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3103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1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脚架,主要包括有固定杆及脚架套,所述固定杆设有咬合段,所述固定杆的咬合段可由脚架套的开口套入,且所述咬合段可在脚架套内沿轴向滑移,所述脚架套设有卡扣件,且卡扣件可相对于脚架套枢转,所述卡扣件设有咬合部,其中,当所述卡扣件盖合于所述脚架套时,所述咬合部会卡合所述咬合段,令咬合段不能在脚架套内沿轴向滑移。(*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Bicycle foot stan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icycle stand, mainly comprising a fixing rod and a tripod, the fixed rod is provided with occlusive segment, occlusal sections of the rod can be fixed by the opening into the tripod, and the tripod in occlusal segment can be set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slide fastener is sleeved with a tripod and, the fastener can be pivoted relative to the tripod set, the fastener has an occlusal part, wherein, when the fastener is covered on the tripod set, the Ministry will bite clamping the occlusal section, the occlusal section cannot be set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slip in the trip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脚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自由调整脚架长度的自行车脚架。
技术介绍
:现有自行车结构中,自行车脚架大多是设置在靠近后轮中心处车身架一侧,由于车身架具有大小不同的规格,使用者习惯有所不同,因此脚架长度必需配合调整,以适应车架及使用者,但是,以现有的单一模式的脚架实在难以通用,而若针对每一种款式车身架,都去配合设计制造出相搭配的脚架,实不符经济效益,如何开发一种能泛用的自行车脚架,已是相关从业者努力研发的目标与方向。如台湾专利第TWM314147号所公开的结构,其包括脚架体及调整套体,所述脚架体可穿入调整套体内,所述脚架体外缘设有第一卡结齿,所述调整套体径向设有可上下枢转的固定扣,所述固定扣具有与第一卡结齿相对应的第二卡结齿,所述第一、第二卡结齿可互相卡结固定。故,使用者通过第一、第二卡结齿的配合可自由调整脚架的高度;然而,使用时却有如下问题存在:其一,由于所述固定扣是由上往下扳动,恰巧与人脚的惯性动作同向,容易踢到固定扣并扳动,丧失固定的效果;其二,由于所述脚架体是上下轴向移动于所述调整套体内,所述固定扣也是以上下枢转方式扣合所述调整套体,所以,固定扣极容易受脚架体上下滑移的作用力影响,而自动松动,呈未扣合固定的状态,严重时调整套体有可能脱离脚架体,从而存在遗失隐患,实有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可自由调整脚架高度且可避免脚架套与脚架杆脱离的自行车脚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自行车脚架主要包括有固定杆和脚架套,所述固定杆设有咬合段;所述脚架套设有开口,所述脚架套沿固定杆轴向方向枢接有卡扣件,卡扣件设有与所述咬合段相对应的咬合部,所述卡扣件可相对于脚架套,以左右方向枢转;所述固定杆咬合段从脚架套的开口插入,且所述咬合段可在所述脚架套内沿轴向滑移,当卡扣件盖合于脚架套时,所述咬合部会卡合咬合段,令咬合段不可在脚架套内轴向滑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卡扣件的咬合部为凸齿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卡扣件设有勾扣,所述脚架套在设置卡扣件处的相对侧设有勾孔,所述勾孔供勾扣扣合,以令所述卡扣件锁固盖合。