including: steering worm gear, by receiving the driving force to rotate; the support bearing member, so that the worm gear worm gear to rotate; worm gear,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worm gear to rotate and exert power steering to the steering wheel; and the bearing box, the bearing member so that the bearing member can slip in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worm wheel shaft intersection direction, bearing box has a guide surface and a holding part, a bearing member moves in the cross direction of the guide surface along the guide, will keep in lubricant retention from the recessed part of the guide surface depre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助力转向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助力转向设备。
技术介绍
对于车辆用电动助力转向设备,在组装期间,需要在不受部件(诸如蜗杆)尺寸错误的影响的情况下,轻松地执行蜗杆齿轮与蜗轮之间的轴间距离设置。在组装之后,即使蜗杆齿轮与蜗轮之间的啮合受到暂时改变,也需要轻松地调节轴间距离以消除蜗杆齿轮和蜗轮中的齿隙。例如,日本专利第585989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设备,其具有预载荷单元,预载荷单元在预定的预载荷方向上偏置对蜗杆齿轮的尖端轴部进行支撑的轴承,以便向蜗杆齿轮与蜗轮之间的啮合部施加预载荷。专利号为5859891的日本专利进一步公布,利用预载荷单元产生的偏置力来调节蜗杆齿轮与蜗轮之间的轴间距离以消除蜗杆齿轮和蜗轮中的齿隙。在向蜗杆齿轮与蜗轮之间的啮合部施加预载荷的配置中,蜗杆齿轮与蜗轮之间产生的啮合反作用力可导致轴承在预载荷方向上以及在与预载荷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滑动。在这种情况下,轴承的滑动预计会导致缺乏润滑剂,诸如润滑脂,从而阻碍(例如)轴承的顺畅滑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防止允许轴承构件顺畅滑动的润滑剂出现缺乏的情况。为实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助力转向设备,其包括:蜗杆齿轮,其通过接收驱动力来旋转;轴承构件,其支撑蜗杆齿轮以便使蜗杆齿轮能够旋转;蜗轮,其连接至蜗杆齿轮以便能够旋转并向转向盘施加转向助力;以及支撑构件,其支撑轴承构件以便使轴承构件能够在与蜗轮的旋转轴交叉的交叉方向上滑动,支撑构件具有导向表面和保持部,轴承构件在交叉方向上的移动沿该导向表面导向,该保持部将润滑剂保持在从导向表面凹陷的凹陷部中。支撑构件的凹陷部可为沿轴承构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凹槽。支撑构件可具有第一抵接表面和第二抵接表面,在轴承构件移动至移动方向的一侧时,轴承构件抵接第一抵接表面,而在轴承构件移动至所述一侧的相对侧时,轴承构件抵接第二抵接表面。支撑构件的凹陷部可为沿轴承构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的一部分可在其第一端处与第一抵接表面不连续,并且可在其第二端处与第二抵接表面连续。所述多个凹槽的其他部分可在其第一端处与第一抵接表面连续,并且可在其第二端处与第二抵接表面不连续。支撑构件可具有第一抵接表面和第二抵接表面,在轴承构件移动至移动方向的一侧时,轴承构件抵接第一抵接表面,而在轴承构件移动至所述一侧的相对侧时,轴承构件抵接第二抵接表面。支撑构件的凹陷部可在其相应端处与第一抵接表面和第二抵接表面都不连续。支撑构件的凹陷部可具有网状凹槽。支撑构件的凹陷部可具有多个凹坑。助力转向设备进一步包括向轴承构件施力以便将蜗杆齿轮压抵蜗轮的加压构件。本专利技术有助于防止允许轴承构件顺畅滑动的润滑剂出现缺乏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电动助力转向设备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的剖视图,即,沿图1中的线I-I截取的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的剖视图,即,沿图2中的线II-II截取的视图;图4为助力部的分解透视图;图5为传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6为图3所示的预载荷机构的剖视图,即,沿图3中的线III-III截取的视图;图7A为轴承箱的透视图,图7B为图7A所示的轴承箱的剖视图,即,沿图7A中的线IV-IV截取的视图;图8A和图8B为示出了预载荷机构的运作的示意图;图9A和图9B为示出了凹陷部的变型例的示意图;图10A和图10B为示出了凹陷部的变型例的示意图;并且图11A和图11B为示出了凹陷部的变型例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电动助力转向设备21齿条轴42蜗杆齿轮43蜗轮45B第二轴承100预载荷机构110轴承箱113弹簧插入孔114内表面114A导向表面114B第一抵接表面114C第二抵接表面115凹陷部130螺旋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的一般配置)图1为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的剖视图,即,沿图1中的线I-I截取的视图。本实施例中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为随意改变车辆行驶方向的转向设备。