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171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转向架举升装置,包括两个可与转向架轮对压接的托举梁,托举梁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件,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件底部的第二支撑件;转向架举升装置还包括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基座,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固定基座上的升降导轨,与升降导轨连接的升降件,以及可驱动升降件沿升降导轨升降运动的驱动件,第二支撑件与升降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及操作简单,并且能够有效保证转向架升降时的安全性。

Bogie lif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ogie lifting device, including two with the bogie of crimping lift beam, a support component is fixedly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lifting beam, the support assembly includes a first support member arranged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the second is fixed on the first supporting piece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frame lifting steering device; also includes a lifting assembly, lifting assembly comprises a fixed base, a lifting guide rail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base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elevator is connected with a lifting guide rail, and can drive the lifting member along the lifting guide rail lifting movement of the drive member, a second suppor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lifting compone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he bogie during the lif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架举升装置
本技术属于轨道车辆检修辅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地坑式架车机的转向架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地坑式架车机是对轨道车辆检修的重要设备,其主要用于转向架的更换以及车底电气设备的检修作业。使用时,首先用转向架举升装置将整列列车同步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并拆解转向架与车体间的连接,然后利用车体举升装置将车体托住,同时,转向架举升单元托着转向架下降至轨面,最后沿着轨道将转向架推出。上述过程中,转向架举升装置作为地坑式架车机的一部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转向架举升装置包括两个用于托住转向架轮对的轨道梁,以及分别设置于轨道梁端部的四个升降导轨,以及可同时驱动轨道梁沿四个升降导轨升降运动的电机,根据控制及传动方式的不同,转向架举升装置有两种具体的结构形式:1)电机的数量为一个,并通过多个转轴及齿轮箱将动力均匀分配四个升降导轨,以使四个升降导轨带动轨道梁同步升降,然而该种形式由于传动系统过于复杂,因此容易造成由于一个传动支路发生故障而产生重大安全事故;2)电机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设置于四个升降导轨上,然而该种形式由于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因此容易造成由于一个控制支路发生故障而产生重大安全事故。由上述可知,现有的转向架举升装置在对转向架进行升降的高负荷作业过程中,难以有效的保证较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转向架举升装置难以保证对转向架升降时安全性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结构及操作简单,并且能够有效保证转向架升降时安全性的转向架升降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向架举升装置,包括两个可与转向架轮对压接的托举梁,托举梁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件,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件底部的第二支撑件;转向架举升装置还包括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基座,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固定基座上的升降导轨,与升降导轨连接的升降件,以及可驱动升降件沿升降导轨升降运动的驱动件,第二支撑件与升降件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升降导轨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丝杠,以及设置于丝杠沿径向侧部的导向件,丝杠与升降件通过丝杠副连接,导向件与升降件压接。作为优选,升降件靠近导向件的端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滚动体及第二滚动体,第一滚动体的轴线与第二滚动体的轴线垂直,第一滚动体及第二滚动体与导向件压接。作为优选,升降件包括分别位于升降导轨两侧的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均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两个举梁顶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的限位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转向架举升装置通过设置一个驱动件及升降组件,便完成了对转向架的升降,其相对于传统的转向架举升装置,由于无需复杂的传动或控制系统,因此,一方面显著地简化了装置的结构,以及降低了装置的制作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即有效保证了转向架升降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转向架举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升降件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托举梁;11、限位凹槽;2、支撑组件;21、第一支撑件;22、第二支撑件;3、升降组件;31、固定基座;32、升降导轨;321、丝杠;322、导向件;33、升降件;331、第一滚动体;332、第二滚动体;333、第一支撑部;334、第二支撑部;34、驱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一种转向架举升装置,包括两个可与转向架轮对压接的托举梁1,其用于托住转向架轮对,托举梁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件21,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件21底部的第二支撑件22;转向架举升装置还包括可带动支撑组件2升降运动的升降组件3,升降组件3包括固定基座31,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固定基座31上的升降导轨32,连接于升降导轨32上的升降件33,以及可驱动升降件33沿升降导轨32升降运动的驱动件34,第二支撑件22与升降件33固定连接,以此通过升降件33带动第二支撑件22升降运动,进而带动托举梁1升降运动。优选的,如图2所示,升降导轨32为丝杠导轨,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丝杠321,以及设置于丝杠沿径向侧部的导向件322,丝杠321与升降件33通过丝杠副连接,导向件322与升降件33压接,导向件322用于限制升降件33的转动,同时使升降件33保持沿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基于上述,进一步参见图2,驱动件34可以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或液压马达其中之一种,驱动件34的动力输出端与丝杠321连接,优选的,驱动件34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减速器与丝杠321连接,以此提高向丝杠321输出的扭矩,进而保证有效对高负荷的转向架进行升降。基于上述,参见图3,图3为本技术升降件3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升降件33靠近导向件322的端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滚动体331及第二滚动体332,第一滚动体331的轴线与第二滚动体332的轴线垂直,第一滚动体331及第二滚动体332与导向件322压接。本技术设置多个第一滚动体331及第二滚动体332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减小了升降件33升降运动所受的阻力,进而提高了转向架举升装置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使升降件33与导向件322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使升降件33保持沿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另外,升降导轨32还可以为气缸导轨,此时,升降件33与升降导轨32滑动连接,驱动件34可以为气泵。基于上述,优选的,气缸导轨可以为相互平行设置的多个,从而提高了升降件33升降过程的稳定性。另外,针对上述升降件33的结构,可以为:如图2所示,升降件33包括分别位于升降导轨32两侧的第一支撑部333及第二支撑部334,第二支撑件22与第一支撑部333及第二支撑部334均固定连接。本技术上述设置的作用在于,一方面提高了升降件33升降过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使升降组件3位于两个托举梁1之间,减小了转向架举升装置的占用空间。基于上述,如图2所示,第二支撑件22可以为多边形(优选为四边形)支撑框,第二支撑件22套设于升降导轨32外。针对上述第一支撑件21的结构,可以为:第一支撑件21为四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立柱,四个立柱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托举梁1上四个不同的端部下方。进一步,为了防止在升降过程中转向架发生滚落,如图1所示,各托举梁1顶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的限位凹槽11,用于限制转向架轮对的滚动,使用时,将转向架轮对外圆周面的底部压接于限位凹槽11的底面。本技术通过在托举梁上设置限位凹槽11,保证了在升降过程中转向架不会发生滚落。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本技术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向架举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架举升装置,包括两个可与转向架轮对压接的托举梁(1),托举梁(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组件(2),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2)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件(21),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件(21)底部的第二支撑件(22);转向架举升装置还包括升降组件(3),升降组件(3)包括固定基座(31),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固定基座(31)上的升降导轨(32),与升降导轨(32)连接的升降件(33),以及可驱动升降件(33)沿升降导轨(32)升降运动的驱动件(34),第二支撑件(22)与升降件(33)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架举升装置,包括两个可与转向架轮对压接的托举梁(1),托举梁(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组件(2),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2)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件(21),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件(21)底部的第二支撑件(22);转向架举升装置还包括升降组件(3),升降组件(3)包括固定基座(31),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固定基座(31)上的升降导轨(32),与升降导轨(32)连接的升降件(33),以及可驱动升降件(33)沿升降导轨(32)升降运动的驱动件(34),第二支撑件(22)与升降件(33)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导轨(32)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丝杠(321),以及设置于丝杠沿径向侧部的导向件(322),丝杠(321)与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军邵立鹏丁辉王明海赵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