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悬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25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7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悬架结构,其为了提高行驶感觉,相对于后部摇臂,抑制抗扭刚性的大幅减小并且调整车辆宽度方向的刚性。后部摇臂(5)具有:左右一对的臂部(20、20);架设在该左右一对的臂部之间的横梁(21);将该横梁的后面侧与臂部(20、20)的内面侧连接的左右一对角撑板(22、22)。角撑板(22)具有上板部(40)和从其边缘部朝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41),在该垂下部(41)形成有从下端朝向上板部(40)的边缘部被切除的切口部(42),抑制抗扭刚性的大幅减小,并且降低车辆宽度方向的刚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Rear wheel suspension structure of motor-driven two wheele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ar wheel suspension structure of a motor two wheeled vehicle, which reduces the rigidity of the torsion resistance and adjusts the rigidity of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relative to the rear rocker ar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riving feeling. Rear rocker arm (5) having a pair of left and right arm (20, 20); in the beam erection on the right and left arm between the (21); the side beam and the back arm (20, 20)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is connected with a diagonal bracing plate (22, 22). The gusset plate (22) has the upper plate portion (40) and from the edge toward the lower vertical extends below (41),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vertical (41) is formed from the lower end toward the upper plate portion (40) cutout edge part is removed (42), suppress the torsional rigidity of a decrease, and reduce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rig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悬架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当地调整车辆宽度方向的刚性和抗扭刚性来提高行驶感觉的后轮悬架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悬架装置构成为,具有后部摇臂,所述后部摇臂的前端部利用枢轴摆动装卸自如地轴支承在车架上,并且将后轮支承在后端部。该后部摇臂具有左右一对的臂部以及悬架在该臂部之间的横梁,并且为了提高后部摇臂的刚性等,在左右一对的臂部与横梁之间的接合部安装角撑板来进行加强。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案登陆2592294号公报但是,机动两轮车的后部摇臂并不是刚性越高,乘坐感觉和操作性越好,而是对应于不同车辆的特性而具有适当的上下左右的挠曲和扭曲特性的结构,能够提高乘坐感觉和操作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了提高行驶感觉,在抑制抗扭刚性的大幅减小的同时,能够调整车辆宽度方向的刚性的后部摇臂。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面技术是一种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悬架结构,其具有后部摇臂,该后部摇臂的一端能够摆动地支承车体,并且另一端能够旋转地支承后轮,该摇臂具有:左右一对的臂部;架设在该左右一对的臂部之间的横梁;将该横梁的后面侧与臂部的内面侧连接的左右一对加强部件;所述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悬架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具有上板部和从该上板部的边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并且在该垂下部形成有从下端朝向所述上板部的边缘部被切除的切口部。第二方面技术在第一方面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于所述车体的动力单元,并且还具有:将来自该动力单元的驱动力向所述后轮传递的链条;引导该链条的链条滑块;在所述加强部件的切口部形成有用于卡止所述链条滑块的卡合突起。第三方面技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部摇臂上安装有用于支承乘坐者用的后座踏板的踏板托架。第四方面技术在第二或第三方面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滑块具有:以从后方覆盖所述枢轴的方式向前方延伸的上延伸部和下延伸部,该下延伸部比所述上延伸部更向前方延伸。第五方面技术在第二方面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滑块被设置为,与所述左右一对的加强部件的任一侧重合,并且所述左右一对的加强部件是相同部件,在未配置所述链条滑块一侧的加强部件也设置有所述卡合突起。根据第一方面技术,利用加强部件对臂部与横梁的连接部进行加强,并且提高后臂部整个的刚性,通过在加强部件的垂下部设置切口部,因此,能够将后部摇臂的车宽度方向的刚性设定为,得到适当的上下左右的挠曲的程度所必要的刚性。另一方面,在后部摇臂的扭曲方向,即使在垂下部设置切口部,也不会过于降低抗扭刚性很多,能够确保必要足够的刚性。因此,能够具有符合每台车辆的特性的适当的上下左右的挠曲和扭曲特征,并且提高乘坐感觉和操作性。