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应用于车辆(尤其是汽车)的配置。本实施例中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为所谓的小齿轮助力型。如图1所示,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包括输入部10、齿条轴21和小齿轮轴22(参见图2),转向力从由驾驶员操作的轮状转向盘(图中未示出)传递至输入部10,齿条轴21联结至(例如)轮胎(图中未示出)以改变轮胎的方向,小齿轮轴22接收来自输入部10的扭矩以在轴向上移动齿条轴21。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包括设置在齿条轴21端部处并且经由转向节臂(图中未示出)联结至(例如)轮胎的拉杆23A和23B、容装各构件的壳体30、以及将转向助力施加至小齿轮轴22的助力部40。如图2所示,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包括将齿条轴21朝着小齿轮轴22推动的齿条导向件24、检测转向盘的转向扭矩的扭矩检测设备50、以及电子控制单元(ECU)60。如图2所示,输入部10具有输入轴11和附接在输入轴11内部的扭杆12,转向力从由驾驶员操作的转向盘传递至输入轴11。齿条轴21是一个长圆柱形构件,并且具有包括沿轴向布置的多个齿的齿条21R。齿条轴21被安装成使得齿条21R啮合小齿轮轴22的小齿轮22P(下文描述)。齿条轴21配合小齿轮轴22的旋转在轴向上移动。如图2所示,小齿轮轴22是其上形成有小齿轮22P的构件。如上所述,小齿轮轴22上的小齿轮22P连接至齿条轴21上的齿条21R。于是,小齿轮轴22和齿条轴21将小齿轮轴22的转动力转变成齿条轴21的轴向移动。小齿轮轴22连接至扭杆12。因此,小齿轮轴22通过经由扭杆12接收来自输入轴11的转向力而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小齿轮轴22连接至助力部40中的蜗轮43。因此,小齿轮轴22通过不仅接收来自输入轴11的转向力而且还接收来自助力部40的转向助力而旋转。如图1所示,壳体30包括主要容装齿条轴21的齿条壳体31R以及主要容装小齿轮轴22(参见图2)的小齿轮壳体31P。齿条壳体31R是沿齿条轴21的轴向在轴向上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的构件。齿条壳体31R经由图中未示出的衬套保持齿条轴21以容装齿条轴21,以便使齿条轴21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小齿轮壳体31P的形状大致类似于圆柱体。小齿轮壳体31P被设置成使得小齿轮壳体31P的圆柱轴向与齿条壳体31R的轴向交叉。如图2所示,小齿轮壳体31P经由第一轴承35和第二轴承36保持小齿轮轴22以便使小齿轮轴22能够旋转。盖33附接至小齿轮壳体31P中的开口。盖33经由第三轴承37保持输入轴11以便使小齿轮轴22能够旋转。在图示的示例中,蜗轮43、第一轴承35和第二轴承36以此顺序在轴向上从中心部朝着小齿轮轴22的端部布置。小齿轮壳体31P的内部容装蜗轮43的部分被称为第一外周部31A。小齿轮壳体31P的内部容装第一轴承35的部分被称为第二外周部31B。小齿轮壳体31P的内部容装第二轴承36的部分被称为第三外周部31C。如图2所示,助力部40包括电动机41、蜗杆齿轮42和蜗轮43。电动机41由电子控制单元60控制以旋转地驱动蜗杆齿轮42。蜗杆齿轮42联结至电动机41的输出轴41A(参见图3;下文描述)。蜗轮43联结至蜗杆齿轮42使得来自电动机41的驱动力传递至蜗轮43。因此,电动机41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助力转向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助力转向设备,包括:蜗杆齿轮,其通过接收驱动力来旋转;轴承构件,其支撑所述蜗杆齿轮以便使所述蜗杆齿轮能够旋转;蜗轮,其连接至所述蜗杆齿轮以便能够旋转并向转向盘施加转向助力;以及支撑构件,其支撑所述轴承构件以便使所述轴承构件能够在与所述蜗轮的旋转轴交叉的交叉方向上滑动,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导向表面和保持部,所述轴承构件在所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沿着所述导向表面被引导,所述保持部将润滑剂保持在从所述导向表面凹陷的凹陷部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28 JP 2016-0639981.一种助力转向设备,包括:蜗杆齿轮,其通过接收驱动力来旋转;轴承构件,其支撑所述蜗杆齿轮以便使所述蜗杆齿轮能够旋转;蜗轮,其连接至所述蜗杆齿轮以便能够旋转并向转向盘施加转向助力;以及支撑构件,其支撑所述轴承构件以便使所述轴承构件能够在与所述蜗轮的旋转轴交叉的交叉方向上滑动,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导向表面和保持部,所述轴承构件在所述交叉方向上的移动沿着所述导向表面被引导,所述保持部将润滑剂保持在从所述导向表面凹陷的凹陷部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转向设备,其中,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凹陷部是沿着所述轴承构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转向设备,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具有第一抵接表面和第二抵接表面,当所述轴承构件移动至所述移动方向的一侧时,所述轴承构件与所述第一抵接表面进行抵接,当所述轴承构件移动至所述一侧的相对侧时,所述轴承构件与所述第二抵接表面进行抵接,并且其中,所述支撑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君岛力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昭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