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252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7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压弯管,包括:弯管本体;以及柔性圈,所述柔性圈设置在所述弯管本体的一端,所述弯管本体通过所述柔性圈与节气门连接;其中所述柔性圈为轮胎形,所述柔性圈的壁厚为4.5毫米,所述柔性圈的外圆半径为20毫米,所述柔性圈的内圆半经为15.5毫米。所述增压弯管由AEM材料吹塑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压弯管其在弯管与节气门连接的端口处设置一个膨胀的圆环状柔性圈,该柔性结构与弯管一体注塑而成,衰减高压气流反冲力对节气门口卡箍连接结构的作用。提高节气门口卡箍连接结构的可靠性。避免了对节气门口卡箍连接结构的更改,降低了零件的成本,并且基本不影响管路的进气要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Booster bend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pressurized pipe, an elbow body; and a flexible ring, the flexible ring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pipe body, the pipe body through the flexible ring and the solar term door connection; wherein the flexible ring for the tire shape, the flexible ring wall thickness is 4.5 mm, outside the radius of the flexible ring is 20 mm, the flexible ring inner circle half diameter 15.5 mm. The pressurization bent pipe is blown by the AEM material. A ring shaped flexible expansion ring is arranged in the utility model,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pipe and pipe pressure port of the solar term door, flexible structure and bend one injection molding, attenuation of high pressure air recoil on the door clamp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he solar term.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lamp connection structure at the throttle gate. The utility model avoids the change of the clamp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the throttle valve, reduces the cost of the parts, and basically does not influence the air inlet requirement of the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管,特别是节气门前的弯管设计,其具有防止管路与连接的节气门脱落的功能。
技术介绍
发动机中冷器后,节气门前的进气管路中一般是增压后的高压气体,该段管路的连接要求比较高,并且由于前舱空间的限制,节气门处的进气管路拐角比较大,呈弯管状,此处高压气流对节气门前的弯管会产生很大的反冲力,并且增压压力的越高与弯曲半径越大,反冲力越大。反冲力作用点处于弯管的拐角处,并且通过管路传递,作用在节气门口的管路接头上,形成很强的拔托力,如此长时间会导致弯管与节气门口的连接的卡箍失效,导致管路脱落,虽然可以增强卡箍的强度,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节气门与弯管连接脱落问题的增压弯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增压弯管,包括:弯管本体;以及柔性圈,所述柔性圈设置在所述弯管本体的一端,所述弯管本体通过所述柔性圈与节气门连接,其中所述柔性圈为轮胎形。优选的,所述柔性圈的壁厚为4.5毫米,所述柔性圈的外圆半径为20毫米,所述柔性圈的内圆半经为15.5毫米。优选的,所述增压弯管由AEM材料吹塑而成。本技术增压弯管其在弯管与节气门连接的端口处设置一个膨胀的圆环状柔性圈,该柔性结构与弯管一体注塑而成,衰减高压气流反冲力对节气门口卡箍连接结构的作用。提高节气门口卡箍连接结构的可靠性。避免了对节气门口卡箍连接结构的更改,降低了零件的成本,并且基本不影响管路的进气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增压弯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增压弯管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增压弯管安装示意图。本技术增压弯管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弯管本体2-柔性圈3-节气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增压弯管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增压弯管,包括:弯管本体1以及设置在弯管本体1的一端柔性圈2,弯管本体1通过柔性圈2与节气门3连接,弯管本体1与柔性圈2由AEM材料一体吹塑而成。其中柔性圈2为轮胎形,其壁厚为4.5毫米,外圆半径为20毫米,内圆半经为15.5毫米。本技术增压弯管其在弯管与节气门连接的端口处设置一个膨胀的圆环状柔性圈,该柔性结构与弯管一体注塑而成,衰减高压气流反冲力对节气门口卡箍连接结构的作用。提高节气门口卡箍连接结构的可靠性。避免了对节气门口卡箍连接结构的更改,降低了零件的成本,并且基本不影响管路的进气要求。以上已对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增压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弯管本体;以及柔性圈,所述柔性圈设置在所述弯管本体的一端,所述弯管本体通过所述柔性圈与节气门连接,所述柔性圈为轮胎形。

【技术特征摘要】
1.增压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弯管本体;以及
柔性圈,所述柔性圈设置在所述弯管本体的一端,所述弯管本体通过
所述柔性圈与节气门连接,所述柔性圈为轮胎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弯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清刘启华刘旻叶敬安王康陈晓霞蒋扬峰赖郭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