因此,能够抑制抗扭刚性的大幅减小,并且调整车辆宽度方向的刚性来提高行驶感觉。根据第二方面的技术,在切口部设置卡合突起,并且使链条滑块与该卡合突起卡合,从而能够将链条滑块卡止于垂下部。因此,不需要在链条滑块上设置特别的安装部件,就能够简单地安装在加强部件上。而且,卡合突起使用上板部而能够容易地设置。根据第三方面的技术,在臂部设置踏板托架,并且在该踏板托架安装有后座踏板,因此,由于不需要像以往那样为了将后座踏板安装于车架,而采用使车架的一部分特别地向后方突出的结构,所以能够提高车架侧的设计自由度。根据第四方面的技术,在链条滑块的前端部具有从后方覆盖枢轴并向前方延伸的上延伸部和下延伸部,并且使下延伸部的前端部比上延伸部的前端部更向前方突出得长,因此,处于迎着旋转的链条一侧的下延伸部能够更早地引导下侧链条,并且能够有效地引导链条。根据第五方面的技术,在左右的加强部件使用相同的部件,并且在未设置链条滑块的右侧加强部件也设置卡合突起,因此无论有无链条滑块,都能够使左右的加强部件的刚性相同,并且由于左右能够使用相同的部件,所以能够减少部件数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左视图。图2是图1的后部摇臂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右视图的后部摇臂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后部摇臂的左视图。图5是后部摇臂的俯视图。图6是后部摇臂的后视图。图7是图5的主要部分的X向视图。图8是图7的8-8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5的9-9线的剖视图。图10是进一步放大后部摇臂的前端部分而表示主要部分的图。图11是链条滑块的俯视图。图12是链条滑块的左视图。图13是链条调节装置的侧视图。图14是链条调节装置的俯视图。图15是链条调节装置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2后轮;3动力单元;4车架;5后部摇臂;6枢轴;7后轮车轴;10链条;11传动链室;12后座踏板;20臂部;21横梁;22角撑板;24踏板托架;30链条滑块;32后端部;33切槽;40上板部;41垂下部;42切口部;43卡合突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中,前方用F表示,上方用UP表示,左方用LH表示。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左视图。需要说明的是,简要地表示了车体前部。在前轮1与后轮2之间,动力单元3支承于车架4。车架4具有:下降架4a,其在动力单元3的前方,向后方倾斜向下地设置;主架4b,其在动力单元3的上方向后方延伸;中心架4c,其从该主架4b在动力单元3的后方倾斜向下地延伸;车座导轨4d,其从主架4b进一步向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下降架4a与中心架4c的各下端部安装在动力单元3上。后部摇臂5的前端通过枢轴6摆动自如地支承在中心架4c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后轮2通过后轮车轴7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后部摇臂5的后端。而且,在后部摇臂5的后端部与车座导轨4d之间支承有后部缓冲器8。后部摇臂5和后部缓冲器8构成后轮悬架装置。在后轮2上设置有从动链轮9,在该从动链轮9与动力单元3的驱动链轮3a之间卷挂有链条10,后轮2通过动力单元3而被链条驱动。附图标记11是传动链室,附图标记12是后座踏板,附图标记13是支承在主架4b上的燃料箱,附图标记14是车座。车座14是一体地具有骑手(驾驶者)用的前座和乘坐者(同乘者)用的后座的双座,后座的乘坐者将脚放在后座踏板12上。图2是图1的后部摇臂5的放大图,在后部摇臂5的后端部设置有链条调整装置15,调整装置刻度16面对设置在后部摇臂5的后端部侧方的车轴孔5a,从而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通过该调整装置刻度16,能够把握链条的拉伸状态,即,能够把握调整链条的张紧的调整状态。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附图标记L是通过枢轴6与后轮车轴7的各自中心的直线,是在从侧面观察时,通过后部摇臂5(准确地说是臂部20)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心的中心线。在该中心线的延长线上设置有驱动链轮3a,卷绕在该驱动链轮3a与从动链轮9的链条10配置在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悬架结构,其具有后部摇臂(5),该后部摇臂(5)的一端能够摆动地支承在车体(4c),并且另一端能够旋转地支承后轮(2), 该摇臂具有:左右一对的臂部(20、20);架设在该左右一对的臂部之间的横梁(21);将该横梁的后面侧与臂部(20、20)的内面侧连接的左右一对加强部件(22); 所述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悬架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22)具有上板部(40)和从该上板部的边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41),并且在该垂下部(41)形成有从下端朝向所述上板部的边缘部被切除的切口部(42)。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7.13 JP 2012-1581621.一种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悬架结构,其具有后部摇臂(5),该后部摇臂(5)的一端能够摆动地支承在车体(4c),并且另一端能够旋转地支承后轮(2),
该摇臂具有:左右一对的臂部(20、20);架设在该左右一对的臂部之间的横梁(21);将该横梁的后面侧与臂部(20、20)的内面侧连接的左右一对加强部件(22);
所述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悬架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22)具有上板部(40)和从该上板部的边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垂下部(41),并且在该垂下部(41)形成有从下端朝向所述上板部的边缘部被切除的切口部(4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于所述车体的动力单元(3),并且还具有:将来自该动力单元的驱动力向所述后轮(2)传递的链条(10);引导该链条的链条滑块(30);
在所述加强部件(22)的切口部(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老沼隆敏林恒盛池长俊宏冈田惠小关伸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