本技术通过固定杆在脚架套内轴向滑移,来自由调整脚架高度,并利用咬合部与咬合段的相互咬合,来固定杆在脚架套内的轴向滑移;本技术还通过在所述脚架套靠近卡扣件处,朝脚架套底端方向沿径向穿设抵杆,使固定杆无法脱离脚架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组合图;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卡扣件与辅助扣件打开时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咬合部卡合咬合段时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固定杆11---第一端12---第二端13---滑设边14---咬合段141---凸缘15---挡缘20---脚架套21---开口22---开槽23---抵杆24---勾孔30---连接部40---卡扣件41---咬合部42---穿扣43---勾扣50---辅助扣件51---贯孔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见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主要包括固定杆10及脚架套20。所述固定杆10具有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所述固定杆10的第一端11枢接有连接部30,并通过其连结于外部车体(未绘示),所述固定杆10靠近第二端12的外形呈三角柱状,在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之间的固定杆10延伸有滑设边13,所述滑设边13靠近第二端12处形成咬合段14,所述咬合段14为凹齿状且具有复数个凸缘141,所述滑设边13与咬合段14连接处形成挡缘15,且所述凸缘141高度小于所述挡缘15的高度;所述脚架套20设有开口21,其内部呈中空状,并由内壁围构出容置空间,所述固定杆10的第二端12通过开口21穿入至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容置空间可配合所述固定杆10不同的角柱类型,做出相对应的变化,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10呈三角柱型,所述容置空间也相应的呈三角柱状,固定杆10卡制于容置空间内,令所述固定杆10无法在容置空间内轴向旋转,提高组装及后述卡合动作的稳定度,而且容置空间的长度至少可容纳所述固定杆10的咬合段14进入其中,令咬合段14可于脚架套20内轴向滑移动作。其次,所述脚架套20在相对咬合段14的外缘开设有开槽22,所述开槽22的一边缘沿固定杆10轴向方向枢设有卡扣件40,卡扣件40并可相对于脚架套20以左右方式枢转,且能够盖合所述开槽22,所述卡扣件40内面并设有与咬合段14相对应的咬合部41,所述咬合部41呈凸齿状,当卡扣件40盖合于开槽22时,所述咬合部41会卡合咬合段14(如图3所示),令咬合段14无法在脚架套20内轴向滑移动作;所述开槽22的另一边缘,沿固定杆10轴向枢设有辅助扣件50,所述辅助扣件50也能以左右方式枢转,所述卡扣件40外表面设有穿扣42,辅助扣件50的表面开有贯孔51,当卡扣件40盖合开槽22时,所述辅助扣件50可再枢转盖合所述卡扣件40(如图2所示),此时,所述穿扣42可贯穿贯孔51,令卡扣件40锁固盖合于脚架套20,利用双重环抱盖合的方式,达到更佳的固定效果。再次,为防止固定杆10与脚架套20脱离分开,造成不必要的问题产生,所述脚架套20在靠近设置卡扣件40处朝脚架套20的底端方向沿径向穿设有抵杆23,当固定杆10穿入脚架套20时,所述抵杆23限位于咬合段14的长度距离,并可卡抵于挡缘15处,令固定杆10无法脱离脚架套20,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其方便性,增强消费者购买的意愿。最后,见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所述卡扣件40设有勾扣43;所述脚架套20在设有卡扣件40处的相对侧设有勾孔24,所述勾扣43可扣合所述勾孔24,令所述卡扣件40可锁固盖合于脚架套20,不仅不会受到固定杆10轴向滑移的力量影响,又能达到简化加工流程,适于产业量产制造的需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将所述咬合段设为数个圆凹槽,而将咬合部则设为相对应的凸部供卡合等,凡是依本技术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属于本技术涵盖的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脚架,包括固定杆和脚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设有咬合段;所述脚架套设有开口,所述脚架套沿固定杆轴向方向枢接有卡扣件,卡扣件设有与所述咬合段相对应的咬合部,所述卡扣件可相对于脚架套,以左右方向枢转;所述固定杆咬合段从脚架套的开口插入,且所述咬合段可在所述脚架套内沿轴向滑移,当卡扣件盖合于脚架套时,所述咬合部会卡合咬合段,令咬合段不可在脚架套内轴向滑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脚架,包括固定杆和脚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设有咬合段;所述脚架套设有开口,所述脚架套沿固定杆轴向方向枢接有卡扣件,卡扣件设有与所述咬合段相对应的咬合部,所述卡扣件可相对于脚架套,以左右方向枢转;所述固定杆咬合段从脚架套的开口插入,且所述咬合段可在所述脚架套内沿轴向滑移,当卡扣件盖合于脚架套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翔宇实业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